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 要: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激勵的作用隨處可見,行之有效的激勵性語言和行為能夠刺激人們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人類的潛能,創(chuàng)造出超出預期的工作或學習效果。激勵行為主要包括語言性激勵和物質性激勵兩種方式,其中語言性激勵方式實行起來較為方便,也不易受到環(huán)境或外界因素的限制,而且恰當的語言激勵在特殊條件下還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尤其是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對于學生可以通過語言激勵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不時的加入一些激勵性語言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是非常明顯的,下文中將對于語言激勵法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總結,并輔之以具體的實例,希望能夠對日常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參照依據。
關鍵詞:語言激勵 師生關系 學習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a)-0140-01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根據自身特點發(fā)揮其在學習中的優(yōu)勢,并使學生對學習過程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語文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要尤其注意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在課堂上發(fā)揮語文這一門學科的優(yōu)勢,善于運用語言的方式對學生加以適時適當的激勵,培養(yǎng)每個學生對于語文課的興趣,真正實現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完成教學任務,將知識潛移默化的轉移到學生身上。
1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的語言激勵方法
在日常工作與學習過程中,管理者對于員工或者教師對于學生采取激勵的方法達到其最終目標效果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激勵性為本身是指通過語言或行動上的鼓勵與刺激,喚醒人的深層需要,激發(fā)人的潛在能力,使其自發(fā)的行動起來,更加快速有效的實現終極目標。這種方法主要是抓住了人們對于未得到或實現的目標有所期望的心理,在恰當的時機使用激勵的方式喚醒其潛在需要,并將這種心理轉化為實際行動。正是由于人的這種特殊心理需要,激勵性為才能夠發(fā)揮其作用。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也可以通過在適當的時間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語言激勵來實現預期教學效果。
(1)嘗試激勵法。有的老師在教學中對學生說:“試一試,老師相信你能行!”、“勇敢點,你一定能回答上來的”、“剛才某某同學指出了你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出現的一個小錯誤。你聽懂了嗎?那么你重新再做一次。改過來好不好?”、“做錯了沒關系,大膽去做就是好樣的!”采用這種方法的實質就是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體驗成功,由成功的喜悅所引發(fā)的激勵機制會促使學生具有更強烈的學習動機,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
(2)競爭激勵法?!氨纫槐龋茨囊粋€同學最守紀律?”、“比一比,賽一賽,看哪一個同學做得最好?”、“行、行、你真行,有誰比他還要行!棒、棒、你真棒,有誰比他還要棒!”、“別大意,別人正準備超過你們呢!”通過小組競爭、個人競爭等方式,鼓勵學生的勇氣,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本領。激發(fā)其學習的熱情、上進心和自信心,使學生在超越他人、戰(zhàn)勝他人的過程中享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
(3)目標激勵法。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可達到的目標,讓目標符合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使其經過一定的思考后能夠實現目標,這也具有明顯的激烈作用。因為目標是刺激人們引起需要的一種誘因,它能給人帶來希望,使人產生爭取達到目標的強烈愿望,促使人們不斷去努力,通過努力以實現目標,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4)榜樣激勵法。榜樣激勵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在學習中取得進步或成績優(yōu)良的學生個體進行表揚,并號召其他同學向其學習,從而激發(fā)全體同學潛在的學習能力,并爭當先進的學習榜樣。學生在學習中有了追逐和趕超的目標,才能夠發(fā)揮其潛在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率。
(5)正強化激勵法。當學生有一點進步時,就對他的行為給予不斷地肯定、表揚或獎勵,從而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如“大家鼓勵鼓勵他,給點兒掌聲!”、“你的進步給老師和同學們帶來多大的驚喜呀!”在教學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靈活運用上述提到的多種激勵性方法,以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
2 通過激勵性語言使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價值
教師要將激勵性的策略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為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氛圍。在課前巧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檢查及時糾正學生出現的問題,并給予不斷地鼓勵,幫助學生獲得成功;在活動結束時,注重運用激勵性評價,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評價中又注意引導學生評估優(yōu)點.往好處看。從而強化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情感和動機。另外,在課堂上自始至終都在使用激勵性的語言,積極主動地尋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激勵,這種做法所體現的教學思想就是教師要主動走到每個學生身邊。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生命的主體。學生一旦感到自己被老師關注和認可,就會出現主動樂學的情景,這種情景下進行教學,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通過運用激勵性策略,對學生參與行為充滿期望,多肯定,多鼓勵,堅持肯定性評價,從而產生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師生共同參與合作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入最佳發(fā)展境界。
3 語言激勵法有助于師生之間關系的融合
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和教學方法中存在很多的弊病,古往今來,課堂上的誰生關系都極為嚴肅緊張,教師具有絕對至上的權威,而學生在課堂中的一切行動都要以教師的意愿為轉移,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嚴重失衡,學生對于教師充滿懼怕和距離感,使得課堂氣氛長期處于嚴肅緊張的狀態(tài),教師只是簡單注重知識的講授,而與學生缺乏交流與互動,對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有百害而無一利。在教學中融入語言激勵的方法分可以大大改善課堂中嚴肅緊張的氛圍,給學生的身心帶來徹底的放松,緩和師生之間緊張的關系,同時也有利于提高知識傳授效率。
4 激勵性語言能夠幫助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創(chuàng)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教學的最高境界同時也是我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師生之間的教學相長,互通有無。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激勵性語言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知識結構的互通,創(chuàng)造出人人爭當小老師的主動學習氛圍,學生在激勵的作用下,可以將學到的內容進一步轉化和吸收,使之真正變成自己的知識。而且在教師的引導下,還能夠增進學生之間的寫作精神,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與此同時,在語文課堂中采取語言激勵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關注度,集中學生的精神,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激勵性語言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在受到教師具有激勵性的語言刺激后,其自信心會受到鼓舞,學習潛能也會進一步被激發(fā),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從長遠看來,還會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塑造。為此,學校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應該鼓勵教師多使用富有激勵性的語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以求真正實現素質教育體系的精髓。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周弘.孩子別怕[M].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