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瑞琴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逐漸發(fā)展,新課標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的學習變得“深奧”起來。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也要改變之前的策略,換一個更好的方式才能保證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新的改革中更好地汲取課本知識。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進行研究分析。
新課標語文教學教學策略改革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與數(shù)學、英語是小學開設的三大教學課程。隨著社會知識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也突飛猛進,傳統(tǒng)教育已經(jīng)不再適應當今社會的發(fā)展。于是,新課標吹來了一陣改革風,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與時俱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么,怎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汲取課本營養(yǎng),掌握所學知識呢?現(xiàn)在就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一、因材施教,轉變教學觀念
傳統(tǒng)小學教育,有些教師是嚴厲和不茍言笑的,而學生完全是教學失敗的產(chǎn)物。以前的教學模式千遍一律,都是應試教育。教師的責任就是將課本知識全部塞進學生的腦袋里面,只需要學生順利甚至是高分通過考試,他們的教學任務就輕松完成了,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學生能不能真正地理解課文知識,能不能夠學以致用。在新課標下,師生關系得到了很大的改變。教師開始注重對學生的教學,逐漸改變教學觀念和模式,因材施教,尋找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方式?,F(xiàn)在的小學課本里面不再是注重理論知識這一方面的內容,課后還會有思考題和有趣的生活小常識讓學生靈活地思考。
小學語文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小學教育是學生們最開始接觸到教學的時期,對于什么都充滿好奇心,一旦一些思想進入他們的頭腦中,他們有可能就會根深蒂固地一直存在于他們的腦袋里。在小學生這段充滿好奇心的童年里面,語文充當了他們成長的必須品,對他們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很重大的價值意義。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可以讓學生改變對學習知識的看法,增強對學習的興趣?!傲_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學生只有從小打好基礎,才能對他們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熱情
小學生要學得好,就必須對此感到興趣。新課標下,教師如何激發(fā)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熱情是其教學重點,這也是一直以來教師實施教學為此感覺到困擾的關鍵所在。筆者從以下三點進行了分析。
1.不能以成績論“英雄”,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成績好的學生才是品學兼優(yōu)、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嗎?或者說三好學生只能在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里面評選?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很好,但是不代表著在其他方面都表現(xiàn)突出或具備優(yōu)勢。國內的華羅庚、蘇步青等人,國外的愛因斯坦、馮特等名人都是一個個鮮明的例子。他們小學成績很糟糕,個性也得不到教師的喜愛,但是他們卻在自己的事業(yè)中獲得成功,讓所有人都記住了他們的偉大。也許有人會反駁,這只是例外,并不代表所有差生都會成功,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的成功率會比后進生高很多。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教師必須是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語文成績不好沒關系,可以私下進行輔導。教師不能以成績論成敗,只有尊重每一名學生,才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習有了信心,學生的成績自然而然會得到進步與提高,教師教學的負擔也逐漸減少了。
2.教學融入個性元素,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這就是所謂的個性體現(xiàn)。由于個性的不同,決定了學生對學習理解能力的不一樣。在同一個語文課堂上,有的學生記性好,很容易就背好一篇課文,有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不錯,也有的學生會注重寫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是要在教學中融入學生個性元素,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愛好。
3.教師要把贊美送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得到重視
學生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很容易會滋生厭學的情緒難以用最佳的狀態(tài)進入學習氛圍。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只有學習進步或是成績優(yōu)秀、深受喜愛的學生才能獲得教師的贊美?不是的,教師就要把贊美送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得到重視才能培養(yǎng)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感覺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得到教師對他們的贊美后,他們會覺得自己也不是很差勁,心里會生出一種自豪感和滿足感。為了獲得更多的贊美,學生會下定決心更加努力地學習。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小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就逐漸培養(yǎng)起來了,這對教師進行的教學更有幫助,有利于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交流有助于共同發(fā)展、共同進步
有人說交流是一座橋梁,聯(lián)系了無數(shù)人的思想意識,并且將他們的想法傳遞給其他人。這就說明了交流溝通對我們產(chǎn)生的巨大作用。交流可以提高學習心得,在語文學習中也需要交流,不管是師生還是學生之間都需要良好的溝通,來取得更好的發(fā)展和進步。
1.師生間溝通交流有助于保持良好關系
調查顯示,有七成的小學生害怕與教師進行交流。這最大的原因是師生年齡產(chǎn)生的代溝和雙方知識水平產(chǎn)生的差距。歸咎起來,就是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太遠了。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要把課堂當作師生交流情感、碰撞智慧火花的“磁場”,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這樣才能夠將學生帶入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里面。當然了,在課后教師也要注意與學生的交流。學生不敢向教師尋求幫助,那么教師可以主動、耐心地對他們進行輔導,這樣有助于學生增加對教師的感情,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到老師對他們的友善和關愛。教師就是自己的長輩,更是朋友。只有當學生都存在著這種想法,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就拉近了,這樣就更方便實施高質量的教學。
2.學生間團結合作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除了師生間交流外,學生間也需要團結合作。合作學習能夠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讓課堂和課后學習效果獲得提高。在新課標下,教學注重了對小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可以在合作中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同時,也能夠學會思考新的問題和增長見識。學生間的合作,可以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總而言之,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需要策略,教師實施的策略,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主觀能動性。只有教師都能夠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看問題,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生,更完美地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姚久玲.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分析.中國校外教育,2013,(12).
[2]鐘偉蘭.打造趣味課堂快樂學習語文.師道,2013,(11).
[3]王新文.小學生合作學習方法淺議.時代教育,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