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魏敏
主要從漢字教學、語文閱讀、口語交際及自主學習等幾個方面探討了多媒體如何使小學語文教學更加生動,從而引起學生快樂學習的情緒體驗。筆者認為多媒體應成為語文教學的“助推器”,而不是“限制器”。最后,針對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提出了幾點思考與建議。
多媒體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漢字閱讀
歷史的車輪向前飛駛,當21世紀悄然來到我們身邊時,世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科技就像溝通現(xiàn)實與未來的使者,引導著人們不斷開拓發(fā)展的空間,走向具有活力的新世界。在高科技進步的今天,科學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于各行各業(yè),教育也不斷地發(fā)展,教學的手段也在不斷更新、發(fā)展,由原來的一塊黑板、一根粉筆、一本書到教學掛圖、錄音機的使用到現(xiàn)在多媒體、白板的使用。語文教學的手段也變得更加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也展現(xiàn)其獨特的魅力。讓語文教學充滿了生氣和活力,多媒體的使用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tài)下學習知識,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一、用多媒體引導孩子快樂識字
兒童從運用口頭語言過渡到學習書面語言的最初基本環(huán)節(jié)是識字,識字與兒童認識能力的發(fā)展有密切的關系,它是學習文化的開始,也是學好祖國語言文字的基礎。在小學低段,識字教學尤為重要。
在平時的識字教學中,學生對所學的字,同音字、形近字,常常辯識不清,記憶上混淆,使用時張冠李戴,這主要是因為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對事物的知覺特點存在著籠統(tǒng)性和粗略性,他們感知事物比較不精確、不細致,對形體近似的事物認識常模糊不清。他們觀察事物時常常粗枝大葉,往往只注意到整個的、明顯的部分,忽略了不顯露的、細節(jié)的部分。他們對字的細小筆畫容易忽視,“點”“撇”等筆畫常常會漏寫或添加。如寫“就”字時就加撇,寫“球”字時丟點等。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事物——所學的生字進行比較,對字的結構、整體和部分結合的分析來發(fā)展學生精細而分化的知覺,才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漢字的音、形、意。
這時如果選擇“投影”這一電教媒體,根據(jù)漢字的表意特點,把形近字投放在影幕上進行分析比較,學生就能較牢固地掌握所學的漢字了。在指導學生識記“晴”“情”“睛”“清”“蜻”時,教學時,先把基本字“青”投射在影幕上,然后,再與左旁逐次加換偏旁“日”“忄”“氵”“蟲”并用紅色塑膜覆蓋,使其成為醒目的紅色偏旁,這時,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吸引,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了,再根據(jù)所加偏旁與字意的關系來理解、分清、記住漢字“晴”“情”“睛”“清”“蜻”的不同意思,這樣,掌握這些形近字的用法和讀音及寫法就容易多了。對于常寫錯的筆畫的字,也可利用投影儀放大字形,一筆一筆地示范該字的書寫筆順,同時,著重強調容易添、漏筆劃的部位、學生看到影幕上放大的、一筆一筆地書寫的成字過程,就會激發(fā)起模仿練習的欲望,也就能用心地書寫好每個字了。
二、多媒體引導孩子快樂閱讀
1.用多媒體激活學生思維,引起學習興趣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宛如一支樂曲的前奏,為整個樂章定下了一個基調。在教學《綠娃娃》一課時,我首先用飽含激情的話語對學生說:“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的可愛的綠娃娃,讓我們一起到美麗的大自然去看一看吧!你們愿意嗎?”一語激起千重浪,學生們馬上響應,“我們愿意,我們愿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下被老師激發(fā)了。緊接著,我出示了一幅顏色鮮艷、非常美麗的大自然的風景畫,讓學生仿佛進入一個奇妙無比的大自然的世界之中。這個時候使用電教媒體能利用光、聲、形,科技手段,直觀地再現(xiàn)所學內容中的事物或現(xiàn)象,使它具有生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只有有了學習興趣,才能把文章學好。
趣味性和變化性,引起學生大腦皮層一定部位的強烈興奮,使學生注意力特別集中。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角色。
《我很快樂》是一篇充滿情趣的文章,我的開課導入將學生帶入愉快的情境,播放《鈴兒響叮當》這首兒歌讓學生隨著音樂高興的邊唱邊跳,調動了他們想學習的欲望。其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抓住學生的每一個興趣點,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語文,學習語文,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愛語文,學語文的興趣,而且逐步提高了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2.用多媒體幫助學生讀中感悟,體驗閱讀
語文教學新大綱指出:“朗讀訓練是閱讀教學中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要重視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崩首x是兒童閱讀技能發(fā)展的開始,通過出聲的言語運動,把語言文學和它的意義聯(lián)系起來,由于低年級學生在初學朗讀時,尚處在朗讀技能的分析階段,需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訓練。
模仿力強是兒童的特點,在朗讀訓練時,選擇、應用、放送與課文配套的配樂、配畫的課件朗讀教材,就能給學生以模范的朗讀示范。學生則能模仿著跟讀、練習朗讀了。同時,還可利用錄音設備,錄下學生的朗讀語音與示范錄音教材相比較,則能取長補短,練好課文的朗讀了?!毒G娃娃》詩歌短小精悍,我讓學生充分自由地朗讀。教學中的音樂的配樂是孩子們的最喜歡的。教學中,我適時的給予學生評價“讀得真美,老師的眼睛里仿佛看見了那可愛的綠娃娃。”“你看,同學們都被你給吸引了!”這些點撥給了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激起他們朗讀的欲望。情緒高漲的孩子們真的用他們的朗讀、語言,把我們的教室變成了春意融融的小舞臺。在整個過程中,在這個小舞臺上他們體驗著語言文字那獨特的、細膩的感悟。在教學過程中我所看見的是:孩子們高高舉起的小手,盡情地自由表達;躍躍欲試的神情,情不自禁的話語,學生極富個性的回答;那充滿活力、充滿生機的語文課堂,學生用心感受。學生神思飛揚展示自我學習的收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學習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多媒體的使用是孩子們感受到朗讀的快樂,多種朗讀形式也激發(fā)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3.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親臨其境
現(xiàn)代教學媒體具有能將語言形象轉化成豐富多彩的視覺形象或聽覺形象的特點。利用這一特點,我們可以讓課文中描述的景物活起來,把虛擬的人物故事變成看得見的影像,讓遠不可及的景物變成近在咫尺的可視畫面,這樣,學生就從具體的視像中產(chǎn)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獲得真切和新異的美感。如:教學《獻給媽媽的詩》時,課文寫小豬的神情時,說:“我的媽媽最美麗”教學中,老師通過出示多媒體出示小黑豬的圖片,馬上就有學生說:“小黑豬可真丑??!”再讀到小黑豬說的“我的媽媽最美麗!”時心中自然產(chǎn)生疑問,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學生從視覺上真正感受到不能很快理解,隨著學課的進展,可通過電腦課件把這些場景真實地顯示在銀幕上,學生觀看后,一目了然。在童話類課文的教學中,也可使用現(xiàn)代電教媒體,用電腦課件把課文中言語所表達的童話故事在影幕上活生生地展現(xiàn),喚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學生因為興趣濃、注意力集中、理解課文也就不難了。
《一次著名的沖刺》是鄂教版三年級第五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杜倫多·派特利在第四屆奧運會馬拉松比賽中,幾次摔倒,又幾次爬起,最后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完成了奧運史上最頑強的沖刺的故事。派特利的名字雖然沒能寫進奧運會成績冊,但他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卻伴隨著奧運會的發(fā)展流傳至今。那句“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的名言,更是奧運會精神的精髓所在。在教學中,我抓住關鍵詞“著名”,引導學生品讀描寫“沖刺”的那部分內容,使學生體會了“重要的不是獲勝,而是參與!”的奧運精神。在教學中,伴隨著《秘密》的旋律,出現(xiàn)了一組失敗運動員的鏡頭: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了世界體操史上的神話,被譽為“體操王子”的李寧從吊環(huán)上摔下來的情景;黯然神傷離開決賽場地的前奧運冠軍劉翔;因比賽失誤而下身癱瘓的桑蘭;被擔架抬出比賽場地的王義夫……
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奧運夢想,美國游泳運動員埃里克·尚托在北京奧運會上被檢查出身患癌癥,可是他仍然出現(xiàn)在北京“水立方”賽場上,并贏得“水立方”近2萬名觀眾最熱烈的掌聲;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的強忍傷痛跑完全程馬拉松的坦桑尼亞運動員約翰·阿赫瓦里。他一瘸一拐地跑著,距離冠軍沖過終點贏取金牌已過去一個多小時,就連體育場大門都已經(jīng)關起來了。當阿赫瓦里跌跌撞撞地跑進了體育場,在場的人都被他驚呆了!他最后到達終點……
當孩子們看到一幅一幅的畫面時,神情也越來越凝重。運動員們雖然他們沒有在奧運會上獲得冠軍,卻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奧運英雄。學生明白了一批又一批的運動員們用自己的汗水與生命詮釋了“重要的不是獲勝,而是參與!”的奧運精神。
三、用多媒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口語交際
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谡Z交際是在特定環(huán)境里產(chǎn)生的語言活動。因此在教學活動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創(chuàng)設適合兒童情感的情境,這樣有利于學生盡早地進入口語交際的角色。開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現(xiàn)長頸鹿與小伙伴們一起玩耍的畫面。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和熱情,又使學生說得具體,說得真實,逐漸學會如何去發(fā)現(xiàn)他人的長處、優(yōu)點,恰當?shù)刭澝浪恕T诮虒W過程中,教師也注重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通過觀察三幅圖畫、小組內角色表演、全班交流表演等方式,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讓學生知道這些小片段就發(fā)生在我們的身邊和我們有著密切的關系,自然而然地參與交際。開展“看誰有一雙慧眼”的活動是為了讓學生知道我們身邊還有許多事物,也和我們密不可分。
四、用多媒體引導學生拓展視野,學會自主學習
21世紀需要更多的適應能力強,動手能力強,掌握較強的信息獲取的能力的人才?!缎W語文教學課程標準》也提出了我們的學生應該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在教學中,在白板的使用中,我們都會讓學生們親自動手去感受多媒體的神奇。我們還和家長一道幫助孩子學習簡單的處理信息。
賀知章的《詠柳》一詩時,教師就及時布置有關“春”的課外專題作業(yè):一是引導學生走出課本尋找春天,上網(wǎng)尋找與有關春天的成語、對聯(lián)、謎語、諺語……二是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觀賞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天的陽光,親吻春天的和風,甚至去沐浴那細細的甜甜的小雨,并把這春景、春趣拍成照片,讓他們用一張張相片制作成電子相冊。學生在盎然的興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識,豐富了“春”的語言,體驗了“春”的魅力。熏陶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操。
《網(wǎng)上呼救》這個故事顯現(xiàn)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方便、快捷。課文人物事件錯綜復雜,富有情感,并蘊含著深刻的人文內涵。教師在教學時,抓住時間線索,幫助學生既感受了網(wǎng)絡快速、便捷,又領悟了網(wǎng)絡故事折射出的人性光輝。孩子們通過學習還感受到,正是網(wǎng)絡的快捷,才為蘇珊戰(zhàn)勝病魔,才為人們的愛心救助贏得了時間,自然為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造的生命奇跡驚嘆不已。
在學習《網(wǎng)上呼叫》時,老師讓孩子自己上網(wǎng)尋找與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資料;在學習《梅蘭芳學藝》時,找梅蘭芳的京劇唱腔;在學習《升國旗》時,讓學生觀看國旗班戰(zhàn)士升旗的資料……將語文教學延伸到課外,學生通過網(wǎng)絡等渠道查資料,上課時又通過互相交流讓學生們品嘗了通過勞動收獲的喜悅。學生躍躍欲試,思維開闊,學生想象的閘門開啟后一發(fā)不可收拾,孩子們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小組熱烈的合作氣氛中,他們交換信息,相互吸收。這時他們己經(jīng)不僅僅滿足于吸收課本中的內容,更得意的展示著自己所獨立獲取到的知識。課堂現(xiàn)時成了自我展示的舞臺、競技的賽場、合作的發(fā)源地。
五、幾點思考
多媒體的出現(xiàn),能使枯燥的內容變得有趣,使本已生動的內容更加生動,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重復勞動,提高課堂效率,但筆者認為,它也不是萬能的。在教學中,應處理好以下幾點。
1.多用多媒體的地方
(1)導語部分
一般情況下,在開課前5分鐘的導語部分,應該多用多媒體,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前面提到的鄂教版一年級下的課文《綠娃娃》,在授課前利用多媒體給孩子們展示一幅春天的照片,將孩子們帶到所授內容中,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在教授《我很快樂》時,放一首耳熟能詳?shù)母枨垛弮喉懚.敗?,讓孩子們跟著快樂的情緒,進入到課程內容。
(2)課堂后半部分
根據(jù)心理學研究表明,6~8歲的兒童,注意力一般在15分鐘左右。在課堂后半部分,可以根據(jù)課程內容,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或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上詩歌時,講完詩歌內容后,放了網(wǎng)上配樂朗誦的《滿江紅》。因為,我是女性,想讓學生們能體會男性朗誦這首詩的情緒。效果出乎我的意外,全班竟然自發(fā)地齊誦起來。
另外,布置作業(yè)也以多媒體為主,可以將作業(yè)內容一下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抓緊抄題,集中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再次回歸課堂。
(3)復習課和漢字課
在復習課中,一般是圍繞詞匯展開教學。傳統(tǒng)教學,是用粉筆一筆一畫地在黑板上書寫,較為費時。有了多媒體后,可以分類別、分內容,將詞語一下就展示給學生。當然,字體要大些。在復習單元中的課程內容時,用相關圖片能較快地串起每一課,也能避免枯燥,提高效率。
在漢字課中,在教師展示新字時(如前面所提)先將基本部件打出,然后再加偏旁,同時,通過一些動畫告訴學生這些偏旁的意義,做到將字的音、形、義正確地輸入給學生,通過意義的區(qū)別,來區(qū)別形近字。除了形近字外,對于一些新字,通過動畫書寫,也可加深學生接收的印象,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2.少用或不用的地方
教學中的主體部分應少用。在導入過后,進入課程主體內容的教授。除了必須用一些圖片來講解,筆者認為應少用。一是,保持內容完整性,便于學生記憶;二是,能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程內容中。如圍繞新詞,組相關的近義詞;熟悉課文,參與相關問題的討論和思考等。
3.教師與多媒體的關系
鄧小平同志指出:“教學思想和手段現(xiàn)代化問題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問題,沒有教學現(xiàn)代化,就不可能培養(yǎng)出具有現(xiàn)代素質的人才?!蔽覀儜摽吹蕉嗝襟w的優(yōu)勢是多方面的,如前所述。
但筆者認為,首先,作為教師,在與多媒體的關系上,教師還是應為主導,教師應掌握多媒體在教學中運用的比例與時間,我們應是它的主人,而不是讓機器成為我們的主人。
其次,在課件上,有很多共享,作為教師應將之消化后,再傳給學生,而不是拿來就用。
再次,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喜歡動畫、圖片和音樂,但也不能將之占滿整堂課,多媒體應給教師留下一定的留白,充分發(fā)揮“人”的作用,不能完全摒棄傳統(tǒng)教學。
我們學校有學生兩千四百多人,班級四十多,每個班級都配備有多媒體教學設備,但教師對多媒體的運用有多有少;在語文教學中,適合小學生低年級段的漢字學習軟件幾乎沒有;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不同,也帶來對多媒體運用的不同;由于教育資源的有限,每個班的學生人數(shù)幾乎達到甚至超出飽和度,這對教師用多媒體開展新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戰(zhàn)。這些也將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
總之,多媒體應成為我們教學的“助推器”,而不是“限制器”。教師應是主體,并掌握好這把“利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語文課程標準.2011.
[2]《小學語文》一年級第二冊.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3]《小學語文》三年級第五冊.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