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自艷
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币簿褪钦f,習慣養(yǎng)成了,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困生的語文學習習慣不端正的情況尤為突出。他們大多基礎薄弱,自制力不強,不知道學習或不會學習。他們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即使在家也是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學生的學習得不到保證。因此,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
培養(yǎng)厭學的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要從他們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入手,尋找有效策略,增強學生的內驅力,有效地促進學困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一、長善救失,有效利用學生的自身資源
語文學習態(tài)度是語文學習習慣形成的動力性的心理因素,學生只有具備積極的語文學習態(tài)度,才能產(chǎn)生強大的內驅力,促進語文學習習慣的形成。
學困生因其周圍環(huán)境的特殊性,需要從他們的心理特點,心理需求入手,增強學生的內驅力,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這些學生,基礎薄弱,成績長期落后于班級的大多數(shù)同學,思想上對學習是有抵觸的。同時,由于父母長期忙碌,無暇顧及孩子,他們在思想上又是渴望受到關注的。因此,教師要全方位的關注他們,真心的呵護他們,有效利用好他們自身的資源,使其形成積極的語文學習態(tài)度。
《學記》有云:“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蔽覀円ㄟ^外界的語言,行為的暗示,挖掘這些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弱化其缺點,使他們獲得自信。
教師因“材”施教,因生制宜,有效利用學困生的自身資源,適時了解他們的想法,家庭情況,學習時間等,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及時鼓勵,更易于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使學生產(chǎn)生強大的內驅力,形成積極的語文學習態(tài)度。
二、知己知彼,有效利用家庭資源
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要解決家長的思想問題。針對農村厭學學生的特點,密切家校聯(lián)系,有針對性的解決家長的思想問題。農村學困生有著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家長由于自身素質不夠,行為習慣上存在偏差,或是教育觀念落后,往往在家中對孩子的行為習慣不管不問,放任自流,學生在家根本不讀書、不寫作業(yè)、不學習;有的家長徒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卻因為缺乏教育知識,教育方法,而適得其反。因此,我們要開發(fā)家庭教育資源,提高家長的素質,激發(fā)家長的教育熱情,以期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相互協(xié)調,形成教育的合力。
幫助家長準確定位自己的孩子,形成教育期待。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習慣首先要培養(yǎng)他們一種積極的自我意識。要讓他們擺脫長期形成的認為自己不聰明,學習差的消極意識,家長對孩子的評價起著關鍵作用。家長對孩子的期待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但是我們的家長往往會因為孩子的成績不好,而全盤否定孩子。我們要幫助家長從思想上改變對孩子的看法,準確定位自己的孩子,使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
三、以迂為直,有效利用課程資源
“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這里想說的是通過長久的計劃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目的。
學困生之所以成績不好,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不會學習,即使想學習,也不知道怎么學習。因此,要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首先要教給他們語文學習的方法。
(一)認真書寫 教師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書寫狀況進行簡要指導。告訴他們把字寫大一點或寫小一點,把橫寫平,把豎寫直……
(二)認真讀 讀題目,讀作者,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情感,讀文章的重點段落……
(三)認真思考 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思考文章寫了誰,寫了什么,怎樣寫的,哪些段落寫得精彩,哪些地方最令人感動,中心句是那一句,修辭句以及含義深刻的句子有哪些,自己有怎樣的理解感受和體會,自己還有哪些疑問。
其次加強監(jiān)督,偶有偏離,及時調整。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師生長期不懈的努力,教師要及時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指導、檢查、反饋。根據(jù)學生語文學習的現(xiàn)狀,幫助學生合理安排語文學習時間,有效利用語文早讀課,讓學生多讀,細讀、有感情的朗讀、分角色朗讀。教師要檢查學生讀的效果,看看是否讀得正確流利,我們要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對于在閱讀中表現(xiàn)積極,聲情并茂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表揚、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調動其讀書的積極性,要注意學法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和總結學困生語文學習中的主要問題,探尋解決方法。
好的習慣使人受益一生。只要我們發(fā)自內心的呵護他們,督促他們,學困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一定會逐漸樹立,而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