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涵
[摘 要]國畫是一門紙上繪畫藝術,而陶瓷繪畫則是瓷上繪畫的藝術。中國畫構圖具有其鮮明的不同于其他繪畫形式的特點,在陶瓷繪畫中大量運用并成為其主流構圖形式。國畫與陶瓷繪畫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國畫有多少種技法和流派,陶瓷繪畫中便可以找到與之對應的技法和風格。中國畫構圖在陶瓷繪畫中的運用萌芽于唐代,至明清時期達至高峰。
[關鍵詞]國畫;陶瓷繪畫;運用
陶瓷繪畫是陶瓷藝術的主流和特色,在悠悠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它的藝術表現(xiàn)語言中承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傳統(tǒng)哲學觀和審美精神。這些薪火相傳的傳統(tǒng)藝術語言在相當程度上都已經具備了符號意義, 并為當代的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而深厚的參照。時至今日,在這么一個多元文化的時代里,在東西文化的交流與沖突中,思維意識的更新中,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語言已經不能滿足現(xiàn)代人的視覺體驗, 陶瓷繪畫作為一個本身就很“傳統(tǒng)”的領域,將國畫運用到陶瓷繪畫中是對現(xiàn)代文化嬗變的必然適應,這對如何體現(xiàn)陶瓷繪畫的“形”、“用”、“意”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國畫的構圖特點概述
中國畫在構圖中運用透視原理也較早,南朝宗炳有“張絹素以遠映,則昆侖之形可圍于方寸之內,豎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展,體百里之遠?!北彼紊蚶ㄕf :“山水之法,以大觀小,如人觀假山耳?!边@實際上是為了縮小透視中的近大遠小的懸殊差別,避免在視覺上的不舒服。同時期的郭熙則已提出了“步步移”“面面觀”的視點流動觀察理論,所以,中國畫在透視取景上靈活多變,主動性強。
中國畫構圖還要注重疏密黑白關系。中國畫布局重平面結構不重深度空間。平面結構的形式美因素以疏密黑白關系最緊要。疏可疏到極疏,密可密到極密,更見疏密相差之變化。按黃賓虹的說話 :“疏處不可見空虛,還要有景。密處還得有立錐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边@就是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的秘訣。中國畫以有畫處為黑,無畫處為白,白即虛處,黑即實處。無虛不能實,無實不能虛,虛實相生,虛實互用。由此可見,欣賞抽象之美是中國的傳統(tǒng)習慣,中國畫家對構圖中空白的精心設計和處理,正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抽象美的欣賞需要。
以上所述,是中國畫構圖的主要特點,其他還有對比,呼應,參差,交叉,重心,斜正,開合,畫眼,氣脈,四邊四角,平行線的運用,三角線的運用等等。有的屬于畫家的個人藝術追求。
二、國畫在陶瓷繪畫中運用的發(fā)展歷程
陶瓷繪畫的大規(guī)模出現(xiàn)是在唐代時期,南方的長沙窯異軍突起,以豐富多彩的陶瓷高溫褐綠彩繪畫而享譽海內外,成為陶瓷繪畫的先驅。從長沙窯的繪畫形式與內容來看,其具有顯著的民間特性,大部分作品為窯工隨心所作,因而對中國畫的模仿痕跡較少。但其與中國畫的相通亦是明顯的,與中國畫一樣長沙窯使用毛筆進行創(chuàng)作,其中一部分作品有顯著的中國畫特點。
進入宋金時期以后,陶瓷繪畫的中心轉向北方,以磁州窯系為代表的北方民間瓷窯彩繪產品成為陶瓷繪畫的主流。磁州窯系最膾炙人口的產品為白地黑彩瓷,以釉下黑料在白色質地的坯胎上創(chuàng)作,其行云流水之勢與中國畫特別是中國水墨畫極其相似,從構圖上來看,亦與水墨畫別無二致。
元代時,景德鎮(zhèn)青花瓷成為最具時代特征的陶瓷繪畫產品,其繪制瀟灑有力,極具中國畫之氣勢,但從布局上來看,卻是中國畫式構圖空有弱化時期,分層繁密的構圖特征模仿自西亞的陶器及青銅器等紋飾構圖,具有濃郁的中東伊斯蘭風情而與中國畫構圖大相徑庭。明代時,景德鎮(zhèn)成為中國瓷業(yè)中心,青花瓷已成長為主流產品,其繪畫風格由伊斯蘭風格迅速轉向中國畫風格。
經明末清初的轉變后,至清康熙時期,陶瓷繪畫裝飾中,中國畫式構圖已經完全成熟,對名家作品的模仿成為常態(tài),其無論山水、人物、花鳥之作均規(guī)撫名家,各有原本。
三、國畫在當代陶瓷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
1.國畫題材在陶瓷繪畫中的運用
每一個歷史時期的陶瓷繪畫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某一時期的傳統(tǒng)中國畫流派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是深入骨髓的。中國畫從誕生到發(fā)展、提高、完善,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歲月滄桑,在這一千多年的歲月磨練中,中國畫經歷了許多畫派的興起和發(fā)展。風格流派的變化,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不甘于世俗,個性灑脫,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革新派畫家及畫派,這是一個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他們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沖擊著當時封建僵硬的文化,這種精神也深深影響到了陶瓷繪畫的發(fā)展。如宋代磁州窯陶瓷繪畫中積極引入傳統(tǒng)中國書法藝術,還積極借鑒當時顏真卿、蘇軾、黃庭堅、米蒂等書法大家的藝術形式, 這使磁州窯順應了時代審美潮流而長盛不衰。 對于宋代書畫藝術的評論,有宋代著名書法家蘇軾說“畫以適我意”。
2.國畫構圖在陶瓷繪畫中的運用
彩陶作為中國書畫藝術的起源,陶瓷、書畫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陶瓷文化是對繪畫藝術的繼承和發(fā)揚,陶瓷繪畫受中國畫的影響很深,它們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 應該說中國畫是陶瓷繪畫的基礎,但它們又是相互影響、相互借鑒。 景德鎮(zhèn)瓷器色彩斑斕、富麗堂皇、富于裝飾性等都少不了中國畫為其提供充足的藝術養(yǎng)分。例如,長沙窯彩瓷的釉下繪畫創(chuàng)意獨特,線條靈活而流暢;模印貼花的刀功熟練,刻畫生動。長沙窯釉下花鳥彩繪構圖以簡約,布局靈活、巧妙,疏密得當,它吸收了紙上繪畫的構圖特點,同時也追求自身獨特的構圖風格、
四、結語
中國畫構圖在陶瓷繪畫構圖中的運用源遠流長,與其他構圖形式相比,中國畫構圖大大提升了陶瓷繪畫的品位及陶瓷繪畫家的地位,因而是最重要的構圖形式。就未來發(fā)展而言,陶瓷繪畫不能滿足于單純模仿中國畫構圖,而應與時俱進,并與當代陶瓷工藝發(fā)展緊密結合,使其中國畫構圖更好地向前邁進,這還需要眾多陶瓷繪畫家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李峰.中國畫構圖法則[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5.
[2] 許愛民,張甘霖.中國氣派的陶瓷繪畫形式語言及風格流變[J].中國陶瓷,2010,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