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說起教師管理,我們首先會想到的是學校的管理人員,其實在學校教師管理過程中,老師的自身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校教師管理的水平。學校在教師管理中應該大幅度地提升教師的綜合水平,改變教師傳統(tǒng)的觀念,創(chuàng)立新的學生觀,樹立正確的知識觀,通過環(huán)境來提升教師自身的水平,這樣才能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將自律和責任當作基本具備的素質(zhì),更有利于完成學校的教學目標。本文從老師的自律、責任感以及應該具備的教育觀和教學認識來研究教師管理辦法。
自律責任感教育觀教學認識教師管理
一、引言
我們通常說的管理一般指的是管轄處理,管理工作者能夠站在客觀的角度對客觀對象制定相關的決策和計劃,然后再進行有規(guī)律有步驟的組織引導,將自己的思想與意志轉(zhuǎn)化成客觀管理上的思想與意志,進而能夠采用有效地方式對人員、財務以及其它事物進行合理的安排,最終將決策與計劃準確地實施下去,進而實現(xiàn)管理目標的過程。在學校的教師管理中,最為重要的是統(tǒng)一教師的思想與認識,實現(xiàn)學校教學任務的過程,它們表現(xiàn)管理主題的全方面的精神狀態(tài)。要想真正的實現(xiàn)教師管理高水平,就必須強調(diào)教師的自律與責任感。如果我們將他律作為外在的約定,那么我們說的自律就是內(nèi)在自約,責任感是教師對教育工作從本質(zhì)上的認識,然后有耐心的進行教學活動,通過自我的限定對教師職業(yè)的一種擔當精神。教師只有同時擁有了這兩種精神,才能自覺的將教學原則作為自我的行為準則,只有將責任感轉(zhuǎn)變成自我的意識,才能更加科學化和藝術化地進行教學。
二、加強教師的自身教學素養(yǎng)
老師的教育觀、知識觀以及學生觀都直接取決于他自身的教學觀念,也直接決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我們所說的教育觀其實就是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圍繞什么進行的,為什么要進行,通過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教學等方面形成的認識。其實,教育就是我們?nèi)祟惏l(fā)展過程中,通過自我的學習、復制的一種自我發(fā)展機制,這種機制其實就是一種傳承下來的文化。在這種文化傳承過程是一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自我對象化,以實現(xiàn)自己目標為目的的選擇性學習的過程。具體的方式是教育者對這些進行擇優(yōu)選擇,然后在課堂上將人類積累的文化沉淀展現(xiàn)出來,使用高效的方式傳授給受教育者,并且受教育者能夠得到教育者的認同,從而獲得更多的本領。在這個傳授的過程中,受教育者才是中心,因為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他們進行,教育的最終結(jié)果也是通過他們展現(xiàn)的,如果沒有受教育者那么教育活動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教育工作者沒有這個基本的認識,教學活動就沒有實際的意義。所以,學校在進行教師管理過程中應該重視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采用多種辦法來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
三、構(gòu)建正確的教學認識
教育工作者有了深厚的教學素養(yǎng)后,還應該進一步進行升華,將這種素養(yǎng)轉(zhuǎn)化成一種對教育學的認識,這種認識不僅包含了教學方法和教學目的,并且還對教師角色進行了定位,對受教育者的認識,對教學知識的認知以及把握的準確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教學活動的含義是什么,添加什么責任,也無論是從那一個方向去分析、研究的,都要圍繞一個中心——教學的本質(zhì)價值。這一中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受教育者培養(yǎng)更高的精神境界,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趣味,能夠更好地承擔自己的責任,更好地培養(yǎng)認識,最終還是為了他們?nèi)蘸竽軌驌碛懈叩淖藨B(tài)走向生活。所以,教學的價值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能夠擁有更加飽滿精神狀態(tài),促進學生精神成長,正是因為這一價值,才決定了教師的教學目的,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的,必須施行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教學。下面對三個基本要素進行詳解。
1.教師以生活為基礎
既然選擇教師這一職業(yè)作為自己的工作,其實也是選擇了一種生活在公眾視野下的生活,這種生活方式注定要和學生進行更深的交流與生活,扮演著一位“雜家”和“專家”角色。這是一種非常消耗精力的生活方式,因為教師們在時常的轉(zhuǎn)換著角色,受到的不單單是工作上的壓力,學生生活上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有很多老師在從事工作一段時間后,產(chǎn)生抵觸與動搖,但是一直靠著這種職業(yè)價值的信念堅持到了現(xiàn)在,直到熬過這一時期后,才發(fā)現(xiàn)這種信念已經(jīng)成為了自己的一種內(nèi)在追求,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已經(jīng)不知不覺的開始研究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規(guī)律。既然教師將教育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應該使用一些民主的方法與學生共處,將幫助學生能夠更好的提升認知程度和知識水平作為教育的準則。既然將教育當作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應該將生態(tài)倫理觀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為學生的制定“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2.確定學生為教育主體
教育者的教學活動應該圍繞學生進行,并且?guī)椭鷮W生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回憶知識。學生并不是一個盛放知識的空容器,而是一個以整體進入學習的主體。教師在進行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應該和學生的發(fā)展融合在一起,打破學科本位思想,采用變通目標的方式來支持學生學習活動。雖然學生處于一個不成熟的時期,但正是這個不成熟才使得他們擁有更好的可塑性和發(fā)展性,只有充分利用這兩方面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與成長。學生生活在一個受教育的環(huán)境中,接受教育就是他們的生活,生活應該是多彩多麗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采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法幫助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教師在與學生接觸過程中應該擁有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因為人的思維是多維的,一個人在不同時期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
四、構(gòu)建合適的教師管理方法
學校的教學管理也就是對教師的教育工作制定一系列的規(guī)劃和決策,然后采用有效的方式進行組織和實施。如果能把對教師的管理放到提升教師自身教育素養(yǎng)上邊,培養(yǎng)教師能夠有效地將教育學理論與教育學方法結(jié)合在一起的能力,使其能夠明確什么是教育,教育是為了什么進行的,在教育活動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這將極大地簡化對教師管理工作,簡化學校領導的管理工作,從而能夠有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到學校發(fā)展與轉(zhuǎn)型上邊。這就要求學校的教師管理應提升教師的教育觀、學生觀,引導教師抓住教學規(guī)律,改進教學方法,選擇更加切合實際、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五、總結(jié)
在學校教師管理中,只有教師擁有深厚的教育學素養(yǎng),專業(yè)的教學水平,正確的教育觀、學生光、價值觀,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才能幫助教師更加的自律和擁有更強烈的責任感。教師的自身素質(zhì)的水平與學校教師管理水平緊密相聯(lián),只有教師自身的素質(zhì)得到了提升,才能簡化學校的教室管理方法,提升學校的教師管理水平。一套成熟的管理體系,都是通過歷史的沉淀形成的,它能夠體現(xiàn)這個時代的特征,學校的歷史、教師的自身素質(zhì)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共同作用決定了學校的管理,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教師自身素質(zhì),直接決定了學校的教師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李顯偉,裴玲.淺議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管理.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8,(1).
[2]劉峰.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教師管理的策略.江西教育,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