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香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嘗試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受的語句進行寫作,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及語言表達能力。本文從背誦古詩文、進行說話訓練和開設語文實踐活動三方面探索了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 低年級 語言積累
一、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注重語言積累的原因
荀子在《勸學》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弊鑫恼乱彩侨绱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語言的積累有了量的提高,才可能做到“文思泉涌,妙筆生花”。但縱觀當前小學生的習作,越到高年級,學生對于習作的恐懼感越強,學生在寫作時,不是無話可說,就是內容和形式上沒有任何新意。究其原因,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我認為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沒有打好語言積累的基礎,到了小學中高年級,由于語言積累的匱乏,而導致學生寫起文章來索然無味。為了改善小學生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提出:小學低年級的語言積累作為作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體系,不容忽視。我國《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的積累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課外閱讀積累總量不少于5萬字。在新課程改革思想的指引下,引導小學生積累語言也越來越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積累更受矚目。
二、淺談小學低年級語言積累的策略
小學低年級語言積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促進小學低年級學生語言的積累呢?根據(jù)小學低年級學生記憶力好、模仿力強、喜歡游戲的特點,我認為可以通過背誦、說話訓練、開設語文實踐活動三條途徑來達到語言積累的目的。
(一)背誦古詩文,豐富兒童語言
丹麥語言耶培森說過:“學習語言需要背誦,常常背誦才能使所學詞語、句子在記憶里生根?!笨梢?,背誦是積累語言的有效方法之一。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通過背誦積累語言更是行之有效的。古人云:為文之道,在于厚積薄發(fā)。小學生只有背誦大量古詩文,實現(xiàn)“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中國古典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那么如何引導低年級學生多背誦,實現(xiàn)“量”的積累呢?只有巧背才能達到豐富學生語言的目的,可以采用表演背、歸類背、通過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背、多種形式比賽背等方式。
總之,用背誦積累語言的方法還有很多,要想方設法引導小學低年級學生變死記硬背為活記樂背,在愉快的教學中促進語言的積累。
(二)說話中運用積累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要加強小學生說話、寫話的訓練,以使學生積累的語言得以內化。所以小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梢酝ㄟ^以下幾種途徑來訓練小學生的說話能力,以達到積累、運用語言的目的。
1.“看說結合”提高說話的嚴密性。小學低年級的課本通常是“文圖并茂”。課文插圖生動活潑,富有童趣,是低年級學生進行說話訓練的好材料,但由于低年級學生言語發(fā)展的特點,說話常常不夠完整連貫,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從說一句完整的話開始,再到說幾句簡單的話,進而使其能說一段意思連貫的話。如在教學看圖作文《秋天到了》這一課時,我讓學生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圖畫。先看天空有什么?讓學生用“有……有……還有……”的句式說話,接著進一步引導學生看看誰能在天空、白云、太陽、大雁前面加上恰當?shù)脑~。再讓學生觀察地上的樹怎么樣?圖上還畫了什么?最后讓學生看圖,按從上到下的順序連起來說說秋天的特征,這種有意識有目標的反復訓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在學生頭腦中初步建立了句子的概念。
2.“讀說結合”提高說話的條理性。讀是說的基礎,要提高說的能力,必須重視讀的訓練,只有多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語氣,讀得正確流利,話才能說得清楚、流利、有感情。
3.“說演結合”提高說話的質量。低年級小學生年齡小,常常在說的過程中,說演不能和諧統(tǒng)一,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說話訓練中可以注重說演結合,惟妙惟肖的表演,不僅有益于身心,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對提高學生觀察、思考、想象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學中以學生的表演帶動學生說話從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除上面提到的幾種進行說話訓練的方法外,還應該注重平時的良好說話習慣的養(yǎng)成。良好的說話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說話訓練所要達到的終極目標。培養(yǎng)良好的說話習慣就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說話時,要講普通話,聲音洪亮,語句通順,條理清楚,表達意思完整,不帶口頭語等。
(三)開設語文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修訂版《大綱》指出:“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指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并采取多種形式交流讀書心得,可以在課外組織參觀訪問、辦手抄報、演課本劇、開故事會等活動,以促進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內化和吸收,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可以采取譬如“說、唱、誦”結為一體的方式開展活動課,還可以采取剪一剪、講一講、等方式進行語言的積累,這里不一一贅述。
以上從背誦、說話、語文實踐活動三方面闡述了小學低年級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其實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還有很多。有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學生才能準確、生動、鮮明地描繪自己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有了豐富的語言積累,才能為他們上高年級以后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積聚較為厚實的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王玉寬.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相互促進之淺探.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1(3).
[2]孫天喬.以積累促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指導策略談.教學月刊.2002(2).
[3]讓古詩教學奏響美的旋律.教學雨絲. 吉林教育.2006(12).
[4]小學低年級積累語言文字的探索.教學研究.2004(8).
[5]開展語言文字活動積累語言.小學各科教學.2003(4).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