矣勇
暑假前夕,在楚雄州永仁縣宜就中心小學少年宮內,彝族學生毛榮龍正在與同學們一道抓緊時間學習三弦演奏。而在即將到來的這個暑假,他還會到少年宮來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
學樂器、學舞蹈、學書法……這些曾經只屬于城市孩子的“專利”,現在對鄉(xiāng)村少年宮里的農村孩子來說已不再是夢想。截至今年上半年,云南全省已建成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421所,覆蓋全省129個縣(市、區(qū))、421個鄉(xiāng)鎮(zhèn),使全省約40萬農村孩子從中受益。
近日,記者在多所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走訪發(fā)現,云南各地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通過加大財政配套力度、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活動、組建校內外輔導員等舉措,有效緩解了鄉(xiāng)村少年宮建設以來出現的資金有限、師資不足、特色活動缺乏等問題。
“非遺”進校園,少年宮成民族文化傳承基地
悠揚的三弦樂、富有節(jié)奏感的彝族左腳舞、艷麗的彝族刺繡T臺秀……今年暑假前夕,永仁縣猛虎中心小學少年宮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藝展演,集中展示了該少年宮落成以來的活動成果,富有當地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特色的活動,贏得現場嘉賓的陣陣喝彩。
永仁是一個少數民族眾多的縣份,擁有“彝族賽裝節(jié)”“彝族刺繡”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永仁縣在已落成的3所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都開辦了彝族刺繡、民族樂器、民族歌舞等方面的興趣小組,并聘請當地“非遺”傳承人擔任校外輔導員,吸引了農村未成年人的廣泛參與?!拔覀儼燕l(xiāng)村學校少年宮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基地,堅持從娃娃抓起,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已經成為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陣地。”永仁縣縣委書記楊仕坤表示。
遠在滇西北的香格里拉縣尼西鄉(xiāng)小學少年宮,通過挖掘當地優(yōu)秀的文化資源,重點建設了“尼西陶制作基地”和“尼西情舞文化傳承學習基地”。尼西情舞是當地一種古老的歌舞,唱情歌跳情舞曾是當地群眾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大眾文化的傳播,尼西情舞的發(fā)展一度陷入停滯。2013年尼西鄉(xiāng)小學建成少年宮后,決定將尼西情舞引入校園,并在舞蹈編排上注入了藏民播種、收割、放牧等勞動生活情景,融入生產生活的知識和經驗,滲透為人做事的道理,使尼西情舞從單一的情歌情舞升華為蘊涵濃郁民族文化的歌舞,受到學生們的歡迎?!皩W校還結合尼西情舞編排了一套民族課間操,既保護傳承了民族文化,又使孩子們增強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感?!蹦嵛鬣l(xiāng)小學校長聶飛介紹說。
其實,這只是我省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探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活動的一個縮影。
據統計,在全省已建成的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中,平均每個少年宮設置的活動項目達到15個,涵蓋文藝、體育、科普、手工、技能、閱讀等多個門類。在組織開展常規(guī)項目的基礎上,多地從學校實際出發(fā),積極把少年宮項目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教育結合起來,開設了大量特色項目。如新平縣新化鄉(xiāng)中心小學開設了竹編班、玉龍縣白沙完小開設了納西古樂演奏班、保山隆陽區(qū)瓦渡鄉(xiāng)中心小學開設了龍獅班和腰鼓班……呈現出“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可喜局面。
為進一步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進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的覆蓋面,在各地探索的基礎上,今年6月,云南省文明辦、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文化廳聯合下發(fā)了《關于在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活動的通知》,決定在全省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活動,要求各級有關部門選擇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符合中小學生年齡特點、認知需求和興趣愛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傳承人,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活動。
省文化廳副廳長熊正益表示,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活動進鄉(xiāng)村少年宮活動,不僅豐富了鄉(xiāng)村學校的課程內容,拓展了青少年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使我省優(yōu)秀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不斷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后繼有人。
整合資源,師資不足難題逐步破解
與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的快速發(fā)展相比,輔導員隊伍建設一直是一個明顯的短板,個別學校甚至因為輔導員的數量和質量而影響了活動的正常開展。經過3年多的探索,這個問題解決得如何呢?
記者走訪發(fā)現,多地鄉(xiāng)村少年宮通過整合多方面資源,組建了一支較為穩(wěn)定的校內外輔導員隊伍,特別是一批有專業(yè)技能、有較高責任感的民間藝人、非遺傳承人成為鄉(xiāng)村少年宮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41歲的彝族女教師李翡翠是永仁縣猛虎中心小學的一名數學教師,因為擅長并喜愛本民族的刺繡,在學校少年宮建成后,她自然擔負起了少年宮彝繡班的輔導工作。“現在不少家庭都缺乏對本民族文化的傳承教育,在彝繡班開辦之初,不少孩子連打結、下針都不會。不過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彝繡對這些孩子們來說已經不再是難事了?!崩铘浯湟贿呎故局珊⒆觽兝C成的一幅名為《美麗的家園》的作品,一邊欣喜地向記者講述著孩子們的成長。
與李翡翠校內輔導員的身份不同,李徐發(fā)則是宜就中心小學鄉(xiāng)村少年宮聘請的一名校外輔導員。作為縣級非遺傳承人,他精通彝族三弦、大號、嗩吶和樹葉演奏。雖然從他所住的阿朵所村到少年宮騎摩托車要一個多小時,但每次活動他都會風雨無阻地趕來。“讓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這位樸實的彝家漢子的話語,代表了許多校外輔導員的心聲。
那么,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在選聘校外輔導員時,如何打破思想及地域上的局限,擴大選聘范圍、提高選聘質量呢?各地也在積極探索。
永仁縣宜就中心小學鄉(xiāng)村少年宮就任命該鎮(zhèn)文化站站長擔任少年宮領導小組副組長,具體負責非遺進校園活動,依托鎮(zhèn)文化站平臺,聘請州、縣級非遺傳承人擔任校外輔導員,成功開辦了民族樂器、歌舞和彝族刺繡等特色活動。
借助城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讓青少年活動中心與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聯建共建,是實現資源整合的又一種模式。據硯山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副主任楊誠介紹,硯山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與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的輔導員都是交流共享的,由該中心聘請的180名校外輔導員同時也肩負著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的輔導工作。此外,青少年活動中心還組織專家,定期對鄉(xiāng)村少年宮的校內外輔導員進行培訓。
財政加大支持,構建鄉(xiāng)村少年宮網絡
從2011年開始,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云南建設的鄉(xiāng)村少年宮項目已達244個,在此基礎上,我省堅持每年從省級彩票公益金中拿出資金支持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建設,3年中,省專項彩票公益金先后劃撥4 000多萬元資金,配套建設了150所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
在省里的示范帶動下,昆明、楚雄、玉溪、曲靖、大理、保山、麗江等地,也積極加大本地財政支持力度,做好配套建設。
2011年以來,楚雄州通過爭取中央、省級項目支持以及州、縣市自籌的辦法,先后投入資金700余萬元,建成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34個,覆蓋了全州三分之一的鄉(xiāng)鎮(zhèn),4萬多名農村未成年人從中受益。該州提出,將繼續(xù)加大財政配套力度,探索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把豐富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活動項目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結合起來,力爭“十二五”末全州每個鄉(xiāng)鎮(zhèn)建成1所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
以楚雄州永仁縣為例,該縣目前已在蓮池、猛虎、宜就三個鄉(xiāng)鎮(zhèn)建設了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今年永仁縣還將加大建設力度,該縣縣委書記楊仕坤表示,今年計劃實施中央項目2個、州級項目1個、縣級項目1個,年底實現7個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少年宮建設全覆蓋的目標。
據云南省文明辦主任蔡春生介紹,目前我省未成年人有1 300多萬,約占全省人口總數的28.6%,其中三分之二在農村?!霸趺创龠M這么多農村孩子的素質教育?如何切實加強和改進農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實施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項目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和載體?!辈檀荷硎?。
我省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建設項目正在提速。記者從近期召開的全省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工作推進會上獲悉,今年各級都加大了支持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的力度,僅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安排的項目就達159個,在省財政的項目資金落實后,預計今年全省建設的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將超過200個,使全省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總數超過600個,總投資將超過1.5億元。
一個布局合理、經濟實用、功能配套的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網絡,正在云嶺大地鋪展開來。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也在悄然改變著農村孩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