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姣++李斯婷++修莎++吳長安
摘 要:本文探討了供水管網(wǎng)中生長環(huán)的形成原因及其對水質的影響,并對其防空提出建議。分析結果表明管網(wǎng)材質、水中物理化學沉淀反應及微生物對供水管網(wǎng)中生長環(huán)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生長環(huán)的形成在減小管道輸水能力的同時會嚴重影響水質衛(wèi)生狀況,實際過程中可從管材替代、管道修復及加強維護管理等方面出發(fā),控制生長環(huán)的形成,保護供水水質。
關鍵詞:供水管網(wǎng) 供水水質 生長環(huán)
中圖分類號:TU9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7(b)-0086-01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環(huán)境、健康等意思的提高,出于自身健康的需求,人們對自來水水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從國家層面來說,優(yōu)質、安全可靠的供水是一個健康社會及其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礎。近年來,全國各地自來水污染事件時有發(fā)生,使得自來水水質安全防控日益受到全社會各方的重視。調查資料表明自來水經(jīng)管網(wǎng)輸送到用戶水質合格率下降可達20%[1]。引起水質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出廠水水質、生長環(huán)的影響、消毒副產物的影響、外界二次污染的影響及管材的影響等幾個方面[2]。其中生長環(huán)對水質的下降具有重要影響。
生長環(huán)是由管內壁黃褐色、多孔、凹凸不平的沉積物、銹蝕物、粘垢、微生物等結成的復合體,主要由管道受物理、化學、電化學、微生物學等作用形成[3]。由于其沿著管道環(huán)狀方向附著在管壁上形成無數(shù)的不規(guī)則環(huán)狀結構,因此形象地稱為生長環(huán)。它隨著管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厚,在減小過水斷面的同時,嚴重影響水質衛(wèi)生狀況。管道內壁形成的生長環(huán)可大致分表、中、里三層,表面生長環(huán)比較松軟,在水流狀態(tài)改變的情況下,對水質影響較大。管壁形成的銹垢會影響水的色度,覆著在管壁的沉積物,在水力條件改變時,部分沉積物可重新離散在水中,使水的濁度和微生物指標增加。為此,本文結合相關文獻資料,探討了生長環(huán)的形成原因及其控制對策。
1 生長環(huán)形成原因及其對水質影響
水中物理化學沉淀反應及微生物對管壁生長環(huán)的形成及水質具有重要影響,具體如以下幾點。
1.1 管材及沉淀的影響
我國早期鋪設的給水管道多為鑄鐵管,易與水中的氧發(fā)生化學反應形成鐵銹,進而沉積在管壁上形成銹垢,隨著時間的增加,銹垢不斷加厚并變硬,成為細菌繁殖生長的場所。當水力條件改變時部分銹垢會被水流沖走,形成“黃銹水”。同時,水中含有鈣、鎂離子,當水的pH值、溫度、堿度等因素變化時,水中的重碳酸根離子會分解出CO2和碳酸根,碳酸根與鈣、鎂離子化合形成沉淀。此外,當水中含鐵量過高時也會分解出碳酸鐵,碳酸鐵經(jīng)水解生成氫氧化鐵,沉積在管內底部,促進沉淀的形成[4]。
此外,在水處理工藝工程中,未反應的絮凝劑會隨水流經(jīng)管道,在管道內產生絮凝沉淀,形成沉積。同時,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有極少部分來自水廠濾池的細砂也會在管網(wǎng)中沉淀。
在上述沉淀生成過程中,水流速度對沉淀生成具有重要影響,當管內流速較大時,沉淀較難以形成。反之,則會促進管內沉淀物的形成。
1.2 生物的影響
由于管壁與水流之間的粘滯層和營養(yǎng)物質濃度梯度的存在,可以使細菌從水中遷移到管壁表面生存;另外在水流速度很小或向相對靜止的管道內,直徑小的細菌可通過布朗運動移向管壁。一旦發(fā)生不可逆粘附,細菌就會粘附在管壁表面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表面的粘性物質又有助于其它顆粒在管壁的沉積,加速生長環(huán)的形成。
鐵細菌能依靠鐵的氧化,依賴細菌本身生存過程中所產生的能量而生存。鐵細菌附著在管壁后,在生存過程中能吸收亞鐵鹽和排出氫氧化亞鐵,大量的亞鐵離子儲存在鐵細菌本身內,在細菌表面產生氧化后的產物,呈棕色粘泥狀,導致水管過流段面嚴重堵塞[5]。硫酸鹽還原菌是一種腐蝕性很強性的厭氧細菌,它常存在于管道壁上,在無氧條件下,在金屬管道電化學腐蝕過程中主要在陰極起作用,能把硫酸鹽還原成硫化物,這樣就加快了管道的腐蝕結垢速度,促進了管壁生長環(huán)的形成,對水質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在水廠消毒過程中,有些細菌在消毒劑的作用下,可能暫時處于休眠或部分被破壞狀態(tài),在進入配水管網(wǎng)后,隨著消毒劑濃度的下降而又重新恢復活性[6]。水中有機物是細菌生長和繁殖的營養(yǎng)物質,出廠水中殘留的有機物促進了管網(wǎng)中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據(jù)研究,管道內容易繁殖耐消毒劑的藻類,它們由凝膠狀薄膜包裹,可以抵抗消毒劑的作用。這些藻類消耗殘余消毒劑,同時又使水中有機物濃度提高,有機物本身又成為細菌等微生物的營養(yǎng)物質。這些微生物以水中的有機物為能源進行新陳代謝,并促進金屬表面的惡化。這種腐蝕為生物腐蝕、化學腐蝕的共同作用,導致生長環(huán)中含有大量的鐵、錳、鋁、鋅以及各種細菌和藻類。
2 防控措施
2.1 推廣應用新型管材,加快舊管網(wǎng)的改造
從安全性、經(jīng)濟性等角度選擇合適的供水管材。球墨鑄鐵管具有較好的性價比,是首選供水管材,而PE、UPVC、PPR、鋼塑復合管等管材是較好的二次供水管材。在管網(wǎng)改造方面應加快更換已腐蝕、使用多年、陳舊的鑄鐵管和鍍鋅管。對確不能進行更換鑄鐵管的地段,改善管網(wǎng)水質的方法可采用襯管技術。
2.2 加強管道修復技術的應用
采用高壓射流、機械刮管、彈性沖管器、空氣脈沖法等[7]免開挖管道修復技術對供水管網(wǎng)進行定期沖洗和修復。對新建管網(wǎng)應加強沖洗消毒方案制定和實施。對修復之后的管道應進行水泥砂漿襯里、環(huán)氧樹脂涂襯等襯里,揮發(fā)供水能力,延緩腐蝕速度和使用壽命。
2.3 加強水廠和二次供水設施的運行維護
加強水廠和二次供水設施的運行維護,保證出廠水水質達標,嚴格控制出廠水余氯量,堅決避免人為因素對管網(wǎng)水質造成的影響。
3 結論
管道生長環(huán)對自來水供水水質具有重要影響,其形成主要受管網(wǎng)材質、物理化學沉淀和微生物的影響。生長環(huán)的存在會減小管網(wǎng)供水能力、惡化供水水質,實際生產過程中應從管材替代、現(xiàn)有管道修復及加強運行維護管理等方面控制生長環(huán)的形成,保護供水水質。
參考文獻
[1] 蘇瓊.淺談管網(wǎng)水質安全的風險管理[J].廣東土木與建筑,2009(5):41-42.
[2] 路曉波.管網(wǎng)水質二次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1,37(16):146-147.
[3] 叢穎,左慶忠,王丹寧.給水管網(wǎng)水質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08(15):65,68.
[4] 袁鑫.淺談給水管網(wǎng)的二次污染[J].山西建筑,2010,36(2):200-201.
[5] 蔣偉,徐軍,翟軍.管道中水垢的形成機理及清洗方法分析[J].清洗世界,2008,24(12):19-25.
[6] 黃璐,李樹平,周巍巍,等.飲用水中臭和味問題分析及去除方法[J].給水排水,2012,38(2):114-119.
[7] 潘一,孫林,楊雙春,等.國內外管道腐蝕與防護研究進展[J].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2014,26(1):77-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