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兆娟
毛澤東同志在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后幾天內(nèi)寫了《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在這首詩中,毛澤東同志提到了一個歷史人物——霸王項羽,并且告誡人們“不可沽名學霸王”。毛澤東同志是針對項羽的一生而言,還是針對項羽的某個階段而說,筆者不知道。但有一點筆者知道,現(xiàn)在有一部分教師在分析《鴻門宴》中的項羽性格時,往往還是給他貼上這樣一個標簽——“沽名釣譽”。
沽名釣譽是什么意思?
在鴻門宴前,劉邦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是“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什么意思?武力解決。
在鴻門宴中,劉邦卑辭“謝罪”:先是拉關(guān)系,敘“戰(zhàn)友”情,然后強調(diào)自己沒野心,接著更是把責任推給“小人”,項羽也非常坦誠地告訴劉邦“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并且“即日因留沛公與飲”,是輕信了劉邦的花言巧語;“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羽是“默然不應(yīng)”,不屑于范增的暗殺手段;項伯“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項)莊不得擊”,項羽是毫無反應(yīng),聽憑了項伯的“胳膊肘往外拐”;樊噲“帶劍擁盾入軍門”“披帷西向立,嗔目而視”,指責自己“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項羽是“未有以應(yīng)”,接受了樊噲義正詞嚴的申斥。
在鴻門宴后,劉邦逃離,“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謝大王足下”,項羽是“受壁,置之坐上”,接納了張良的虛與委蛇。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項羽完全被劉邦一伙人里應(yīng)外合地爭取、利用、愚弄了。在這個刀光劍影的鴻門宴中,表現(xiàn)的是項羽比較忠實、厚道的一面,完全缺乏政治斗爭手段的一面。一句大白話,項羽是一個不會耍手段、玩心眼的人。
劉邦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睆闹形覀円部梢钥闯鲰椨鹗遣粫J侄?、玩花招的。韓信就說:“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羽喑嗚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諸將,只特匹夫之勇耳。”正如翦伯贊先生論項羽所言:“他得英勇,堅強,慷慨,坦白和豐富的情感,都是英雄本色?!痹诤蛯κ值亩窢幹校钦娴墩鏄尩卮蚱?,刺刀見紅地廝殺,用計也只能用“破釜沉舟”,而決不會用“瞞天過?!?。
縱觀項羽的一生,應(yīng)該說他是力能扛鼎、沖鋒陷陣的將領(lǐng),而不是一個運籌帷幄的統(tǒng)帥。他只懂得斗力,而不懂得斗智。他的失敗在此(他的可愛也在此)。
他的失敗是由他的性格決定的,但絕不是因為他沽名釣譽,項羽也不是一個沽名釣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