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紅英+曾華華
語法是從交際中來,到交際中去的一種語言規(guī)范。語法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規(guī)范使用語言的能力。然而,在實際的語法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三個問題:一是脫離語境。缺乏情景創(chuàng)設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沉悶的課堂,給學生留下了語法難、繁和雜的印象,以致學生怕學語法。二是模式僵化。大部分教師仍然沿襲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簡單的演繹法,先呈現(xiàn)規(guī)則,花大量的時間講解語法知識,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機械模仿和簡單重復,甚至采用題海戰(zhàn)術,力圖使學生掌握所學的語法規(guī)則。三是費時低效。近年來,在“淡化語法教學,強化聽說訓練”的影響下,許多教師和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考什么學什么”,急于求成,忽視了語法的學習和掌握,學生被動地應付晦澀難懂的語法概念,結果導致語法教學和學習費時又低效。
“高中階段的語法教學應從語言運用的角度出發(fā),把語言的形式、意義和用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保ń逃?,2003)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為了提高語法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在實踐中總結了3E語法教學模式,即情境中體驗(Experience)——合作中探究(Explore)——語用中表達(Express)。筆者曾用這種模式執(zhí)教過一節(jié)公開課,力圖打破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模式,把語法教學放在一定的聽、說、讀、寫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達到語法教學的目的。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片斷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英語教材(NSEFC)必修1 Unit 4 Earthquake的語法項目——定語從句(I),學習以that, which, who和whose引導的定語從句的用法。學生在初中就接觸過定語從句,對that, which以及who引導的定語從句已經(jīng)有了初步印象,在必修1 Unit 1 Friendship的Reading中也出現(xiàn)了whom引導的定語從句,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鞏固已有的語法知識,讓學生了解語法規(guī)則,學習whose引導的定語從句,并且能夠用這幾個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來交際表達。
(二)教學片斷分析
1.巧設情境,親身體驗
【教學片斷1】
上課伊始,播放愛爾蘭Westlife男子樂隊演唱的歌曲The Rose視頻,設計幾個聽力理解問題:
(1) Whats the title of the song?
(2) What is the song about?
(3) Do you know the singers who sing the song and the country which they are from?
分析: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愛好和愿望?!迸d趣會促使學生積極尋求認識和了解事物,并表現(xiàn)出旺盛的探究精神。在課前播放這段視頻,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另一方面通過師生問答理解歌曲相關信息,結合教師講解(如:This is a song which/that is popular. This is a famous song whose name is “The Rose”. Singers who are from the Irish band Westlife sing this song. This song is about love and they are comparing love to a river, razor, hunger and so on.)和視頻中反復出現(xiàn)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達到初步感知和體驗該語法項目的目的。
【教學片斷2】
開展競猜游戲。教師給出幾個句子描述某位名人,學生猜出他或她的名字。
猜完后,PPT上呈現(xiàn)出了這些名人的照片和幾個描述這些名人的句子。
分析:采用競猜形式,使用定語從句來描述人物,選擇學生喜愛和熟悉的人物,配上PPT呈現(xiàn)他們帥氣靚麗的照片,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通過這些句子的呈現(xiàn),學生了解了定語從句的作用是對主句中提到的人或事提供更多的信息。
2.激發(fā)合作,積極探究
【教學片斷3】
句子呈現(xiàn)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句子然后與同桌討論定語從句的含義、句法作用以及在句中的位置、先行詞、關系代詞等。
教師分析完后,指導學生回歸閱讀課文,找出含有定語從句的句子。接著小組合作討論總結語法規(guī)則。最后將討論的結果與教材附錄Page 90所提供的語法知識介紹進行對比。
分析:充分利用教材內容,讓學生從閱讀課文中找出定語從句,通過合作討論總結語法規(guī)則,再結合教材附錄中對定語從句的介紹,使學生掌握了who, whom, that, whose, which在從句中充當不同成分時的用法,以及充當賓語時可以省略的情況等,對定語從句的認識由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尤其是對下一個單元的“介詞+whom”這一新的語法內容有了初步認識。
3.激活語用,自由表達
【教學片斷4】
在競猜環(huán)節(jié)后,為了進一步加深印象,教師趁熱打鐵,用了“He is a middleaged man who teaches us math.”這句話讓學生猜出了他們的班主任老師,并且用PPT呈現(xiàn)了班主任笑容可掬的生活照。要求學生用who, whom, that, which, whose引導的定語從句來描述和評價他們的班主任。
分析:“學業(yè)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保ú剪敿{)描述或評價班主任是學生很感興趣的話題。相處了兩個月,學生們對于班主任有很多話說,既鞏固了語言知識,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歡聲笑語中,學生輕松地掌握了語法知識,也提高了口語交際水平。讓學生將語法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的目標也水到渠成。
【教學片斷5】
教師用PPT展示了高中英語必修1課本和英漢詞典這兩樣學生再熟悉不過的學習用品的圖片。開展小組競賽,要求學生以頭腦風暴的形式完成句子:This is an English book which/that ./This is an English dictionary which/that .
分析:頭腦風暴能夠鍛煉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讓學生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完成一次有效的復習整合,同時又發(fā)揮集體智慧去聯(lián)想挖掘相關內容,形成一個新的知識體系。采用小組競賽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片斷6】
學生已經(jīng)了解和掌握了who, that, whom, which, whose引導的定語從句的用法。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呈現(xiàn)了一篇學生習作“Our Class”,并且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對該篇習作進行優(yōu)化,恰當使用定語從句將一些簡單句合并。
分析: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以致用,將本節(jié)課所學的who, whom, which, that, whose這些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巧妙地綜合應用在習作中,達到了預期效果,而且讓學生對下一單元的語法內容有了初步的認識。
【教學片斷7】
課后教師以“Our School”為題布置了一篇習作,鼓勵學生將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學以致用。由于第五單元的語法內容是where, when, why, “介詞+which”,“介詞+whom”引導的定語從句,因此教師鼓勵學生嘗試在習作中使用定語從句。
分析: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學生不僅要將新的語法知識運用于口語交際中,還應該盡量運用于書面表達中,提高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二、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探討的主題是語法的教學。如何將語法知識學習貫穿于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化抽象為具體,充分創(chuàng)造活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讓學生感受到較為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是筆者在備課中一直思考的問題。
筆者利用多媒體和教師教學語言,結合歌曲和貼近學生生活的各種資源,通過課前的熱身活動,不同語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的互動合作,聽、說、讀、寫的交際活動等環(huán)節(jié)將新的語法知識與真實語境結合起來,達到“學中用,用中學”的效果。從課堂反饋情況看,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基本達到,學生非常喜歡,在課堂上親身體驗,積極參與各種話題討論,交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當然,一節(jié)課的時間有限,對定語從句(I)要注意的情況一一解釋有一定的難度,還需另找時間拓展和鞏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楊四耕.體驗教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陳東紅.情景體驗 規(guī)則探究 學用結合——由一節(jié)語法公開課引發(fā)的思考[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2(4).
[4]潘正凱.立足體驗,依托文本,互動合作——一節(jié)讀寫課引發(fā)的思考[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2(8).
[5]胡瑩芳.語篇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可行性研究[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2(11).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