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珍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9-0324-01
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在教學活動中,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倡導學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學習模式。高效課堂,不僅是達成高效率的課堂,更是教育教學形式的巨大變革。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導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在一節(jié)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高效收獲、高效提高、高效進步。下面結合工作實際,談談我對構建高效課堂的一些思考:
1.高效課堂構建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1 教師觀念轉變的問題。新課程強調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促進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新課程下,學生需要關注、尊重,教材需要重構、整合,課堂需要開放、活躍、生動,這就需要教師擯棄"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樹立全新的教育觀、課程觀、學生觀,建構多樣的、有趣的、精彩紛呈的教學模式,建立多元的、科學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會學、善學、樂學,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基。
1.2 教學方式轉變的問題。要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必須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學會動腦思考、動嘴表達、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思考、觀察、操作、想象、質疑和創(chuàng)新等豐富多彩的認識過程來獲得知識,使知識和能力協(xié)調發(fā)展。
1.3 教學策略的有效設計問題。高效課堂應當以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目標。要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就必須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啟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討論問題,引領學生獨立性、批判性地思考問題,指導學生學會參與、實踐、質疑、調查、探究和反思,使學生在每一堂課上都能獲得學習的快樂,獲得終身學習的本領。
2.把握教學重難點
高效課堂必須要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學重點是一節(jié)課的中心任務,教師必須緊抓在手,了然于胸。任何一節(jié)課都有它的難點,作為教師,不能視而不見,漠不關心。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教師必須要做到分清主次,取舍得當。對了解性的內容可讓學生自學;對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要精講多練;對拓展性的內容要適度講授。在教學時間的分配上,要根據內容主次和難易程度合理掌控,切不可平均分配,胡子眉毛一把抓,否則就會使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率嚴重下降。
3.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高效課堂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應以學生的學為主。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放不開,不敢把教學時間、學習內容交給學生。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高效課堂的貫徹實施,不論是中老年教師還是青年教師都必須要解放思想,大膽地將課堂交給學生,要盡快轉變角色,做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和服務者,做學生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成為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者,學習方向的指引者,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學習活動的激勵者以及學習成果的分享者,切忌盲目操縱學生的學習過程,隨意破壞學生自主學習的氣氛。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保持熱情和激情
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發(fā)現學生的長處,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教師不能亂發(fā)脾氣,要冷靜地分析學生不會的原因,學會換一個角度觀察學生,發(fā)現他們的長處。首先通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再針對問題提要求,這樣學生就容易接受得多了,同時也會更加勤奮,千方百計地克服困難,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教師飽滿的熱情可以感染學生,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參與教學活動。教師如果前一天晚上沒有休息好,第二天上課精神萎靡不振,說話無精打采,吐詞不清、詞不達意,學生很快就會被老師的這種狀態(tài)所感染,也就不能積極地與教師配合。最終這節(jié)課就變成了一節(jié)低效的、無效的,甚至是負效應的課。教師的激情可以帶來靈感,讓師生在互動過程中產生更多共鳴。如,教師上課沒有激情,一進教室一講到底,一個腔調,平鋪直敘,只管教,不管導,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只會越來越差。
此外,高效課堂當然離不開學生的有效合作。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按照不同的層次搭配劃分學習小組,讓學生結成學習小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傊?,高效課堂無論是學習還是借鑒,都在于領會先行學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課堂雖然不是一種具體的模式,但它的目標是明確的,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革。雖然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體要求已經超越傳統(tǒng),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必須首先改變自己,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