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娟+張利鈞
迫于高考的壓力,高中語文中的外國文學處于邊緣地位,不受師生的重視。須想改變這一現(xiàn)狀,須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改變教學理念,加強審美教育;運用體驗式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開展第二課堂,擠出閱讀的時間;加強對閱讀的指導,提倡深度閱讀。
高校中文系 文學素養(yǎng) 外國文學 高中語文 教學
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的今天,整個世界已經(jīng)連成一個整體。特別是隨著信息化、網(wǎng)絡(luò)化時代的到來,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跨文化語境已經(jīng)是我們所有的文學教學與研究者以及廣大的青少年學生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在這樣極具挑戰(zhàn)和考驗的時代,如何把學生培養(yǎng)成適應社會需求的視野開闊、知識豐富的高素質(zhì)人才,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十分迫切的問題。而外國文學是世界各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融匯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髓,在陶冶學生情操、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應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和重視。然而根據(jù)筆者和同行們多年來的觀察,以及在本校中文系大一學生中展開的調(diào)查,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太樂觀的結(jié)果:大一學生對外國文學接觸得非常少,他們仔細閱讀過的外國文學名著極其有限,看過的相關(guān)影視作品也較少。
顯然,大一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亟待提高,知識結(jié)構(gòu)不合理,古今中外中的“外”這一環(huán)節(jié)非常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閱讀得非常少,而且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特別是在中學階段,他們渴望閱讀的愿望屢屢被打擊、擠壓,他們沒時間也沒機會閱讀外國文學名著?!艾F(xiàn)行的考試制度很不利于外國文學作品的教學”[1],高考的指揮棒具有絕對的權(quán)威性,迫于高考壓力,教師學生都很無奈,每天奮戰(zhàn)在書山題海中,偶有閱讀,也參照考試的重點。外國文學的試題在考卷中所占比例極小,所以學生無暇顧及,除了個別對外國文學名著很感興趣的,會在假期偶爾讀讀,也往往讀的是簡寫本。在高中階段外國文學就處于這樣尷尬的地位,盡管專家學者們看到了這些弊端,不斷地嘗試改革,中學語文教材中也編入了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學作品,編排也越來越合理化,但仍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外國文學在中學語文中的邊緣地位。如何才能改變這一現(xiàn)狀,讓外國文學真正走進老師學生的心中,引起他們的重視?高中教育可以試著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努力。
一、改變教學理念,加強審美教育
一直以來,語文教學擔負著能力培養(yǎng)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雙重任務。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漪指出:“學語文就是學做人,伴隨著語言文學讀寫聽說的訓練,滲透著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2]早在2000年教育部頒布的初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中就強調(diào):“注重全面提高中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3]?!陡咧姓Z文新課程標準》也指出:“高中生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可以接觸外國優(yōu)秀文學傳統(tǒng),培養(yǎng)尊重多元文化的態(tài)度,增強文化意識,提高文藝理論修養(yǎng)”[4]。如上所述,我們看到教育界的專家們已經(jīng)深深地意識到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在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方面,即在審美教育領(lǐng)域,外國文學將會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選入高中語文課本的外國文學作品,都是專家們精心挑選出的名家名篇,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精品,能夠給正在成長中的中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既能開闊他們的視野,又能陶冶情操、怡情怡性。
迫于高考的壓力,外國文學作品未能真正走進廣大師生的視野,引起他們足夠的重視。因為思想很難在高考試卷上體現(xiàn),所以老師在有限的課堂上更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播和灌輸,不太重視思想的培養(yǎng)。然而高中生又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好奇心強烈,求知欲旺盛,他們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期,思想心智都不成熟,極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響。所以如何讓他們遠離誘惑健康成長,是廣大教師和家長們最關(guān)心也最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在現(xiàn)在這樣的全球化、網(wǎng)絡(luò)化、信息化時代,要想把中學生放在溫室里,“與世隔絕”起來,是絕對不可能的。
面對這樣嚴峻的形勢,廣大教師該如何應對呢?如何才能使學生遠離污染呢?一些家長和老師采用“堵”的方式,即禁止使用或者沒收手機。但是我們知道,“堵”不如“疏”,廣大教師應行動起來,積極干預,采用“正強化”的方式,給這些急需指引的中學生及時的、正面的指導。語文首當其沖要擔負起思想教育的重任,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們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不能再“輕”思想,要發(fā)揮好外國文學在審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用鮮活的形象、豐富的情節(jié)、高尚的思想、優(yōu)美的語言來感染人、教育人,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只有讓學生懂了對與錯、是與非、美與丑的分界,有了辨別是非的能力,才是從思想上從根本上筑起了防腐拒變、拒絕污染的堅固堤壩,也為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zhì)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
二、運用體驗式教學,激發(fā)高中生對外國文學的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如何才能使外國文學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呢?首先要千方百計地激發(fā)出學生興趣,可以嘗試把體驗式教學引進高中語文的外國文學課堂?!绑w驗式教學是以人的完整的生命發(fā)展為依歸的教學,它帶有強烈的情感成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習中投入著情感、滋潤著情感、陶冶著情感,通過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感受生命的涌動,成為既具有知性、理性,也充盈著靈性與感性的整體的人”[5]。體驗式教學注重讓學生親自參與,獲取直接經(jīng)驗。體驗式教學最顯著的特征是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強調(diào)寓教于情。
具體到高中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如閱讀、討論、辯論、表演等形式,也可以運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設(shè)備,讓學生觀看影片,給影片中的經(jīng)典對白配音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形象性和學生的參與性。外國文學名著學生接觸得很少,而且有文化的差異,學生讀起來有一些困難,而高中生的時間又非常寶貴,很難有大段時間來讀整部作品,所以播放一些經(jīng)典名著改編的影片或者只是播放其中的經(jīng)典片段也是不錯的選擇。總之,通過聽、看、演等各種形式讓學生走進作品,進入角色,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會主人公的喜怒哀樂,感受愉悅、歡暢、痛苦等各種情緒,同時讓心靈得到凈化和陶冶。在閱讀、表演、觀看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大家討論或老師點拔得以解決,學生會感受到成就感、收獲感,自然會激發(fā)出他們對外國文學的興趣。筆者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布置了一次作業(yè),讓學生分組表演一段外國戲劇的片段,15~20分鐘,劇本自由選擇。準備了一段時間以后,在課堂上表演。大家選的劇本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無事生非》、《慳吝人》、《李爾王》等,同學們熱情高漲,積極性很高。一些平時很內(nèi)向、沉默寡言的同學,上了臺非常入戲,讓大家刮目相看。同學們還制作了簡單的道具:紙做的胡須、紙卷的長劍等。最后,我們一起評出了最佳表演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音樂獎和最佳道具獎。同學們希望這樣的活動以后還會有。endprint
三、開展第二課堂,擠出閱讀的時間
高中生升學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每天三點一線,來去匆匆。課堂上老師只能精講精練,講重點,這樣在課堂上師生共同學習的外國文學作品非常有限。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高中教育定要開展第二課堂,每天抽出半小時或一小時,來“快樂閱讀”,讀經(jīng)典的外國文學作品,作為對課內(nèi)學習的必要補充和有力延伸。盡管高中生的時間非常寶貴,但整天埋頭苦讀,疲憊的神經(jīng)也需要適當?shù)姆潘桑菰锏念}海奮戰(zhàn)之余也需要點調(diào)劑,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讀幾首優(yōu)美的詩,讀一段故事,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感受一下異域風光,同時還接受了美的熏陶,汲取了精神養(yǎng)料,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而且高中生群體中,也有個體差異,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明確的目標、遠大的理想,也有一些貪玩的,動力不足的,對這些學生來說,“快樂閱讀”就顯得更為重要了。給他們必要的指引,把他們的精力和激情引到吸收優(yōu)秀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上來,引到多姿多彩的文學世界中來,增加正能量,而不至于把時間用在游戲和粗制濫造的網(wǎng)絡(luò)小說上,以至迷失了方向。
老師要結(jié)合重點講讀課文,同時要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如:學習了普希金的《致大?!?,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他的《自由頌》、《致察爾達耶夫》等詩篇,結(jié)合這些更深入地體會“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普希金的詩歌特色,感受蘊含在其中的深沉、激烈的詩情,以及詩人對自由的渴望。學習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推薦學生背誦他的另一首詩《自由與愛情》,也可以與舒婷的《致橡樹》作比較閱讀,讓學生領(lǐng)略中外愛情詩的不同風格以及詩中所反映的不同愛情理想。也可以把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等名篇放在一起來閱讀,感受作品中主人公對愛情的真誠、執(zhí)著、奉獻、克制,幫助這些青春萌動的中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理解愛的真諦,不要褻瀆這純潔高尚的感情。學習伍爾夫的《墻上的斑點》,可以給學生推薦其他幾部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如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和??思{的《喧嘩與騷動》,品味這一流派的特點,感受它與傳統(tǒng)文學的不同,從而初步認識一下文學發(fā)展到現(xiàn)代主義之后對傳統(tǒng)的疏離和它在藝術(shù)上的新的開拓。總之,通過開展第二課堂擴大高中生的閱讀量,在學生面前展開一個廣闊的豐富多彩的異域世界,這些真實可感的形象遠比抽象的說教更具說服力,更容易讓人不經(jīng)意地接受。著名的戲劇作家莫里哀曾指出:“喜劇的責任是在娛樂中改正人們的弊病”[6],我們可以這樣說,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是在愉悅中充實人們的心靈。
四、加強對閱讀的指導,提倡深度閱讀
有了閱讀的興趣和閱讀時間后,怎樣才能更加高效地閱讀呢?教師有必要加強對閱讀的指導,提升閱讀的效果。閱讀可以分為粗讀和精讀。粗讀,就是泛泛而讀,把握大意,不求甚解,主要是擴大閱讀量;精讀,要細細地讀,反復地咀嚼、體味。精讀要做到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1.指定具體的閱讀書目,列出思考題,即提出閱讀的預設(shè)目標。如閱讀《浮士德》,可以讓學生思考:概括浮士德追求和探索的幾個片段,浮士德精神,浮士德形象的象征意義,作品中包含的哲學思想等。2.帶著問題閱讀,積極地思考,努力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大意、人物形象、藝術(shù)特色,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多次閱讀,特別是重點段落要反復閱讀。3.做好讀書筆記,摘錄精彩的語句和段落并反復誦讀,遇到難點和疑惑的地方記下來。4.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教師要做好組織工作,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實現(xiàn)教學相長,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因勢利導、畫龍點睛地進行點撥和評價,提升閱讀的深度。如對《浮士德》的總結(jié),分析作品中的哲學思想,歌德的悲劇意識,解釋“宗白華指出《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經(jīng)》”的含義等。5.學生總結(jié),寫出心得體會。在閱讀中努力做好這五個環(huán)節(jié),日積月累,堅持不懈,益處多多。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和概括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當然這種深度閱讀對教師的文學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也可以借鑒閱讀心理學家佛朗西斯·魯濱遜的閱讀技巧,他是這樣閱讀的:1.探查:迅速閱讀標題、主題句和結(jié)論,看一看思考題。2.提問:把標題或主題句變?yōu)閱栴},自問: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文章中重要的細節(jié)和材料是那些?3.通讀:抓住重點,尤其是要尋找自己提出的問題的答案。4.不看書或不看筆記回答問題。5.從整體上把握全文的思想觀點[7]。
另外,也可以采用分析閱讀法、比較閱讀法或者專題閱讀法等,具體的閱讀法可以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靈活地選擇。
——————
參考文獻
[1] 李月華.高中語文外國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研究.天津師范大學,2011(3).
[2] 于漪.“標準化試題”把教學引入“死胡同”.人民教育,1998(6).
[3] 宋丹.對高中新課改背景下外國文學作品教學的思考.遼寧師范大學,2010(3).
[4] 孔松紅.高中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作品審美教育研究.河南大學,2009(4).
[5] 樂曉蓉.高校體驗式生涯規(guī)劃教學設(shè)計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8(4).
[6] 鄭克魯.外國文學史(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智銀瀾.用文藝理論指導語文教學.雁北師院學報,2000(2).
[作者:陳利娟(1976-),女,山西忻州人,山西大同大學文學院講師,碩士;張利鈞(1976-),男,山西忻州人,山西大同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副教授,碩士。]
【責任編輯 鄭雪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