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南秀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作為教學活動開始的導入,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每一堂課的導入,能否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效率是至關重要的.課堂導入,猶如一座橋梁拉近師生距離,溝通彼此心靈,進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 讓“枯燥”的數(shù)學課堂變得“有趣”,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
一、以“舊”迎“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在教學中,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又是舊知識的發(fā)展和延伸.任何學科知識前后都是連貫的,新、舊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注重新知識的學習,而且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以“舊”來迎“新”.
例如,在講“一元一次不等式”時,筆者從復習一元一次方程入手,以競賽形式讓學生進行一元一次方程的計算,然后就學生的運算過程和結果展開討論,總結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和注意事項.最后,筆者把學生運算過的一元一次方程改為不等式,這樣就很巧妙地過渡到新課,實現(xiàn)以“舊”迎“新”.
二、直觀教具導入
在數(shù)學教學中,各種實物、模型、圖形、圖片等直觀教具是應用得最多、最廣的數(shù)學教學媒體.初中生的思維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偏重感性認識.利用實物、標本、模型或者掛圖等直觀教具來導入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大膽采用直觀教具導入,通過學生觀察直觀教具,再借助教師形象的語言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或過程的清晰表象.
例如,在講“平面鑲嵌”時,筆者拿出演示教具(蜂房殘片);在講“圓柱、圓錐的展開圖”時,筆者拿出辦公室里的茶葉罐和自己制作的圓錐等實物;在講“概率”時,筆者讓學生拋硬幣、擲骰子、玩飛鏢,讓學生親身感受概率的內(nèi)涵.通過直觀教具導入教學,學生容易理解,印象也深.
三、有趣的故事導入
數(shù)學中有些內(nèi)容很抽象,單憑教師直接講解,學生不僅聽得枯燥無味,而且難以理解.而故事因其有生動的情節(jié)、豐富的內(nèi)涵,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可以運用生動形象的故事來導入新課.
例如,在講“指數(shù)冪的意義”時,筆者先講述一個平民與國王下象棋的故事:古印度有個國王懸賞好玩的游戲,一個術士發(fā)明了一種棋,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國際象棋.國王很高興,要獎賞他,這個人故意給國王出了一個難題,他要國王給他一些米作為獎勵,他拿出一個國際象棋的棋盤,請求國王只要在第一個格子放1粒米,第二個格子放2粒米,第三個格子放4粒米,第四個格子放8粒米……直到把棋盤的64個格子放滿.說到這里,筆者提問:國王能滿足平民的要求嗎?學生對此覺得很好奇,迫切想知道結果.這樣,通過有趣的數(shù)學故事導入,可以把枯燥的數(shù)學知識寓于有趣的故事中,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進入新課教學.
四、問題導入
問題是教學的心臟,“思維從問題開始.”有了問題,思維就有了動力,學生就會探究.在課堂教學中,適當?shù)膯栴},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疑慮困惑,積極思考.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利用問題來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帶著問題參與課堂學習,引導他們對問題進行探究.
例如,在講“解直角三角形”時,筆者提問:不爬上旗桿,怎么才能量得學校旗桿的高度?在講“切線性質(zhì)”時,筆者先拿出一個圓紙片,指出:這是一個圓,當中去掉一個同心圓.一邊說一邊用手一捅,捅去中間的一個(事先做好的)同心圓,然后提問:這個圓環(huán)面積多大?同時,拿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細棒放在圓環(huán)內(nèi),使它恰好既是外圓的弦,又是內(nèi)圓的切線.再把細棒從中間折斷,以其中一段為半徑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并提出問題:圓環(huán)面積與右邊這個圓的面積恰好相等.你們相信嗎?為什么?從而激起學生研究切線性質(zhì)、探求問題答案的強烈興趣,產(chǎn)生解疑的求知欲.
五、多媒體導入
多媒體集文本、圖像、聲音、動畫、音樂于一體,能最大程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tǒng).多媒體教學方式,因其圖、文、聲、像并茂,能突破視覺限制,多角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情緒和注意力.
例如,在講“圓錐的高”時,對于這一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學生理解十分困難.可用課件演示一個直角三角形(高著紅色,底邊著藍色),快速旋轉此直角三角形形成一個圓錐體.學生反復觀看后,清楚地看到了圓錐的高.而后把表示從頂點到底面圓心的高線復制后向外平移,使學生有效地區(qū)分了圓錐的高和母線的區(qū)別.再從圓錐頂點到底面將圓錐截去一半,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圓錐的橫截面是一個等腰三角形,再用紅色線段顯示出它底邊上的高,這也就是圓錐的高.整個演示過程,幫助學生輕松地理解并建立起了圓錐高的概念,降低了學生對抽象問題的理解難度,提高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