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轉轉
摘 要: 探究式學習是近年來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出現(xiàn)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著力于學生的學,強調(diào)學生的探究。而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開展探究式學習,研究其原則、策略等,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需要。
關鍵詞: 小學探究式學習 意義 原則 策略 注意問題
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強調(diào)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倡導探究式學習。如何開展探究式學習,是一個新的課題。要搞好探究式學習必須正確把握探究式學習的意義、原則、實施的策略及開展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一、探究式學習對小學生發(fā)展的意義
1.探究式學習對小學生認知方面發(fā)展的意義。(1)探究是小學生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途徑,小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兩條:一是通過老師的講授,系統(tǒng)地獲得大量間接知識;二是通過探究,自主地開展學習,獲取知識。(2)通過親身探究獲取的知識是小學生自己主動建構起來的,是小學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屬于學生的。(3)探究式學習有利于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4)探究式學習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加以整合,也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
2.探究式學習對小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意義。(1)探究式學習有利于保護小學生的好奇心。(2)探究式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3)探究式學習有利于促使小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傾聽、學會批判、學會反思。(4)在親歷探究的過程中,許許多多的感受和體驗是小學生理解科學的本質(zhì),理解科學精神的意義與價值的基礎。
3.探究式學習對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義。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或信息,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具有重要意義。第斯多惠說過:要給予兒童真知,更要引導他們尋求真知,也就是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二、開展探究式學習的原則
(1)開放性的原則。讓學生放開“手腳”,大膽嘗試,勇于探究。(2)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不同的孩子要有不同的要求。(3)實踐性的原則。讓學生不僅重視實踐結果,更注重實踐的過程。(4)主體性的原則。這個原則包含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以全體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指導他們逐步學會自定目標、自我激勵、自我探究。(5)多樣性的原則。探究式學習強調(diào)多樣性的設計模式及在眾多的科目中開展。(6)重視探究中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些不同的感受、理解、看法都是學生積極投身和親歷探究之后所獲得的重視。(7)探究式學習的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即根據(jù)探究過程中實際的參與程度和探究中的表現(xiàn)加以評價。
三、開展探究式學習的策略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和興趣,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渴求獲取知識,探求某種事物活動的積極傾向。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探究式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中。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難點或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故意設置錯誤引導學生探究,使他們明確錯誤之所在,知曉錯誤的原因,從而改正錯誤,獲取正確認識;探究性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有趣味性、動態(tài)性和生活性,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2.改進課堂教法,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究。(1)直觀操作要落實,以做促思。操作是思維的起點,認知的來源,也是認識事物的開始。因此,在教學中要激勵人人動手,人人操作。如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平均分10支鉛筆的操作,建立“剩余”的表象,進而形成余數(shù)的概念。(2)要訓練語言表達能力,使之語言與思維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在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能用準確的、有條理的語言敘述自己的思維過程。(3)精心設計提問,適時指導,讓學生自主總結和反思。
3.加強開導,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新一輪課程改革就是要改革過去舊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所以,教師在探究式學習中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在合作中學習,特別是對一些思維難度大,具備開放性和爭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合作探究性的方法進行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進行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思想的共振,提高探究能力。
4.耐心誘導,讓學生自主探究。所謂自主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和進行探究學習的一種有效方法,是培養(yǎng)自主學習,提高探究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
四、開展探究式學習需要注意的問題
1.探究式學習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并非探究式學習就是先進的,講授式學習就是落后的。每種學習方式各有長處和短處,運用得好會發(fā)揮其他學習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能,運用得不好也會產(chǎn)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授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都是小學生的重要學習方式,二者應彼此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不可偏廢。
2.不能什么都拿來“探”,而是要選擇真正適合學生的內(nèi)容“探”。要組織起有效的探究式學習活動,與小學生學習的科學知識內(nèi)容有關;有些知識內(nèi)容,由于各種原因,難以通過探究式的學習活動獲??;還有大量的學習內(nèi)容,由于具有較高的難度和挑戰(zhàn)性,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夠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所以效率很低,不易探究。
3.探究式學習需要一些支持性的物質(zhì)條件,這些物質(zhì)條件包括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出答案;班級人數(shù)要少,即小班額探究;老師要具備較高的專業(yè)技能和組織指導的能力,即教師要具有較高的素質(zhì)??傊?,開展探究式學習必須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在現(xiàn)有條件下設計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避免在實際探究中出現(xiàn)以上問題。
參考文獻:
[1]任長松.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黎曉敏.談實施探究學習的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06(10).
[3]茹建文.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J].小學教學參考,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