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俠
摘要:蘇東坡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笨梢姡白x”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白x”的方法有范讀、朗讀、誦讀,指導誦讀時要求學生讀準、讀順、讀懂、讀透。只有真正讀好了,才能學好文言文,才能把握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關鍵詞:文言文 讀 方法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是文化的瑰寶,是熠熠閃光的珍珠,光芒四射。文言文所蘊含的內(nèi)容既展示我國歷史文化精髓,又顯現(xiàn)古代仁人志士的優(yōu)秀風范。面對這些文章,我們語文教師要讓這些瑰寶發(fā)出璀璨奪目的光輝,最重要的就是在讀上下功夫,讓“讀”成為學習文言文的主旋律。簡而言之,想要學好文言文,就要使用好法寶——讀。
一、講究讀的方法
1.教師范讀。教師的示范朗讀能給學生提供借鑒,因此也顯得尤為重要。課堂上,我通過有聲有色、流暢自如的范讀,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與白話文在朗讀上的區(qū)別,即速度要放慢,停頓要自然得當。學生得到啟示后,再進行朗讀訓練,逐漸把握文言文的朗讀基調(diào),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韻味。如果生硬地告訴學生哪里應該停頓,他們反而會畏懼朗讀課文,也感悟不到文言文美的韻味了。在聽的過程中,提醒大家注意斷句。朗讀時的句讀停頓要正確,這直接關系著對文章的理解。
如:“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鄉(xiāng)鄰之生/日蹙”等句子,朗讀時,句讀停頓出現(xiàn)錯誤,句子的意義就會出現(xiàn)歧義。比如《蜀道難》一文中:“其險也/如此”,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讀成“其險/也如此”,意思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
2.大聲朗讀。一篇文言文課,如果自始至終都聽不到學生朗朗的讀書聲,那不算是一堂好課。所以,指導學生的朗讀是上好文言文課的關鍵。朗讀應注意讀準、讀順。
如《勸學》中的“輿”、“跬”;還有一些通假字,實際上要讀的是另一個字的音,如:“說”通“悅”讀“yuè”,“不”通“否”讀“fǒu”;“順”指把語句讀順暢,古漢語中的語氣同現(xiàn)代漢語一樣,有陳述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感嘆語氣,應讀出句子的特有語氣。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疑問語氣讀升調(diào),感嘆語氣讀降調(diào)。
3.句讀,即句中的停頓。句首發(fā)語詞、關聯(lián)詞語后面要有停頓,如:“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文言文中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節(jié)詞,朗讀時必須分開,而不能讀成雙音合成詞,如:“中/間力拉崩倒之聲。”此外,為了表達完整的意思,也要注意停頓,如:“前人之述∕備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p>
4.誦讀。誦讀是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終極階段。這就要求學生辨別文言實詞和詞性活用等特殊語法現(xiàn)象。能比較透徹地解讀課文,理解思想內(nèi)涵,探索豐富意蘊,領悟藝術魅力,闡發(fā)獨特見解。我們讀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可以感受到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讀了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透過“庭下如積水空是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一個句子,便看到了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更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無塵俗的襟懷。
通過多次的誦讀,一些語言規(guī)律自然會迎刃而解,學生也會慢慢地培養(yǎng)出語感,理解起課文自然也會省力得多了。假如一個學生能把一篇文言文讀得非常正確、流利、順暢,那么,他對這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應該差不多了。因此,我們也可通過聽學生的朗讀來知道他對于這篇文章的理解,作為對他掌握程度的評價。
二、放手讓學生自己多讀
從現(xiàn)在古文教學的一般情況看,不少語文教師對古文的教學仍然多用串講法來教,逐字講解,而且是一篇一篇地講,在課堂上基本聽不到學生的讀書聲,而代之的是教師的大量灌輸,教師寫滿黑板,學生記滿筆記,卻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孰不知知識可以傳授,但能力則需要學生在實踐中自己摸索才能獲得,就如同學游泳,在岸上教練教得再多,總得自己下水才能學會。俗話說:“愛學莫如善學,善學莫如樂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有一位優(yōu)秀的老教師,他對文言文教學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每次去聽他講課時,他在教學中總是堅持這樣的理念:讀永遠是本,教師的講只能是末,決不能本末倒置。他始終把“讀”放在文言文學習的第一位,鼓勵學生讀,把讀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每次考試下來,他所帶的班級成績總是遙遙領先。
從這位老教師的經(jīng)驗中,從教學實踐的效果上,我再一次領略到讀的重要性?;谧x之必要和重要,我覺得為了鼓勵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讓他們喜歡讀、樂于讀,就要盡量減少對學生的限制,允許學生提出問題,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讓他們自由地讀。他們自己通過讀、通過討論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決不參與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做好積極引導即可。
其實,提高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學好文言文的一個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誦讀。只有多讀、多感受才能讓學生體會文言文精煉、流暢的韻律美,才能培養(yǎng)他們文言文語感及整體感知文章、鑒賞文章的能力。放手讓學生多讀的過程中,能夠品味語言,能夠直接和主人公對話,能夠提出自己的疑問,進而激發(fā)興趣,探究式學習。這樣,在讀中培養(yǎng)了興趣,在讀中得到了樂趣,獲得了知識。由以前的苦讀書變?yōu)闃纷x書,由以前的懼怕文言文,變成現(xiàn)在的喜歡文言文。我想只要大家能夠用好這個方法,就能夠收到奇效。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有效地指導學生朗讀文言文,必將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