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不同藥劑防治黃瓜花葉病毒病田間藥效試驗

    2014-11-12 12:05:12張紅琳
    長江蔬菜 2014年14期
    關鍵詞:配劑嗎啉花葉病毒

    張紅琳

    (重慶市北碚區(qū)農業(yè)委員會,400715)

    黃瓜花葉病毒病主要由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侵染引起,CMV 是雀麥花葉病毒科(Bromoviridae)黃瓜花葉病毒屬(Cucumovirus)的典型成員[1],寄主多、分布廣,是最具經濟為害的植物病毒之一,在自然界中主要通過寄主植物種子、汁液摩擦、繁殖材料及昆蟲傳播[2]。該病毒侵染力強,可到達生長點外的任何部位,在各黃瓜產區(qū)均有發(fā)生,尤以夏、秋季發(fā)病較重,發(fā)病率達30%以上,對黃瓜產量和品質均影響明顯[3~6]。

    黃瓜花葉病毒病的發(fā)生除了由CMV侵染所致以外,還與蚜蟲的發(fā)生情況、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密切相關[7~10]。因此現有黃瓜花葉病毒病的防治策略[11,12],主要有三大方法:一是篩選、提供抗病性品種種植及加強農作管理;二是使用植物病毒抑制劑等藥物來防治;三是使用控制病毒傳播媒介的藥物進行防治。因為植物病毒寄生于植物細胞內,對寄主的為害比其他病原物特殊,一旦發(fā)生很難防治,所以利用抗病品種、無毒種子及苗木和繁殖材料,以及弱病毒疫苗、衛(wèi)星RNA及生態(tài)管理等多種防治方法[13~15],對控制病毒病的為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隨著生物工程特別是基因工程取得的突破性進步,為植物病毒病的防治也開辟了一條途徑。但這些方法仍然不能完全有效地控制病毒病的為害,而受地域環(huán)境的差異影響,新抗性品種在種植推廣時效果也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化學防治在黃瓜花葉病毒病的綜合治理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筆者根據多年來防治黃瓜花葉病毒病的實踐經驗,提出了多種藥物組合防治的藥效試驗方法,并篩選出較好的防治藥物,以期能建立起高效的防治策略,為提高黃瓜的產品質量及經濟價值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黃瓜品種為津優(yōu)2號,種苗由重慶市北碚區(qū)農業(yè)委員會提供。供試藥劑品種及來源見表1。

    1.2 試驗時間、地點

    于2013年3~5月,選擇在種植黃瓜時間較長、生產水平較高的重慶市北碚區(qū)東陽鎮(zhèn)進行,試驗地地勢平坦、土壤砂性、肥力中等、大田管理較好。試驗地海拔235 m左右。

    1.3 試驗處理

    試驗共設11個處理。處理1,32%核苷·溴·嗎啉胍水劑900倍液;處理2,2%氨基寡糖素水劑500倍液;處理3,3%超敏蛋白顆粒劑800倍液;處理4,天達2116(復合氨基低聚糖農作物抗病增產劑)600倍液;處理5,復配劑(Ⅰ),32%核苷·溴·嗎啉胍900倍液+2%氨基寡糖素200倍液(1∶1);處理6,復配劑(Ⅱ),32%核苷·溴·嗎啉胍 900倍液+天達 2116600 倍液(1∶1);處理7,復配劑(Ⅲ),32%核苷·溴·嗎啉胍900倍液+3%超敏蛋白顆粒劑1500倍液(1∶1);處理8,復配劑(Ⅰ)+ZnSO4(0.1mg/L);處理9,復配劑(Ⅱ)+ZnSO4(0.1mg/L);處理10,復配劑(Ⅲ)+ZnSO4(0.1mg/L);處理11,清水對照(CK)。

    表1 供試藥劑品種及來源

    1.4 試驗組別及試驗小區(qū)設置

    設兩個試驗小組,各組共11個處理,每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設計,共33個小區(qū),每小區(qū)100株,外設保護行。使用工農-16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對葉片正反面均勻噴施,苗期于移栽前一周施用1次。A組為移栽后第10天施藥1次;B組為發(fā)病初期施藥1次;期間試驗田進行常規(guī)的栽培管理。

    1.5 調查方法

    苗期移栽前調查1次。A組移栽后的大田期間,在第10天施藥前調查1次,后各個小區(qū)內的所有植株每10 d進行調查1次,共調查5次。B組移栽后的大田期間,在發(fā)病初期施藥前調查1次,后各個小區(qū)內的所有植株每10 d調查1次,共調查5次。

    1.6 病情標準與分級標準

    分級標準按病害癥狀的輕重從0~9共分10個病級,但記載時歸并成0、1、3、5、7和9級。然后計算病情指數并進行抗性歸類,單株病情分級標準和群體抗性分級標準均相同[16]。

    單株病情分級標準,0級:全株無病癥;1級:葉出現少數褪綠斑或心葉明脈;3級:中、上部葉片花葉;5級:中、上部葉片重花葉,極少數葉片皺縮或畸形;7級:多數葉片重花葉,部分葉片皺縮、畸形或有壞死斑點,植株稍矮化;9級:多數葉片重花葉、畸形或有壞死斑點,植株明顯矮化甚至死亡。

    發(fā)病率(%)=(發(fā)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病情指數=∑(發(fā)病株數×該病級代表值)/(調查總株數×最高級代表值)×100;相對防效(%)=(對照病情指數-處理病情指數)/對照病情指數×100%。

    分別在黃瓜種苗大田期移栽第10天(2013年3月15日)和發(fā)病初期(2013年3月22日),施用上述10種藥劑,統(tǒng)計黃瓜花葉病毒病的發(fā)病情況,并將每次調查的防效進行反正弦轉化,并采用DMRT法對藥效進行方差分析和差異顯著性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從圖1可以看出,在黃瓜種苗移栽10 d后開始防治,核苷·溴·嗎啉胍+天達2116+ZnSO4處理的黃瓜種苗病情指數增長得相對較慢,波動較小;而天達2116在前期調查病情指數增加較慢,到打頂期后迅速上升。

    從圖2可看出,在發(fā)病初期施藥,各處理的病情指數均有較高的上升波動。其中核苷·溴·嗎啉胍+天達2116、天達2116處理的黃瓜種苗病情指數增長的相對波動較大,尤其是打頂期后。核苷·溴·嗎啉胍+氨基寡糖素處理組病情指數相對波動較小。

    從表2可以看出,在黃瓜苗未發(fā)生花葉病毒病之前進行防治時,這10種藥劑防治黃瓜花葉病毒病均有一定的防效,且防治效果相對較高,核苷·溴·嗎啉胍+天達2116+ZnSO4防效最好,其平均防效為79.61%。核苷·溴·嗎啉胍+氨基寡糖素+ZnSO4次之,其平均防效為72.45%。單劑超敏蛋白防效較低,相對防效為58.87%,在其他3種單劑分別和核苷·溴·嗎啉胍的混配后,核苷·溴·嗎啉胍+天達2116效果較差,為60.97%。在以上混配液中分別加入ZnSO4后,其中核苷·溴·嗎啉胍+天達2116+ZnSO4防效最好。

    圖1 10種藥劑(在移栽10 d施藥)對黃瓜花葉病毒病的田間防效

    圖2 10種藥劑(在發(fā)病初期開始施藥)對黃瓜花葉病毒病的田間防效

    從表2可看出,在黃瓜花葉病毒病發(fā)病初期防治,這10種藥劑對黃瓜花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核苷·溴·嗎啉胍+天達 2116+ZnSO4防效最好,為77.99%;核苷·溴·嗎啉胍+氨基寡糖素+ZnSO4次之,平均防效為71.63%。在4種單劑防效中核苷·溴·嗎啉胍相對較好,為56.11%;天達2116相對較差,為41.24%。

    3 結論與討論

    10種藥劑在黃瓜花葉病毒病的不同發(fā)病時間進行田間防治,其防治效果不同,尤其是天達2116,在黃瓜花葉病毒病未發(fā)生之前進行防治,其平均防效達60.30%,而在發(fā)病初期開始防治時,其平均防效僅有41.24%,可見天達2116在預防黃瓜花葉病毒病方面效果較佳,而在發(fā)病后進行防治時效果不理想。這可能與天達2116是一種復合氨基低聚糖農作物抗病增產劑有關。核苷·溴·嗎啉胍+天達2116+ZnSO4在兩種情況下的田間防治效果均較佳,平均防效都在75%以上。而核苷·溴·嗎啉胍+天達2116在兩種情況下的防治效果最差,可能是兩種藥劑混合后影響了各自對黃瓜花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而加入微量元素鋅(Zn)后這種負效應得到了抑制。

    試驗中供試藥劑對黃瓜花葉病毒病的田間防效均較高。這與試驗田的黃瓜種苗培育方式采用漂浮育苗,在剪葉操作過程嚴格消毒處理措施,做好田間清潔衛(wèi)生,及時發(fā)現并拔除病苗、病株,加之農事操作較為細致有密切關系,較好地控制了黃瓜花葉病毒的傳播,黃瓜花葉病毒病的發(fā)病率普遍下降,病情指數值偏低。這說明良好的苗床管理和人為細致的農事操作,再配合化學農藥的防治,能夠很好地控制黃瓜花葉病毒病的發(fā)生。

    表2 防治效果差異性分析

    [1]覃瑞,程旺元.黃瓜花葉病毒研究進展[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3(2):33-37.

    [2]李宕.獲毒后禁食對棉蚜傳播黃瓜花葉病毒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36(20):8669-8670.

    [3]施偉.基于黃瓜花葉病毒的基因沉默載體優(yōu)化[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2.

    [4]Lautenschlager I.CMV infection,diagnosis and antiviral strategie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J]. Transplant International,2009,22(11):1031-1040.

    [5]Levitsky J,Singh N,Wagener M M,Stosor V,et al.Asurvey of CMV prevention strategie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J].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2008,8(1):158-161.

    [6]Irmeli Lautenschlage,Raisa Loginov,et al.Prospective study on CMV-reactivations under preemptive strategy in CMV-seropositive adult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J].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2013,57:50-53.

    [7]Perry K L.Cucumoviruses[C]//Harris K F,Smith O P,Duffus J E.Virus-Insect-Plant Interactions.San Diego:Academic Press,2000:167-180.

    [8]陳集雙,柴立紅,李全勝,等.黃瓜花葉病毒猖獗與氣候變暖關系及其對策[J].生態(tài)農業(yè)研究,2000,8(4):23-26.

    [9]田兆豐,劉偉成,羅晨,等.不同蚜蟲對黃瓜花葉病毒(CMV)亞組I、Ⅱ分離物傳播效率比較研究 [J].華北農學報,2011,26(5):234-238.

    [10]張玲.溫度和黃瓜花葉病毒對煙蚜種群系統(tǒng)的影響[D].重慶:西南大學,2007.

    [11]李愛民,薛林寶,張永泰,等.黃瓜花葉病毒病防治策略研究進展[J].長江蔬菜,2004(3):38-42.

    [12]朱秋菊.轉核酶基因、反義和正義CMV-CP基因番茄的抗黃瓜花葉病毒(CMV)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

    [13]吳世宣,趙淑珍,王革嬌,等.由衛(wèi)星互補DNA單體構建的抗黃瓜花葉病毒的煙草基因工程植株[J].中國科學B輯,1989(9):948-956.

    [14]趙淑珍,王昕,王革嬌,等.由衛(wèi)星互補DNA單體和雙體基因構建的抗黃瓜花葉病毒的轉基因番茄[J].中國科學B 輯,1990(7):706-713.

    [15]梁德林,葉寅,施定基,等.黃瓜花葉病毒衛(wèi)星RNA致弱輔助病毒的機理[J].中國科學 C 輯,1998(3):251-256.

    [16]吳爾福.植物病毒及其防治[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猜你喜歡
    配劑嗎啉花葉病毒
    聚天門冬氨酸和殼聚糖復配劑對東北春谷光合生產特征及產量的調控效應
    作物學報(2022年11期)2022-08-31 09:11:54
    水煤漿添加劑自動配劑控制方案設計
    氣相色譜法測定羥乙基嗎啉中嗎啉含量的研究
    廣州化工(2022年3期)2022-02-24 11:55:26
    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防治馬鈴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氟醚菌酰胺和烯酰嗎啉對芋疫病菌增效作用及田間防效
    異戊橡膠配劑系統(tǒng)控制方案的實現
    化工管理(2017年36期)2017-03-07 06:59:17
    藜草花葉病毒的研究概述
    中國蔬菜(2016年8期)2017-01-15 14:23:34
    我國甜菜花葉病毒基因與馬鈴薯Y病毒屬其它家族序列的比較與分析
    中國糖料(2015年6期)2015-11-25 08:40:58
    芯片技術檢測黃瓜花葉病毒、煙草花葉病毒和馬鈴薯Y病毒
    高感度活性稀釋劑丙烯酰嗎啉的合成研究
    應用化工(2014年7期)2014-08-09 09:20:28
    平南县| 阳信县| 犍为县| 弥渡县| 宁波市| 辽源市| 五台县| 玛曲县| 周至县| 长兴县| 丰都县| 宝坻区| 漳平市| 灯塔市| 唐河县| 万山特区| 黄大仙区| 东乌珠穆沁旗| 娄底市| 沽源县| 建湖县| 临清市| 光山县| 连州市| 台江县| 和政县| 洛隆县| 云南省| 临潭县| 宝兴县| 莆田市| 内丘县| 满洲里市| 贵港市| 盐城市| 根河市| 武鸣县| 施甸县| 中方县| 湖口县| 大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