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時康
摘要:“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边@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總目標之一??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
閱讀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在積累與運用中加強人文教育,對小學生要加強正確閱讀的引導,教會小學生有選擇地面對這復雜且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讓學生能夠博覽群書,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讓他們能夠健康成長。結合教學工作,現(xiàn)從以下幾方面談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愛迪生有這樣一句名言:“任何人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中經(jīng)過10年時間的訓練,都可以有天才般的表現(xiàn)。”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也曾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例外,必須以培養(yǎng)興趣為前提,使他們真正喜歡閱讀。1、利用名人“效應”,樹立榜樣。榜樣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強,根據(jù)學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點,我經(jīng)常講一些名人名家如毛澤東、葉圣陶、冰心等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以鼓勵學生熱愛讀書,從中汲取知識。2、以身作則。課外時間,我經(jīng)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這對孩子是一種無聲的教育。閱讀時,老師所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氣氛中,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的進行閱讀活動。3、隨機指導。在課堂上,隨機樹立典范,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和精彩的語句時;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識時,教師應及時表揚,這樣便會在學生中營造讀書的氛圍。
二、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
閱讀的最終目的就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閱讀技巧也就是如何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掌握每篇文章所包涵信息的方法。閱讀方法不同,每個人理解文章所花的時間也會各不相同。要一方面教給學生靈活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瀏覽讀、略讀、精讀、細讀),在擴大學生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的同時,著重提高閱讀效率,反復訓練理解技巧;教會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辨析,包括如何理解和闡述支持中心思想的事實和細節(jié)、如何從字里行間去讀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如何進行梳理歸納、如何進行邏輯推斷、如何理解人物性格等。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有意識地將注意力集中到句子、段落上,盡量通過上下文來理解句子,不應過份在意對個別詞語的理解與否。就閱讀理解四個字而言,重點在理解上,為了保證準確理解,對文章出現(xiàn)的重點句或難句,我會只做簡單講解,要求學生善于抓住重點句,力求準確理解,掌握主要意思。在學生的考試中,做閱讀題,我一般指導學生先閱讀題目,帶著問題再去閱讀文章,有些無關的內容可大致略過,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并最大程度地避免出錯。在閱讀中,即使遇到較難理解的句子,也不必著急,要耐著性子繼續(xù)往下讀,等讀完全段或全文之后,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前面遇到的許多問題已經(jīng)迎刃而解了。
三、注重積累和培養(yǎng)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正確、靈敏、豐富的感受,是積累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閱讀能力,當然就談不上學好語文。所以,學好語文,積累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落實這一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擴展閱讀面、擴大閱讀范圍、拓寬閱讀渠道,在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格言、優(yōu)美詞句、精彩句段等語言材料。這些語言材料的積累,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yǎng),它們一旦被激活,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會大幅度上升。在學生大量積累語言材料的過程中,還要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語感。而培養(yǎng)語感,不外乎就是要指導學生好好讀書,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去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離開了讀書就談不上培養(yǎng)語感,猶如離開了游泳池,就談不上學習游泳。比如《桂林山水》一文景美文美,它以優(yōu)美的筆調,描寫了桂林山水的絢麗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配樂朗讀課文,讓學生觀看桂林山水的圖片資料,還讓親身游覽過桂林山水的學生談談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桂林山水的熱愛向往之情。在此基礎上配樂讀、表演讀,反復誦讀,在讀中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讀中想象桂林的美景,在讀中欣賞美麗壯觀的圖畫,學生心通其意,必有身臨其境之感,將自己融入優(yōu)美文字之中,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品味,促進了語言的積累,從語感培養(yǎng)的角度來看,也訓練了學生豐富和擴展語言的能力,增加了對語言的感悟。
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閱讀
長期以來,閱讀教學難以大面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過多地講解分析占用了學生閱讀實踐的時空,學生不是真正的“閱讀者”,而是“聽講者”?!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還特別強調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由此可見,加強閱讀實踐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所謂引導閱讀實踐,就是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作為閱讀教學最重要、最經(jīng)常的活動,為他們提供充分的閱讀時空,真正達到“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效果。究竟怎樣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實踐呢?我在教學《新型玻璃》這課時是這樣做的:教師利用課件引入課題后,將全班40多學生分成5個自主閱讀小組,分別學習課文中介紹的“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等5種新型玻璃。學習之前,老師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弄清它的特點和作用,并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反映出來,每組還要選派一名代表參加“新型玻璃展銷會”,要先寫好廣告詞準備在會上推銷“產(chǎn)品”。在小組成員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沒有權威,沒有配角,大家讀得專心,議得熱烈,充滿著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接著,各組代表帶著各自的“產(chǎn)品牌子”走上講臺匯報小組的學習成果,推銷自己的“產(chǎn)品”。一個個自信的表情、大膽的發(fā)言、機靈的表現(xiàn),真讓我刮目相看。因此,閱讀教學不是高高在上地繁瑣分析、單向灌輸,而是把閱讀的自主權和時空真正交給了學生,使他們真正變成一個閱讀者。
總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非一日之功所能奏效,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日復一日的點滴積累。只有把學生帶進文本,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用心去體驗生活,從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熏陶,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