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秋海
如何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貫徹新課標、新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是擺在我們每個化學教師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筆者結合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的課程理念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群言堂”,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要面向不同知識層次的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覺質疑、調查、探究,讓學生在自主觀察、自由討論,動手實驗中自主學習,在合作交流中愉快學習,在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使獲得化學知識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無論采取何種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民主的課堂氛圍和融洽的師生關系均是關鍵,只有融洽、和諧、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才能開放自己的心胸、暴露自己的思維,大膽地表達,勤于動手,樂于與他人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即使學生提出不同的甚至錯誤的看法,教師也不能隨意譏笑或挖苦,而應當采取平等對話的方式和學生一起理清思路。這樣才能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究,才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本人在課堂教學的具體做法是:無論分組實驗還是演示實驗都讓學生自己動手做,教師僅在身邊指導,然后由學生對操作者作出評價。指導學生自己備課授課,學生積極性非常高,效果也非常好。在復習時,把課堂比成賽場,有學生自己出題自己組織進行知識競賽,這些做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主體意識,培養(yǎng)了興趣,提高了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本次教學改革以科學探究為突破口,提倡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是探究式學習的開始,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和科學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探究式學習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使自己提出的問題能夠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更要激發(fā)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這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還可以反饋評價,調控教師的教學。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實驗、觀察、閱讀教材等途徑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將新知識置于問題情境中,使獲得新知識的過程成為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重視學生的科學的探究活動
科學探究是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它可通過觀察、提問、實驗、比較、推理、表達、交流和其他應用,讓學生在知識的形成、聯(lián)系、應用過程中培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能力。
1.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教師可以通過實踐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設問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教科書、報紙、網(wǎng)絡等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2.精心設計,恰當指導,讓學生體會探究方法
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關鍵在于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在研究學習中,所需要的不是教師指導細節(jié),而是指導方向。教師不是命令學生如何做,而是引導學生去思考,教師應成為學生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促進者。探究過程中,要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體現(xiàn)“自主、探究、合作”的特征,讓學生去想、去討論、去實驗、去表達和交流。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經(jīng)歷“提出問—猜想和假設—制訂計劃和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和搜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表達與交流”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學生在不斷的活動中學會科學探究,在探究中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
總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要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學得生動活潑、積極主動,更有效地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促進學生的終身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