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佗
【摘要】 本文結合筆者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一些實例,介紹針對不同類型的學困生,探討不同的轉化方法,期在數(shù)學教學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 學困生;數(shù)學課堂;精彩
教育是一件高尚而且公平的事情. 為此,在我們很多學校中,我們領導或老師都提出了在教育教學中要“抓兩頭,促中間”的教學管理方法. 但在實際的數(shù)學教學中,“抓前頭”和“推中間”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只要優(yōu)生能“吃飽”,中等生能“吃好”就行了,但是落在后面的學困生不要說自己“吃”,他們有時甚至連“喂”都不“吃”. 因為他們都有自身獨特的經(jīng)歷,為此對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 對學困生一般可以分為下列幾類:聰明而厭學型、破罐破摔型、勤奮但智商略低型、特殊背景型和基礎較差型. 因為學困生同樣具有進步心、自尊心,渴望進步,他們是由于各種因素而導致了成績差. 他們也是班級的一分子,作為教師,我們應有“不拋棄、不放棄”的勇氣與精神,應具體學生具體分析,逐個解決. 筆者結合幾年來在教學中的經(jīng)歷,談談如何讓形形色色的學困生在數(shù)學課堂中“活”起來,從而使得數(shù)學課堂更加精彩.
一、用寬容推動聰明而厭學型學生
一個這樣的故事:古代有位禪師,一日晚上看見墻角邊有一張椅子,不知是哪位出家人違犯寺規(guī)越墻出去溜達了. 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 少頃,果真有一和尚翻墻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脊背跳進了院子. 當他發(fā)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 但師傅并沒有嚴厲地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diào)說:“夜深天涼,快去多加一件衣服. ”
這個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使我認識到老師應該要寬容對待聰明而厭學型學生. 這類學生的資質(zhì)本不差,接受能力也很強,并且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可能是之前受過什么樣的挫折或打擊,就討厭數(shù)學,不喜歡上數(shù)學課. 但寬容是一種巧妙的教學藝術,我也將它用在了我的教學上. 比如,對作業(yè)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單獨找他們談話,指出存在的問題和提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比一抓住錯誤就處罰,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更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態(tài)度,引導正確健康的情感價值觀. 寬容地對待學生這種教育方法,比雷霆萬鈞要強之百倍,真正做到了潤物細無聲.
二、用耐心鼓勵破罐破摔型學生
破罐破摔型學生基本在學?;虬嗉壚锩娑际恰半p差生”,他們對自己沒信心,對老師也充滿敵意,對學習更沒興趣. 作為老師的我們應盡量多引導,多鼓勵,少批評,做他們的朋友,了解他們心里的所思所想,使他們對你產(chǎn)生信賴,從而聽從你的教導,使學習逐步提高;切忌與他們動粗,“以暴治暴”. 久而久之,就會彌補自信心喪失的心理創(chuàng)傷,逐漸樹立自信,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用成功激勵勤奮但智商略低的學生
勤奮但智商略低的學生,他們基本有一個特點,文科可以學得很好,就數(shù)理化不行. 而作為理科教師應當多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樹立信心,在平時的教學中,多讓他們回答一些較簡單的問題,讓他們覺得自己在能力上并不比其他人差,從而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心,使得他們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 學習成功得到快樂的情緒體驗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學生產(chǎn)生學好理科的強烈欲望. 因為我們沙欄中學是農(nóng)村學校,農(nóng)村的孩子很努力,但確實不夠靈活. 我在幾年的教學中,遇到這類學困生很多,他們很積極也很勤快,但成績就是沒什么起色. 一開始我也沒什么經(jīng)驗,遇到這類學生就也沒什么法子,本學期我班出現(xiàn)了十來位這樣的學生,確實不管不行了,于是,我就想了一個辦法. 因為我們學校要求中午午睡,但我就利用這段時間給他們“開小灶”,做題、講題. 每次的內(nèi)容都不多,十五分鐘左右就差不多能夠完成. 一開始是一些課本的基本題目,后來隨著他們的進步,難度逐漸加大. 期末考試得出的結果可以看到,這種辦法還是行得通的. 但是需要老師的一點時間和精力. 這類學生都有一個缺點就是每學一個新知識,總有一個“坎”過不去,再有這類學生容易自暴自棄、泄氣自卑,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點撥、誘導,如畫出線段圖幫助他們理解應用題、讓他們換句話說理解題意、舉個例試試等,半扶半放地讓他們自己去走向成功.
四、用關愛感化有特殊背景的學生
這類學生基本都是父母不和或者離異以及外地學生,他們基本失去家庭的溫暖,他們從小就難得關心與愛護,因為他們的父母對他們要么就是不理不睬,要么就是暴力對待,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名方方面面的“棄兒”. 我們做老師的就應盡量多關心、愛護他們,以真誠的關愛去感化他們,并與他們父母交談,勸解父母多關心愛護孩子,有了親情他們將會學習得更好.
五、用低難度引導基礎較差型學生
這類學生的反應和接受能力相對遲鈍,總是“慢半拍”. 因為他們一直以來的數(shù)學基礎相對薄弱,信心也不足,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給他們及時進行補差補缺,使他們盡快把過去沒有學好的知識完善起來,從而使他們樹立起信心,學習成績不斷提高. 比如,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我做到上課速度適當放慢,讓這類學困生感到能跟上教學進度. 我覺得既然他們也是班集體的組成部分,教學效果應當追求全班的整體效果,就要顧及他們的反應. 因此我在進行教學時,還適當?shù)靥岢鲆恍┗拘缘膯栴},要求他們作答. 這樣,既有利于他們查漏補缺,又讓他們重樹信心,讓他們盡可能真正地掌握有關知識. 當然,我盡量不會拉慢優(yōu)生的學習步調(diào). 當然,我對這類學生的要求也很低,只要求他們的成績能在每次測試的時候有一點小的進步就行了. 在每次測試之前,我也會和他們進行簡單的交流,盡量讓他們放松,從而突破自己.
結 語
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摸清情況,找準問題,對癥下藥,把握契機,持之以恒,以最大的耐心來對待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反復,以極大的熱情來幫助、鼓勵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 同時,在課堂中對他們的關注也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愉快、公平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困生得到改變的先決條件. 他們只有在感到公平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于學習. 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多關心他們,從而激起他們對老師的愛,對數(shù)學的愛;其次,教學要平等,要面向全體施教,不能偏愛一部分人,而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漠不關心. 只有這樣,教育才能是真正的素質(zhì)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體,真正做到讓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精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