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剛
摘 要: 化學新課程實驗的成功和推廣,讓我們深深地領會到,過去以教師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裂變"。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讓學生的智力接受挑戰(zhàn)、思維產(chǎn)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的課堂教學行為得到形成,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fā)生了質的飛躍,由新課程理念影響和引導學生在充滿樂趣、激情的課堂自由揮灑。下面結合化學教學實踐、教研活動,針對進一步領會課改理念,優(yōu)化教學過程談一些思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 教學 ;轉變觀念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9-0250-01
1.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在教學目標中比較關注學生的個人成績,對學生在化學學習中情感、價值觀等比較忽視。受傳統(tǒng)升學率的影響,部分老師始終把練習、訓練作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能力作為的主要的手段。由于不正確的教學目標,過去的熟能生巧逐漸變成了熟能生厭,造成了學生厭學情緒嚴重。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得辛苦,學生學起來也非常辛苦,造成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低下,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由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并且還不得不找出額外的時間來完成本來應當正常完成的教學任務,這樣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1.2 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往往在教師的要求下進行學習,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這壓抑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導致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影響了教學的效率。有不少教師在教學中把自己看成是知識的播種者,學生只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我們知道其實學習是師生的雙向活動,學生是其中的主體,老師在教學中發(fā)揮著引導者的作用。教師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在教學中的位置,發(fā)揮自己應有的作用,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效果。
1.3 師生互動性不強。高中化學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正常的互動性活動,通過這種互動性實現(xiàn)知識和情感的交流和流通,進而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從當前的化學教學中可以知道,這種互動性比較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流通是單向的居多。這種現(xiàn)狀忽略了在教學活動中知識信息的正常流動,忽略了這種互動因素對學生的作用。這種單向的信息流動使本來應該活躍的教學變得枯燥起來,總之,教學中互動的是化學教學中尤其應當關注的問題。
2.提高化學教學效率的方法分析
學生中厭學的情緒主要和老師的教學方法有關,例如在化學教學中采用滿堂灌的方式。沒有關注到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反應,老師要主動的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生能夠關注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在學生的思考過程獲得化學知識。老師要在教學中避免直接給出知識的結論,然后通過練習來鞏固所學的知識。對學生來說,被動的學習往往會感到枯燥無味,再加上沉重的學習負擔,更加提不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興趣了?;瘜W作為自然科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在教學中不僅是化學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在研究思考化學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形成學習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關注知識發(fā)現(xiàn)的過程。通過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發(fā)現(xiàn)樂趣。只有學生對化學知識有足夠的興趣,才能在化學學習中保持長期的求知欲,主動地參與到化學教學中,并且從學習中感受到收獲的快樂。
3.精選配套習題,控制教學難度
3.1 培養(yǎng)良好的審題習慣。解題應當從認真審題開始。但許多同學審題馬虎,有的一拿到題就希望能找到與自己做過的哪道題相同,想當然的生搬硬套;有的甚至沒有讀完題就開始做結論;有的確實讀了一遍題,但讀不出隱含的關鍵的條件,最終導致錯誤。這就要求我們在講解習題的時引導學生做的:原原本本地讀題,搞清楚題目的要求是什么,給了哪些已知條件,哪些已知條件是顯知的,哪些已知條件是隱含的,有哪些限制因素。
3.2 讓學生學會正確分析和規(guī)范解題。解題的基本步驟是審題、分析、表達、檢查。分析是解題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在講評習題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對習題涉及到的基礎知識和常規(guī)解法的分析和研究,如突破點的尋找、關鍵字詞的捕捉、隱含條件的挖掘、知識點的聯(lián)想和應用等,使學生通過聽講,明確審題和分析的要領。提高學生從題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及時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積極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在爭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分析問題的不當之處和知識上的欠缺。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并適時予以點撥,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轉化,最后還要指導學生將分析過程和結論按照一定的步驟和格式規(guī)范地寫出,以新教材上的例題的書寫格式為樣板,嚴格要求學生一絲不茍地去完成,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膶W風。
3.3 加強解后分析,注意學法指導。解答習題不應滿足于求出正確結果,要讓學生重視解后分析,養(yǎng)成解題后總結歸納的習慣。指導學生總結習題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和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對題目類型,解題步驟進行歸納小結,總結解題的常用方法、一般規(guī)律、應注意的事項、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等等。對一些能夠有多種解法的習題,一定要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在掌握常規(guī)思路的基礎上,探索巧解、速解的新方法。注重解后分析能使零散的經(jīng)驗系統(tǒng)化,較好地鞏固解題中分析的效果,提高分析水平和解題速度。使學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逐漸克服解題的畏難情緒,讓學生過好習題關。
4.加強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4.1 演示實驗將學生引入化學之門。高一學生正處于叛逆時期,喜歡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判斷事物,沒理由喜歡聽人嘮叨,因此,苦口婆心的勸說只能適得其反,不如想辦法讓他們自己喜歡上化學。"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基本特征。用化學實驗把學生帶人千變?nèi)f化的化學世界,會讓他們感到無窮的樂趣,我至今還記得當初我選擇理科就是因為第一節(jié)化學課上老師做的二鍋頭變成葡萄酒,葡萄酒又變成白蘭地的實驗,然我體會到化學變化的奧妙無窮。通過一些小實驗,學生就會產(chǎn)生很多疑問,要知其然和所以然就必須認真吸取基礎知識,從而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4.2 分組實驗,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的興趣不會僅僅因為看實驗而滿足,每每教師做演示實驗,學生都躍躍欲試,他們更滿足于自己動手,無論成功與否。因此讓學生自己嘗試做實驗也很重要,但每次實驗做完后,都應該要讓他們自己總結實驗中的注意點,分析預期現(xiàn)象和實際觀察現(xiàn)象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要找出原因,不要把問題留到以后再解決,讓他們養(yǎng)成及時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總之,作為化學老師,要不斷研究,多加思考,以便找到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