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軍
新課程實施以來,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開發(fā)各種資源為教學服務。作文教學作為語言文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然而,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作文教學卻成了語文教學的“瓶頸”。學生普遍存在厭寫、怕寫的心理,面對作文題目,茫然無措,寫作思路阻滯,寫作情緒低落,言之無物,致使作文教學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此,如何開發(fā)利用各種資源,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已成為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也是對語文教師至關重要的考驗。
一、語文教材是學生習作的濫觴
語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教材編委會的專家們經(jīng)過精心篩選才編入教材的。無論從思想內(nèi)容,還是從寫作技巧方面都堪稱典范,值得學生從中借鑒學習其典型的選材、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寫作技巧的黏熟應用等。因此,教師在講授每篇課文的同時,也是一堂精心策劃的寫作課。
(一)仿寫某些典型的片段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半扶半放,一邊學習模仿名家的經(jīng)典片段,加以練習其寫作技巧的應用,一邊注入自己的新鮮血液,二者能自然巧妙的融入其中,為我所用。這樣,日寫月練,不管是從習作的典型選材、布局謀篇,還是寫作技巧,學生都能得心應手,駕輕就熟。例如,總分總、總分、分總結(jié)構的段落,都需要學生仿寫。其次,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都需要在課堂中練習加以鞏固。還有比如《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文中的第三四自然段就值得學生仿寫。第三自然段先從視覺入手寫楊梅,然后再從觸覺入手寫楊梅;第四自然段是從顏色變化著手描寫楊梅的生長變化的,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教師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寫一寫家鄉(xiāng)杏子的生長變化,也從視覺和觸覺著手寫,不妨再加上味覺的描繪就更形象、逼真了。
(二)課文的補白
所謂補白,就是在教學中利用文本的空白或生發(fā)點,引導學生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體驗展開想象,合理的補上言語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補白是文本解讀的獨特視野,師生共同挖掘的文本資源,是引導學生寫作的一個永不枯竭的源泉。課文的補白有詞語擴白、標點填白和結(jié)尾續(xù)白。
1.意境挖白。在教學中,教師及時捕捉語境,讓學生補白想象。這樣既為學生感悟課文、培養(yǎng)理解能力提供了一種科學的方法,也為學生設身處地地聯(lián)想具體的意境而動手寫作創(chuàng)造了機會。如《一個蘋果》中的“我剛想下命令大家認真地把蘋果吃了,忽然覺得防空洞里格外沉靜”,防空洞里格外沉靜,戰(zhàn)士們心里在想些什么?讓學生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寫一寫。這樣不僅有利于突破主題,還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2.詞語擴白。在教學時,教師通過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語補白,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還要讓學生獲得母語文化的滋養(yǎng),情感的共鳴,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能合理寫出自己從心底發(fā)出的最純真的聲音。比如,《草船借箭》一文中評價諸葛亮“神機妙算”,教師抓住這個詞語讓學生結(jié)合《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說一說、寫一寫諸葛亮是怎么樣“神機妙算”的。這樣有助于重塑人物形象,點明中心,也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3.標點填白。標點符號是文章表情達意所不可或缺的,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教師可要充分利用省略號補白,讓學生進行想象練筆,這既有利于閱讀的深化,又有利于學生對課文主題的升華,更有利于學生的寫作。如張曉風的《我喜歡》中的第十二自然段省略號獨立成段,這為引導學生隨意練筆搭建了一個自由空間和舞臺。
4.結(jié)尾續(xù)白。按照一般慣例,教師在授完本課內(nèi)容時,本課所有的問題就戛然而止??缮钍钦n堂,課堂是生活。這是大語文教學觀告訴我們,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還要帶著新的問題走出課堂。例如,在教學完《窮人》時,出示一個聯(lián)想性問題:桑娜自從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以后,一家人的生活將會是怎么樣?并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寫讀后感
讀后感就是在讀書之后,把心得或體會等寫下來。寫這種文章有很大的隨意性,可以摘抄、議論,也可以抒情、描繪,而且字數(shù)的多少、篇幅的長短,也不受限制。寫讀后感有很多好處,它能幫助學生積累資料,深入體會文章的內(nèi)容,便于培養(yǎng)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養(yǎng)成讀后感的習慣,就會不斷提高習作水平。寫讀后感一定要選擇自己感觸最大和體會最深的一點來寫,應突出重點,切忌面面俱到。當然,寫的時候還要善于聯(lián)想,依照原文主要內(nèi)容和精神實質(zhì),結(jié)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
三、摘抄本是學生習作的能源站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要求學生每讀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書,把其中的好詞佳句都一一摘錄到自己的摘抄本上,以備后用。有的美文甚至還需背誦,為自己以后的寫作儲備能源?!氨鶅鋈?,非一日之寒”,長此以往,學生讀書積累的好詞佳句越來越多,寫作水平也就越來越好。
四、日記本是學生習作的素材庫
日記可以幫學生記錄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人、事、景、物,如果能夠很好地堅持寫日記,便擁有了一本珍貴的成長紀念冊。對于身邊的人和事,或者是社會上的一些現(xiàn)象,觀光過的美麗景色……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或情感,日記就給了學生一個自由表達的機會。在這里,學生有了自己的小空間,不必擔心別人的打擾。堅持寫日記,就會在不自覺之中就把平時學到的知識運用進來了,這樣一來,自己每天都會進步一點。甚至,在日記里,總會體現(xiàn)出自己新奇的想法和獨到的見解,這樣一來,不僅開闊了視野,也拓展了思維。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寫作不僅需要有一定的語言積累,而且要見多識廣,才能言之有物,才能寫出真情實感。日記是學生生活的真實記錄,自然就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庫。寫作時只需從中篩選典型的事例來為主題服務。
五、課外讀物是學生習作的物資補給站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yǎng)品?!苯處熞髮W生讀書的涉獵面廣泛,這樣學生不僅有了豐富的知識,視野也開闊了許多。但要求學生讀好書,向?qū)W生推薦一些好書讓他們來讀。這樣,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語言世界,而且寫作技巧也逐漸多樣化了。
六、作文集或習作刊物是學生習作的促進交流站
教師每讓學生寫一次作文,從中挑選幾篇寫得好的習作,加以修改完善后,打印成冊,放在圖書角供大家欣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作文集就越來越豐厚,成了激勵學生寫作的平臺。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以此為動力,會更加努力寫作。教師把一些出類拔萃的習作推薦給校辦刊物或習作刊物,并獎給作者本刊物,以此鼓勵。這樣送出去,又走進來,不僅激勵入選者加倍努力,還會帶動一大批學生愛好寫作,從此走上創(chuàng)作之路。
語文課本、摘抄本、日記本、作文集或習作刊物都是教師平素里司空見慣的資源,如若教師能靈活運用這些活水源頭輔助作文教學,那平日里的最令人頭疼的老大難問題——“作文教學”就迎刃而解了。教師還需開發(fā)身邊的各種資源為作文教學輸入新鮮血液,使作文教學如火如荼,百花齊放,使學生在習作中快樂,使他們在快樂中習作。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