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華 杜銀花
摘 要:高效課堂中展示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對教學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從它占用課堂時間還是對整體班級成績的提高都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如果說預習是高效課堂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的話,那么,展示這個環(huán)節(jié),簡直就是高效課堂最具革命性的課堂獨創(chuàng),是高效課堂的核心。本文主要從什么是展示、為什么要展示、課題展示類型、展示內容、展示指導、指導原則、展示時老師及學生應注意的問題等九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在高效課堂中落實展示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高效課堂 展示類型 展示方式 展示內容 展示指導 指導原則 注意的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a)-0189-02
渭源二中自2012年第二學期后半學期倡導、推行高效課堂以來,我校取得了重大突破,到這學期已將近半年的時間,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教學程序,包括明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當堂檢測。其中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的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能使學生“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展示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對教學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從它占用課堂時間還是對整體班級成績的提高都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如果說預習是高效課堂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的話,那么,展示這個環(huán)節(jié),簡直就是高效課堂最具革命性的課堂獨創(chuàng),是高效課堂的核心。
小組展示有無效益,并不是指學生有沒有完成展示內容或展示的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進步,即使學生展示的再花樣翻新也是無效展示。為使我們的高校課堂展示更加有效,提高課堂展示效率,我們課題組成員開展了積極地研究。
1 什么是展示
展示就是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對導學案里的內容進行了深入地探究,并將自己或本組的探究結果用簡潔生動的方式展示出來,從而檢驗其自學的效果如何。
2 為什么要展示
《課堂教學改革發(fā)展綱要》中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達到這一目標,我們就要采取一些學生樂于接受,教師又能可行的方法。
而教材的知識是相對靜止的結論式的知識,省略了觀察、歸納、探索、猜想的生動過程。我們就要充分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形形色色的知識經驗,構建了大量的前科學概念,感受知識的存在,體驗知識就在身邊,增強對知識的理解。把知識轉化為精神財富,還需通過內化和外化的過程,需要把所學知識通過操作和言語呈現出來。這些光靠我們老師講是難以達到的。這就要求我們用一種較為可行的方式來體現,搭建一個能體現自我的平臺。我們選取“展示”這一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學生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知識內化為精神財富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并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對知識進行自我構建;故教師運用這一策略幫助學生打開知識之窗,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體驗知識,感受知知識的存在;指導學生應用知識,增強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幫助學生回歸知識,促使教材知識化。
3 課堂展示類型
3.1 組內小展示
由小組長組織在組內進行的展示,展示對學中尚未解決的問題或一些生成性的問題,解決最為基礎的問題。并由小組長將組內交流還未解決的問題由學習組長匯報給老師,便于教師把握學情,為班內大展示做好鋪墊。
3.2 班內大展示
一要有展示,二要有點評。展示時小組選派代表在班內展示帶有共性的問題,易錯的問題。展示時一般由B層、C層同學展示,由A層同學負責點評或拓展。教師要適時追問、點撥、啟發(fā)、引導學生,對課堂進行調控。點評時,點評的內容則應該是具有針對性、拓展補充性。對展示組的人員參與度、精彩度、準確度、團結協作等方面的優(yōu)點與不足進行點評、打分。每節(jié)課可任定一組為點評組,其他組為展示組。(點評組和展示組可輪換擔任)。
4 展示方式
在高效課堂中,單純的說、做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再誘人的課堂也會淡然無味。只有多元化的展示形式才能讓平凡的課堂一浪勝過一浪。
在展示中,我們常用的展示形式:(1)口頭展示:概念的形成、現象的描述等這些內容豐富,容量大的內容;(2)書面展示:定理的證明,推理、探究的過程、題例的解答等;(3)表演肢體語言展示:展示的同學用手勢、用表情、用姿態(tài),幫助其說明,增加他表達講說的內容效果,有作為口頭語言的補充;(4)實物模型展示:學習空間圖形內容可以提前讓學生制作,通過學生的展示、比較,認識圖形之間的關系,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
5 展示內容
5.1 展示的內容要求
展示的內容要有針對性,要有實效性,不能是為了展示這一環(huán)節(jié)而進行展示。那樣“展示”就不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是為了應付學校的檢查、領導的要求。
針對性主要是針對“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真正履行“以人為本”。那就是要展示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對預習的知識的認知過程及學過知識的獨到見解。不能是預學案內容的重復抄襲。
展示的實效性主要在于展示的準備與表達過程中。展示的準備是學生為表達自己對學案預設問題的解答,而不是文本內容的摘錄,是基于學生本人原有的認知水平上,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規(guī)律、技巧(通過這一個題給學生提升一類問題的解題規(guī)律、方法、技巧,爭取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做一題,會一類的目的。)
通過展示力求使學生把抽象的文本概念轉變?yōu)橹庇^的、具體實物感知,達到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來掌握知識。那就是說通過展示使所有學生要在真正意義上有所得。展示要做到沒有代表作用的不展示,簡單的、機械重復的內容不展示,不是挖掘文本內涵的不展示。不然,展示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是浪費學生的時間,是在做形式。
5.2 哪些題目適合展示
一是開放性題目;二是拓展性題目;三是難點、疑點且在學案中出現較多錯誤的題目。它們要突出展示的三大特性如下。
(1)問題性:也就是說展示內容應是組內或全班帶有共性的問題、易錯的問題。(展示并不是把導學案上的內容照搬到黑板上,展示應該展示本單元的重難點。而一些內容簡單易懂其實展示的必要不大。)
(2)互動性:針對展示的方式來講,展示時要體現出師生、生生的交流,可以是疑難求助、對話交流、質疑對抗等多種形式。
(3)創(chuàng)新性:引導學生重點展示自己獨特的思考、發(fā)現的一些規(guī)律,包括學習方法總結、學習的新發(fā)現、新感悟等。(這樣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況,也體現了展示環(huán)節(jié)的必要性。)
6 展示指導
(1)站姿的要求:發(fā)言的學生假如需用板書協助說明觀點時,一定要側身而立,不要擋住旁邊同學的視線。
(2)語言的要求:發(fā)言時聲音要洪亮;語言盡量簡潔;節(jié)奏不要太快,注意用語文明禮貌,例如:大家請看這一題,請聽我講,我的想法是這樣,大家還有不同的意見嗎?有沒有同學要補充,對提出建議的同學說謝謝等。
(3)發(fā)言順序:組內發(fā)言,由小組長指定。組間展示,一般按照問題的順序進行,也可由教師根據情況來指定。
7 展示的指導原則
我們課題組成員在實驗過程中,堅持深入課堂聽課,老師共同研討,不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水平,不斷統(tǒng)一思想,課題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堅持以下原則,提高展示的有效性。
7.1 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展示交流的主體也是學生,展示交流從學生喜歡展示交流方式入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是高校課堂的靈魂所在。我們在實踐過程中,相信學生,利用學生,解放學生,發(fā)展學生,展示的舞臺交給他們。實踐證明,你給孩子以信任,他們回報給你的是精彩和生成。
7.2 多樣性原則
學生展示交流的方式多種多樣,作為教師我們可以把單詞,課文,課本劇,主要句型的理解,主要句型的運用和拓展等等內容教給學生來展示完成,包括單元習題,在學生充分自習的基礎上,都可以作為展示內容。至于方式,老師初期可以教給學生,比如單詞運用,老師要示范在導學案上,如歌謠形式來背單詞,下一次孩子們就會自覺運用這種方式,熟練以后,再換一種方式來操練,時間一長,孩子們就會有選擇的來展示。
7.3 發(fā)展性原則
學生展示交流是一項鍛煉各方面能力的活動,對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要進行不斷規(guī)范和發(fā)展。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根據學生的年級階段的不同,各個年級展示時間也不同。這樣做能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在適合的時間完成相應的展示內容。如:低年級的展示時間可以相應縮短,為5~6 min,中高年級的展示時間可以適當延長,為10~15 min
8 展示時學生要注意的問題
(1)堅持學生都會的不展示,不能為了表面的花哨而無病呻吟,只展示難點、易錯點、展示考點。展示要有層次、有順序、有藝術;(2)組長只允許補充,不允許展示;(3)一個小組展示時,其他組要積極思考,勇于挑錯,誰挑出錯誤或提出有價值的疑問,給誰的小組加分(或獎星);(4)別的組提的疑問或錯誤,由提問題的小組指定展示小組的某位成員回答;(5)其他組展示過的內容,以后就不再重復展示。
9 展示時老師要注意的問題
展示環(huán)節(jié)是小組團體智慧的集中體現,也是一節(jié)課的精華所在,對于本環(huán)節(jié),老師要注意以下幾點:(1)展示課堂“三允許”:即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保留不同看法;允許學生向教師質疑、提意見;(2)展示課堂“四不講”:即學生能說的不講;學生能研究出來的不講;學生能自己操作的不講;學生能自己得出的結論不講;(3)展示課堂“五轉移”:即由過去的講明白向現在的學生自悟明白轉移;由教師提問為主向學生提問為主轉移;由強制性課堂管理向科學自主開放式管理轉移;由過去教師演示向現在的學生自己參與教學實驗轉移;(4)為保證展示的質量,預展時老師要針對小組展示內容進行在展示方法、環(huán)節(jié)、順序等方面,對小組成員進行指導;(5)展示環(huán)節(jié),老師要重視預設,更要重視生成,根據學生的展示適時地給予點撥、引導。拓寬、延伸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同時整體調控課堂,使學生討論的話題時時圍繞本節(jié)課的目標。以免浪費時間,耽誤課堂的進度;(6)導學案的編制,小組建設是影響課堂展示效果的因素。老師的導學案要規(guī)范要有可操作性,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和參與討論的時間,建立小組建設的長效評價機制,這些方面做好了,自然就能展示出深度,展示出成果,展示出精彩來。
總之,無論是展示的內容還是展示的方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靠我們廣大同仁積極的學習、思考、實踐就能不斷的推陳出新,日益完善。在高效課堂的實施中,過程是艱辛的,有許多東西需要我們根據本學科特點以及本單元的內容特征去精心地設計導學案。隨著學生對高效課堂的接受,隨著教師的思想不斷地解放和理論知識的不斷學習,高效課堂一定會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天堂。
參考文獻
[1] 王肖麗.淺談高效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J].新課程(中學),201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