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菊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中的課內(nèi)閱讀教學成效可觀,但是課外閱讀的落實程度參差不齊。城市學校課外閱讀條件優(yōu)越,實施容易;農(nóng)村學生的課外閱讀,落實起來勢必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尷尬。就農(nóng)村中學教師如何找到適合農(nóng)村學生的閱讀渠道加以簡述。落實了課外閱讀,農(nóng)村學生的閱讀教學勢必會日趨完善,進而提高農(nóng)村學生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農(nóng)村學生;課外閱讀;擴展閱讀;學生發(fā)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語文教學中,各地的課內(nèi)閱讀教學搞得有聲有色。至于課外閱讀,落實的程度就參差不齊了。城市學校的條件優(yōu)越,課外閱讀實施容易。對于農(nóng)村學校來說,要落實課外閱讀是有難度的,因為學校圖書室的書籍少而陳舊不堪?!盀榱藢W生的發(fā)展”,我們農(nóng)村教師如果開動腦筋,多渠道地尋找適合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并不斷強化,就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提升。
那么,怎樣才能實現(xiàn)農(nóng)村學生的課外閱讀呢?
十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告訴我,搞好農(nóng)村學生課外閱讀的一條有效途徑就是以課文為中心引導學生進行擴展閱讀。
現(xiàn)在,我粗略地談談我在教學中是如何引導我的學生進行擴展閱讀的。
一、從節(jié)選的課文擴展到閱讀整篇或整部作品
《學記》曰:“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彼^“弗牽”“弗抑”“弗達”就是強調(diào)學生自求自得,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硬拖著他們前進,鼓勵學生自己向前而不橫加壓抑,啟發(fā)學生打開思路而不代替他們做出答案。
例如,學習《阿長與〈山海經(jīng)〉》時,通過探討體會,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無限懷念和崇敬。但是,當讀到“她謀害了我的隱鼠”時,學生就可能一頭霧水,因為文中沒有作注解說明,學生不會滿足于老師的簡單介紹。于是,我抓住童心未泯的初中生多數(shù)喜歡動物的特點,推薦《朝花夕拾》之《狗·貓·鼠》給他們讀。興致使然,學生或許會將《朝花夕拾》讀完。這樣,學生就可以更深刻地領悟作者在課文中所要表現(xiàn)的情感了,學生還可了解到中年魯迅的生活有多輾轉(zhuǎn)流徙,在心情最苦悶之時,是如何完成《朝花夕拾》以“尋出一點閑靜來”得一絲安慰的。
學到九年級的《智取生辰綱》《楊修之死》《香菱學詩》等幾篇白話小說時,我就安排學生閱讀《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名著,借不到書的就去看這幾部電視劇,感知我們民族的精華。學生了解了文學作品的精彩紛呈,就會更加愛文學,更加愛閱讀了。
二、從課文擴展到閱讀文中人物的傳記或作者的傳記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比魏我黄恼拢髡叨疾皇菫閷懭硕鴮懭?、為記事而記事、為狀物而狀物的,否則,文中的人、事、物就是單一、抽象、枯燥的信息符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寫人、記事、狀物一定是作者某種“情”的依托。
閱讀過程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最容易被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而停留在文字表面,很難進一步去探究文字背后所蘊涵的深刻含義——“感人心”的“情”。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透徹地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情”呢?我想,除了課堂上在老師的“講”中“悟”之外,課外安排學生閱讀文中人物的傳記或作者的傳記也非常必要。
如,學習《鄧稼先》一文,學生對鄧稼先深沉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奉獻精神的理解有些空泛,如果請學生課后去閱讀鄧稼先的傳記,或通過點播電視的相關欄目,如CCTV-10《大家》《人物》等,學生理解鄧稼先的形象可能就直觀而透徹些了。這樣,學生對文中“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想黨員”等語句蘊含的“感人心”的“情”的理解就更到位了。學生從中還可以了解到很多很多的“大家”,這些人物一定會成為學生的人生標桿,對啟迪他們的人生智慧和社會理想是大有裨益的。在學《再塑生命》后,我就請學生細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以滌蕩心靈。
三、從課文擴展到與課文內(nèi)容類似或?qū)懛ㄏ嘟钠渌恼?/p>
我國的教育家孔子早在春秋時期就提出了“舉一隅而三反”的教學理念。我想,教師“舉一隅”精講后,要讓學生進一步通過自讀自學,做到“三反”,以增長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所以,這得靠教師把握好啟發(fā)的最佳時機,讓學生觸類旁通。
學習《傅雷家書兩則》后,學生知道傅雷和兒子傅聰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藝術研究上的知音。傅雷說的“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等話語能否觸動現(xiàn)在的學生呢?
如今的農(nóng)村學生中,仍有部分人想初中畢業(yè)就去打工,所以懈怠學習。鑒于此,除了在課堂上竭力引導他們外,我將收藏的《傅雷家書》全冊拿給學生傳閱。試想,學生看后,是不是多多少少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理想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從思想上和行動上不斷自覺反省自己呢?這樣,學生的心靈是不是會逐步健全了呢?
此外,擴展閱讀還可以從課文讀到對課文作者作品的評論;從讀課文的引文擴展到讀引文出處的全篇;從課文所寫的某個事件、某種景物、某個細節(jié)、某種寫法,甚至某句話、某個字都可以擴展到閱讀相關作品。這里不一一闡述。
一言以蔽之,擴展閱讀是對所學課文精讀和略讀的補充學習,可以擴大閱讀范圍,開闊學生的視野,便于溝通課內(nèi)和課外的閱讀;它還可以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使所學的知識網(wǎng)絡化、立體化、綜合化;可以在知識的相互比較、補充、融合和重新建構中,使學生開闊思路,閃出火花,涌現(xiàn)新意。不言而喻,以上的諸多好處其實就是課外閱讀最終要達到的目的。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重點指出:“如今的語文教學提倡的是一種‘大語文觀,即語文與生活是相聯(lián)系的,不可分割的。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闭Z文的天地是廣闊的,所以,擴展閱讀的內(nèi)容也是豐富多彩的。農(nóng)村教師要因文因時因地靈活安排學生擴展閱讀的內(nèi)容。如果我們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抓住契機,擴展閱讀的內(nèi)容就會信手拈來。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說:“書用你自去讀,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個引路底人,有疑難處,同商量而已。”作為農(nóng)村中學的教師,為了農(nóng)村“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搞好課內(nèi)閱讀教學的同時,我們一定要重視他們的課外閱讀,當好他們課外閱讀的引路人。保證了學生充分的課外閱讀,教師的閱讀教學將會日趨完善,學生的閱讀水平要上一個臺階還難嗎?
參考文獻:
[1]朱德全.現(xiàn)代教育理論.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2.
[2]傅聰,傅敏編.傅雷家書.三聯(lián)出版社,1984-05.
[3]魯迅.朝花夕拾.人民出版社,1979-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