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妙芝
摘要:氣息的控制是民族舞蹈中不可忽視的舞蹈技巧。呼吸給予人類生命,氣息也讓舞蹈變得鮮活而富有魅力。不同的舞蹈需要不同的氣息來展現(xiàn)其色彩和意義。而民族舞蹈中的推斂騰挪更是通過對氣息的駕馭來呈現(xiàn)。對氣息的有效把控和運用,將使舞蹈的味道變得異彩紛呈。本文將基于此,淺析氣息在民族舞蹈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氣息 民族舞 具體應用
一個造詣高深的舞者,不僅僅是使觀眾欣賞到它極強的肢體表現(xiàn)力,也能感受到那種由內而外散發(fā)出的生命力。結合著曼妙的音樂,肢體言語著人物的心聲,也讓在座觀眾的情緒隨著舞者跌宕起伏,或喜或悲,或愁或痛,這樣一股神奇的力量使舞者與觀眾產生情感交流和共鳴。這不僅僅是扎實的舞蹈底子使然,也是氣息在舞蹈中的合理運用的體現(xiàn)。劇情的設定,角色的特性,需要植入到舞蹈動作中去。就像骨肉需要血液變得鮮活,海洋需要海岸激起千層浪。氣息的運用是不容小覷的。舞蹈家運用氣息和個人意念引導的肢體行云流水,傳達出劇情和人物個性。良好的氣息應用和把控,能使舞蹈一氣呵成不著痕跡而盡顯風流。
一、氣息的重要性
在舞蹈中運用和發(fā)揮的呼吸技巧便稱為氣息。氣息在舞蹈中的應用,早在古代,智慧的先人就有了專業(yè)的研究和貢獻 ?!拔淳毬曊呦染殮狻痹诠湃说母璩囆g中早已詮釋了氣息的重要性。同樣的,風格迥異的民族舞蹈不僅是在肢體語言上體現(xiàn)自身的風格特點,在更多方面,依著氣息的運用將藝術特色上渲染到極致。生命需要呼吸,舞蹈需要生命,也離不開氣息。沒有經過專業(yè)化的方式,只不過是日常生活中,維持人類活動的肺部器官的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不僅不能為舞蹈錦上添花,更是阻礙了舞蹈的流暢表達和活動。氣息的運用,被人們認為之謂丹田之氣,從頭頂懸而升起,貫之以全身。氣息的合理運用不僅僅可以改變舞蹈的質感,使舞蹈極具活力及張力。
作為一名舞者,不僅需要呼吸,更是需要有意識的控制呼吸,調節(jié)呼吸,改變傳統(tǒng)慣有的呼吸方式達到支配呼吸,為舞蹈應運而生的呼吸。舞蹈的先驅,藝術大師們都深諳此道,尤為有理論成就的當屬吳曉邦先生,其總結的有關舞蹈藝術的重要元素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氣——呼吸”剖析。其通過對氣息的長短、緩急、輕重的拿捏以期主導融合或區(qū)分不同的舞蹈情感和人物特征。氣息的不足或運用不恰當都會使舞蹈在施行中不流暢明晰。舞蹈動作中對生理運行的有著調節(jié)作用。如果一個舞蹈工作者對舞蹈動作的理解僅僅流于膚淺的表面,又沒有扎實的基本工,這種表面工作也就成了花拳繡腿。肢體動作不協(xié)調、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況也有失對舞蹈風韻的有力表現(xiàn)。但是如果一個舞者對舞蹈動作的掌握如管中窺豹,游刃有余,則舞者肢體的表現(xiàn)能力自然也就清晰流暢、輕盈有力。造成這樣的不同結構都是氣息的問題所導致,前者由于肢體肌肉緊張或者呼吸的紊亂直接對神經系統(tǒng)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后者則是技術過關,心態(tài)適時,對呼吸系統(tǒng)的主宰調節(jié)使神經系統(tǒng)處于良好狀態(tài),舞蹈的感染力也就躍然紙上,入木三分了。尤其是在有“跳躍”的舞蹈中,舞者呼吸的合理調節(jié)與否很容易一覽無遺,引體向上的跳躍動作,輔以氣息錦上添花的運用,能迅速抓住觀眾的眼球。觀眾也能在接下來的表演中觀察到舞者精湛的氣息控制。
舞蹈動作中對情感的調節(jié)。可稱為氣韻。舞蹈的表現(xiàn)形式時而沉穩(wěn)自若,時而百轉千回,氣息在其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力”的游刃有余依托了“氣”的控制力,“力”和“氣”的相得益彰最終形成了“韻”。氣息還有的視覺再現(xiàn)作用。這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它具有視覺再現(xiàn)功能,氣息的錯落有致、輕重緩急包含著對節(jié)奏的把握。舒緩的氣息適合配合控制類的動作,而節(jié)奏快的氣息適合配合爆發(fā)性的動作,在爆發(fā)中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舞者在表演中通過氣息的運用一次又一次傳達出動作的表情,這也直接影響著舞蹈藝術的表現(xiàn)力。
“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边@是我國對民族舞蹈的描述,舞蹈作為一種動人心魄的藝術,在世界藝術范圍內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其動作為表現(xiàn)形式,我們不僅要看到其肢體之優(yōu)美,更要知道各民族舞蹈的律動和豐富多彩的情感風格有一個共同點和重要部分就是,它的起勢,造勢,旋轉,騰挪,快即緩慢,發(fā)力之大小無不依仗著氣息的調節(jié)和運用,沒有氣息的強大支持,樂曲之優(yōu)美,舞蹈之酣暢實數(shù)無稽之談。
二、具體運用
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的特色迥然不同,現(xiàn)今流傳之深的當屬以朝鮮舞,蒙古舞,藏族舞,漢族舞為主的民族舞蹈,這當然是除開語言和文字外最具有特色和風格的民族傳統(tǒng)。在研究過程中,不僅是要學習各民族間的肢體差異,還需要細細品味和揣摩氣息和舞蹈之間如何切合的問題。可以這樣說,每個舞蹈都有自己的氣息處理方式,不一而足。具體運用還要根據(jù)表達的動作含義不同而調整。例如,朝鮮舞在肢體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端莊,藏族舞在灑脫的踢踏產生的節(jié)奏感,大起大落產生的粗獷則是蒙古舞、火辣辣的當屬東北秧歌,這種明顯的風格都離不開舞者的氣息應用技巧。
氣息的具體運用我們可以通過舉例來說明,比如朝鮮舞。朝鮮族是我國一個比較具有特色的民族,其民族特色跟現(xiàn)今的朝鮮國還是有些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在舞蹈上的繼承和傳統(tǒng)意義上,我國的朝鮮族的朝鮮舞蹈在表演的過程之中也是將注重氣息的調節(jié)和運用作為重中之重。舞蹈之魂源于舞蹈的精髓詮釋,而舞蹈之魂的依托點則是氣息。在舞蹈過程中,朝鮮族舞者需要運用到的是快吸氣、屏氣、慢吸氣、快呼氣、屏氣、慢呼氣,呈現(xiàn)舞蹈的特色和那些優(yōu)美的肢體動作。就像東北秧歌中的前提踢步、和頓步,出腳的那一刻需要屏住呼吸,腳落地才緩慢的吐氣。周而復始,這種輕快帶勁兒的舞蹈方式必須有著良好的氣息控制才能完美。朝鮮舞也是如此,其舞蹈之優(yōu)美,氣息與舞步的完美契合,可堪稱我國民族舞蹈中運用氣息的典范。氣息的運用無處不在。這種特別的呼吸特點促使了他們的民族特色的形成和柔美、細膩、青春的舞風。就如先前所說舞蹈的內在美與舞姿美是組成舞蹈的重要兩個部分,嫻靜有余的朝鮮舞就是以一種安詳?shù)捏w態(tài)和慢吸慢呼的方式支配著舞蹈的進程。這一過程中產生這些審美現(xiàn)象的根源之一就是氣息的沉、頂和內在流動。endprint
尤為令人稱贊的就是步伐舞蹈動律柔和優(yōu)美的“鶴步”,因為合著呼吸的節(jié)律展現(xiàn)著這一動態(tài)美和靜態(tài)美,是所有舞者最為追求的舞蹈境界和精髓。和蒙古族的“摔肩”聳肩這樣的一種快呼快洗的氣息運用方式不同的是,蒙古族的舞蹈講究孔武有力和短促的爆發(fā)力,它的三步一抬,點措步都是依靠著這樣獨特的運用方式,來體現(xiàn)其民族的勇猛和威風。而朝鮮舞的動作則是以慢吸慢呼截然不同的氣息控制達到了含蓄,陰柔是美感。各取千秋,氣息迥異。內與外的協(xié)調合作,以氣息帶動肢體,這樣的民族舞才算有了“魂”。靈活的肩部動作只有配合著氣息的合理運作,才能將其抑揚頓挫或柔美俊俏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只有淋漓曉暢的內在氣息才能支撐起這一過程。就像楊麗萍的代表作孔雀舞,靈動的肢體,不僅僅是對孔雀的揣摩和深究,在欲靜欲動,快慢交織的舞步中,是強大的氣息給予也那份高貴和嫻靜的氣質和氣定。
中國的古典舞蹈亦是這樣,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水袖甩”可是力與美的結合。輾轉騰挪,或跳躍,或收發(fā)自如沒有良好的氣息作為依托,沒有氣轉化為力,恐怕這個水袖也就無法推脫出去,更提不起力與美的結合了。而又異曲同工之妙的朝鮮舞蹈更是如此。朝鮮舞中的錯落有致的音符,手臂、腕的擺都是一場視覺享受,讓人產生美感,好像那跳舞的舞者化身成為了那一個個跳躍的音符,流動的音符,具體的音符。創(chuàng)造這種通感的變化是氣息與舞蹈的高度融合。朝鮮舞的動作給人以明快的律動感,手臂動作居多是造成這種視覺效果的一大要點。手臂的上下?lián)u曳波浪式的舞動就像令人進入以一方飄渺之境,毫無違和之感。我們之所以產生這些感覺不僅是由于我們眼睛看到了他們的肢體行為,更為重要的是在他們的肢體動作中灌注了情感和氣息而正是這些嫻熟的氣息控制技巧才體現(xiàn)了朝鮮舞柔韌而不失剛毅、靜穆而不失熱情的獨特韻味。
三、結語
作為多民族共同發(fā)展的國家,民族的就是國家的,民族的藝術應該為所保護和傳承。每一個舞者的高超舞藝,臺上灑脫的舞姿不僅僅是臺下十年工的刻苦。每一個動作完成后淡定的模樣無不透露著舉足輕重的秘密。這些無不說明每一個民族舞蹈的生命力離不開氣息強大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張麗萍.分析氣息在民族舞蹈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2013,(03).
[2]呂婷.氣息在民族舞蹈中的運用評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04).
[3]周娟.民族舞蹈中的氣息問題探析[J].文學教育(中),2012,(07).
[4]程建榕.氣息在民族舞蹈中的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04).
[5]梁路順.淺談“呼吸”在舞蹈中的重要性[J].飛天,2012,(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