胥艷
初中地理教學進入八年級下學期,如何在兩個月的時間里有效地對四本教材的主干知識進行梳理、復習、查漏補缺,是筆者面臨的挑戰(zhàn)。問題的關鍵在于:知識量過大,學習時間有限,學生負擔過重;長時間的復習課,缺乏新鮮知識的刺激,學生易產生學習倦怠感;而在日常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繁多,雖有零星的學法指導,但不成體系。
筆者力圖借助會考復習的機會,將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內容以圖表為主的形式進行梳理,使大量零散的地理知識經(jīng)由圖表的組織變得更有條理、更易于理解、記憶。讓學生手腦并用,在高效學習的同時掌握繪制地理圖表的學習方法。
第一階段:嘗試與摸索
第一階段的嘗試以八年級下冊為對象,讓學生嘗試繪制地理簡圖,并在繪圖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改進。
筆者要求每個學生準備專用的“地理繪圖本”,一方面讓學生更重視繪圖活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記錄學生繪圖技能發(fā)展的過程。
1. 第一次繪圖作業(yè)的情況記錄
繪圖內容是《臺灣》和《珠江口》。因為是第一次繪圖,教師給出了詳細的繪圖說明,并作了相應的示范。繪制情況見圖一(以《臺灣》為例)。
2. 第一次繪圖作業(yè)后的反思
筆者在每班的繪圖作業(yè)結束后及時收集、查閱繪圖本,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將典型的問題拍照,在下節(jié)課上評析,幫助學生更好的領會地理簡圖繪制的意義及方法。
(1)發(fā)現(xiàn)的主要問題:
①學生繪圖時詳略失當,過分注重不必要的細節(jié),卻對重點內容加以省略,不利于對地理事物空間位置的掌握。
②教師在繪圖內容的表述上與教材有出入,人為地造成了一些繪圖的難點。
③部分同學在簡圖上將相關的重點內容加以標注的做法,值得推廣。
(2)相應的改進措施:
① 繪圖內容的設置應與課標要求、學生手中的教材與圖冊資料密切相關,以免人為增加難度。
② 每次繪圖作業(yè)前明確繪圖的目的及基本要求,讓學生有的放矢。告知學生,繪圖的目的是更好地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關系,因而必須簡化無關細節(jié)。分清主次,才能繪出重點突出、主題鮮明的地理簡圖。
③提倡在地理簡圖中對相關重難點內容加注記。
3. 第二次繪圖作業(yè)的情況及反思
第二次繪圖內容是《中國鐵路交通干線圖》。首先要求同學默繪,但效果不佳;于是改為開卷式的繪圖,將繪圖的目的定為記住各鐵路間的相對位置。(見圖二)
繪圖的實效性,這是第二次繪圖作業(yè)給筆者最大的啟示。教師始終要提醒自己,繪圖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繪圖內容及形式的選取,根本出發(fā)點是如何借助繪圖更簡捷有效地掌握相關知識。對于繪制難度大的圖,可采取“教師示范講解——學生看圖記憶——學生獨立繪圖”的程序。讓學生既有領悟思考的空間,又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從而增強學習記憶的效果。
第二階段:應用與推廣
完成八年級下的復習任務后,筆者希望加大學生在繪圖中的自主性,教師僅對難點部分加以少量的指導。結合往年的會考要求及初中地理學習的主干知識,擬定了學生必須掌握的地圖。
1. 初中地理繪圖內容(以七年級上為例,其余略,見表1)
由于時間限制,對內容太過繁雜或是學生已經(jīng)很熟悉的圖(如中國行政區(qū)劃圖和大洲大洋圖等)沒有進行繪圖要求。
2. 第三、四、五次繪圖作業(yè)(見圖三)
幾次繪圖作業(yè)下來,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繪圖技巧,包括如何進行詳略處理、如何將重要程度不同的內容加以強調(色彩、符號、注記等)、如何通過繪圖更有效地掌握相關內容等。但是在地理學習中還有不少內容分散又難以用地理簡圖加以表達,對這部分內容,又該如何整理,以便掌握呢?
反復思考后,筆者決定將“思維導圖”等有利于知識整理掌握的繪圖方式加以應用,對內容太過復雜的地圖則改用填圖方式??偠灾?,繪圖或是填圖,不拘于形式,不僅可以繪制地理簡圖,也可以繪制思維導圖;不僅可以繪圖,也可以填圖……只要活動圍繞一個主題——高效復習即可。
第三階段:檢測與拓展
學生的復習任務此時已完成過半,結合以往的經(jīng)驗,筆者做了如下處理:
1. 繁雜的內容用填圖代替繪圖
以《中國行政區(qū)劃圖》為例,考綱中明確要求學生掌握34個省級行政區(qū)劃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記憶量很大。筆者印發(fā)了三張中國行政區(qū)劃底圖給每位學生,分別用于填注“簡稱”“行政中心”與“全稱”。
令人欣喜的是,學生在填圖的時候,將繪圖時所學的顏色注記等方法加以應用,清晰地標識出對不同內容的掌握程度。在繪圖之外,他們還學會了一點思路、一點方法,程序性知識在這里得到了有效的遷移。
此外,學生在填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如審題錯誤(將簡稱寫為全稱)、記憶錯位等都暴露了出來,這也給了學生一個自我矯正的機會。
2. 文本知識用思維導圖加以整理
地理知識包羅萬象,牽涉的范圍十分廣泛,對那些不適合用圖來組織的零散的知識,利用思維導圖加以整理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以下是學生繪制的七年級下《歐洲、亞洲》的思維導圖(見圖四)。
不論漂亮與否,在繪圖時,對知識的梳理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復習。分清知識的層次、重要性、主干知識,并加以歸類后,零散的知識變得更有條理。如果再結合相關章節(jié)的地圖加以復習,學生學習興趣及效果能得以全面提升。囿于時間的限制,思維導圖的繪制僅止于此,但相信這種學習方法對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筆者也決定在以后的常規(guī)教學中進行更多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