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 要】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實驗在化學教學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實驗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化學的現(xiàn)象,而且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觀察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通過掌握和運用一些化學原理和實驗手段,學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教師應通過優(yōu)化實驗設計、改進實驗方式、推進探究性實驗等方式,更好的發(fā)揮實驗課對于化學教學的作用。
【關鍵詞】實驗課 方法 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129
目前,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學生多處于被動地位,教學過程主要是教師傳授預定的知識,學生通過學習有限的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解題,教材中的實驗多是演示性質的驗證實驗,而探索性質的動手操作實驗少之又少。從發(fā)展素質教育的角度而言,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高中化學的實驗課應該進行更好的設計和發(fā)揮。
一、實驗課的重要性
當前發(fā)展人才的主要方式是依靠教育,而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的主要形式,實施素質教育應結合各學科的知識體系和特點進行。針對化學這門自然學科,實驗課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運用好實驗課不僅有助于學生化學知識的掌握以及實驗技能的培養(yǎng),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清楚直觀的展示化學現(xiàn)象
在化學中有許多概念和定律是抽象難懂的,純粹的通過理論講解很難使學生有效地掌握這些概念。而通過實驗可以清楚地展示化學的現(xiàn)象,使學生更直觀的看到化學概念和定律是如何通過實驗建立起來的,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的化學知識。例如,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通過多次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前后物質的質量,發(fā)現(xiàn)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不變,并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質量不會發(fā)生變化,然后教師再進行質量守恒定律的講解。這種先實驗后講解的教學過程可以促進學生多思考多動腦,從而使學生對相關定律印象深刻。
(二)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在實驗課中,學生通過親身的動手操作,可以明確實驗的目的、步驟,在觀察實驗現(xiàn)象中掌握相關知識,思考相關現(xiàn)象。例如在做二氧化碳密度的實驗時,先點燃不同高度的兩只蠟燭,然后學生通過緩慢地傾倒裝有二氧化碳的杯子,發(fā)現(xiàn)下層的蠟燭熄滅的比較早,上升的蠟燭熄滅的比較慢;通過這樣的實驗有力地證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燒且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要大的性質。同時,學生由于親手進行了實驗操作,對于其性質的認識也就會更加深刻,而且在操作過程中學生要注意到操作步驟和操作方法,這樣自然而然的就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實驗課中,教師首先會進行相關的演示實驗。在一節(jié)課剛開始時,教師通過直觀、鮮明的演示提出本節(jié)的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解疑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和思考實驗現(xiàn)象,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在講“鎂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從鎂條燃燒的實驗導入,通過燃放常見的煙花“滿天星”(主要材料是鎂),讓學生觀察鎂條燃燒的形狀,了解鎂條的用途。此外,例如用白磷燃燒解釋“鬼火”現(xiàn)象等等,通過這些小實驗,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通過這些富有趣味、直觀生動的演示實驗,可以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從而獲得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一些家庭小實驗,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可以作為實驗儀器的東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必須對教師布置的實驗任務進行思考,構思實驗的具體步驟,做到對實驗心中有數(shù),這樣不僅讓學生鞏固了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實驗在化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化學教師必須充分運用好這一教學方法,做好實驗設計,讓學生動手實驗,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二、如何更好的利用實驗課
化學中的實驗通過模擬還原事物相互作用的實際過程,直觀的展示符合人類認知的自然規(guī)律,因而利用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教學效率最有效的教學手段。因此,必須通過各種途徑改進實驗教學,更好的利用實驗課。
(一)優(yōu)化實驗設計
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而在實驗課中,實驗設計則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實驗設計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改進實驗課首先要做好實驗設計。
1.必須做好實驗目的的設計,無意義的研究問題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會認為學習的東西沒有用處。因此,要創(chuàng)設各種問題情境,將所學內容最大限度的聯(lián)系實際。例如在《鹽類水解》這節(jié)課中,將普通生活中的鹽同所學內容相關聯(lián),學生自然而然會有興趣學習。
2.實驗步驟的設計要做到清晰可行,過于復雜的實驗步驟也會打消學生進行實驗的積極性;相反,清晰的實驗步驟不僅使實驗效果更加準確,而且學生在完成每個步驟后會有一定的成就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改進實驗方式
演示實驗是初學一堂課時必不可少的,通常是由老師進行的。教師可以邊講邊實驗,對于一些現(xiàn)象不是太明顯的實驗,學生不易觀察出發(fā)生的化學變化,教師可以一邊實驗一邊進行講解,但是只讓老師進行實驗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于高中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實驗技能,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完成演示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將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進行說明,由學生參與不僅可以調動整個課堂的積極性,將教與學融為一體,而且也能使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地鍛煉。
(三)注重探究性實驗
探究性實驗不同于驗證性實驗,其實驗流程首先是提出問題,并以問題為核心讓學生圍繞問題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通過觀察探究實驗,最終歸納正確的解答問題的辦法。這種實驗方式通過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調動學生解決問題、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推動他們進行發(fā)散性的思維。例如在“硫酸”這節(jié),通過實際生活中的“酸雨”現(xiàn)象引入,提出“為什么酸雨會腐蝕鐵器”這一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實驗,通過實驗觀察酸雨成分,從而探究出硫酸的性質。
在素質教育的環(huán)境下,應該從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角度著想,自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不僅僅是應試的能力。因此,在化學的教學中,不僅需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講授,還要通過實驗積極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如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實驗真正學會如何應用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