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月圓
對于《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懷古詞,很多教師進行文本解讀時都認為,此詞通過寫赤壁之戰(zhàn)周瑜英勇善戰(zhàn)、大敗曹軍這一歷史事實來襯托蘇軾被貶后的壯志難酬。如果僅僅是抒發(fā)其壯志難酬之情,那么他只能是蘇軾,而不能成為“蘇東坡”。蘇軾是天生的樂觀派,其實這首詞在更深意義上是抒發(fā)他被貶謫后一種難得的天生的樂觀、豁達之情。此課堂實錄就從詩意語文角度下的“主問題”和“四讀法”,來解讀屬于蘇軾的難能可貴的樂觀情懷。
一、導入新課
師:詞中有一派叫豪放派,其中代表為“蘇辛詞”,今天我們就學習蘇軾的代表作。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下著名朗誦家鮑國安朗誦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生:讀得真有氣勢,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師:是的。關于如何朗讀豪放詞,我再給大家舉一個實例。東坡在玉堂,日游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劉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這樣大家就更加明白豪放詞的氣勢了吧?
生:老師,柳七是誰?
師:柳七就是柳永,是北宋婉約派的杰出代表,后面咱們會學到,但他的詞只適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吟唱”,而東坡詞豪放、鏗鏘有力。
生:明白了,不同詞派的詞需要讀出不一樣的氣勢。
師:是的,不同派別的詞有不同的朗讀技巧。下面齊讀《念奴嬌·赤壁懷古》,要讀出氣勢,讀準節(jié)奏,讀出重音。
二、研磨新課
1.初讀有聲,整體感知
生初讀。
師:剛才大家讀出了豪放的氣勢,并且讀準了易錯字,那么,大家讀完之后,能否體驗到那種“大江東去”的豪放之情?
生:感覺很有力量。
師:能否概括出這首詞的主要內(nèi)容?
生:寫作者在赤壁想起周瑜當年在此打敗曹軍,寫出了周公瑾的雄姿英發(fā)、少年得志。
生:通過寫周瑜赤壁之戰(zhàn),表達自己的壯志難酬之情。
師:很好,這是一首懷古詞,作者通過寫歷史事件,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我們再讀一遍這首懷古詞,體驗一下作者到底抒發(fā)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大家自由讀,一定要讀出氣勢。
2.再讀有悟,體驗感情
師:讀完這一遍能否讀出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
生:我的看法跟前面的同學差不多,作者通過寫周瑜的少年得志,來反襯自己的郁郁不得志。
師:我們來看看大家的看法是否恰當。懷古詞都有一定的賞析路徑,我們按照下面的路徑來賞析一下這首懷古詞,共同走進蘇軾的世界。(師在PPT上呈現(xiàn)懷古詞的欣賞路徑)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主問題:通過這首詞學會懷古詞的欣賞路徑。
主問題:懷古詞欣賞路徑
觀眼前之景: (赤壁)
思歷史人事: (周瑜)
抒一己之懷: (蘇軾)
師:按照老師的提示,找一名男同學來讀一下這首懷古詞,大家再次感受一下這首詞具體寫了什么樣的景,什么樣的事,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情。每個小組把握一個主題,分別是眼前之景、歷史人事、一己之懷,相互討論,然后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來概括主要內(nèi)容。
3.三讀有疑,明白事理
生讀。
師:讀得真棒,大家要像這位同學學習,讀好課文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F(xiàn)在討論一下這首詞的三個主題。
生:我們小組負責第一個主題。
生:我們小組負責第二個主題。
生:我們小組負責第三個主題。
師:研討主題一樣的小組,回答后可互相補充。
師:時間到了,哪個小組先來?(看到大家都踴躍舉手,師隨機提問了一個小組的代表)
生:我們小組的研討主題是眼前之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寫出了雄壯的赤壁之景。
師:很好。其他同學有補充嗎?
生:還寫出了波瀾壯闊的赤壁之景。
師:很好,大家回答得都很好??匆幌翽PT。
“穿”——寫出石壁的陡峭;
“拍”——寫出江水與岸拍擊的力度;
“卷”——寫出波濤的巨大力量。
你看到一幅怎樣的赤壁之景? 的赤壁之景。(言語實踐)
師:剛才大家的回答都很好,描繪了一幅雄奇壯麗,波瀾壯闊的赤壁之景。
有動有靜、有聲有色,寥寥數(shù)筆便勾畫出一幅雄奇壯麗,波瀾壯闊的雪浪圖。令人想到當年赤壁鏖戰(zhàn)的壯闊場面,為下片追懷風流人物渲染氣氛。
生: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寫法以前也學過,這次更加明白了這種寫作手法的好處。
師:大家可以試著在寫作的時候靈活運用這種寫作手法。接下來到哪個小組發(fā)言了?
生:我們研討的是第二個主題:思歷史人事?!斑b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寫出了周公瑾的才華橫溢、風流倜儻。
師:很好,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生:我們小組覺得還寫出了周瑜的瀟灑。
師:對,大家對文章的把握很到位,老師來總結一下大家的看法。PPT呈現(xiàn):
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豪杰——周公瑾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你看到一位怎樣的周瑜? 的周瑜。 (言語實踐)
師:根據(jù)大家的回答,我整理出來,描寫了一位才華橫溢、風流儒雅、瀟灑從容的周瑜。
生:為什么說他風流儒雅呢?
師:問得好,為什么說周瑜是儒將呢?儒將用謀略爭勝于疆場,風流儒雅,談笑間使敵虜敗陣。周瑜赤壁之戰(zhàn)以少勝多,謀略勝于疆場,并且他精通音樂,醉酒之時也能聽辨出曲子是否彈奏得準確。江東流行著這樣的話:“曲有誤,周郎顧?!惫艜疲骸皵?shù)吳國多士,有五儒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及其子陸抗。”
生:我還真不知道這些史實佳話,周瑜真是難得的全才?。。ū娚Γ?/p>
師:接下來解讀思歷史之事,大家看PPT。
小喬初嫁了——①借周瑜娶小喬的事實,說明他指揮戰(zhàn)爭時年紀很輕,卓越不凡。
②以美人襯英雄,更顯周瑜瀟灑的風姿。
雄姿英發(fā)——才華橫溢、風流儒雅、瀟灑從容。
羽扇綸巾——風流儒雅。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指揮若定,氣度從容。
這不僅寫出了周瑜年輕有為、英勇善戰(zhàn),同時也寫出了他的氣度從容、風流儒雅。
生:明白了,他作戰(zhàn)時從容不迫、指揮若定,這就是儒雅的周瑜。
師:但作者本來寫赤壁,為什么用那么多篇幅描寫周瑜呢?
生:借古諷今,自己被貶,抒發(fā)憤懣之情。
生:通過對比,映襯自己的懷才不遇。
師:大家說的都有一定道理,接下來老師講解一下自己的看法。PPT呈現(xiàn):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寺槿?/p>
令人想到當年赤壁鏖戰(zhàn)的壯闊場面,為下片追懷風流人物渲染氣氛。寫風流儒雅的周公瑾,表面是反襯自己現(xiàn)在仕途坎坷、命運多舛、壯志未酬,但作者的真實意圖是借周瑜的年輕有為、雄姿英發(fā)來感嘆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如果蘇軾只是這樣想的話,他只能是蘇軾,卻不能是蘇東坡。
導入蘇軾的背景與經(jīng)歷:
(1)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烏臺詩案”、“魂飛湯火命如雞”。
(2)元豐三年(1080年):《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3)元豐三年(1080年):《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
(4)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與十月完成前后《赤壁賦》《定風波》。
以上均為蘇軾被貶黃州時所作。在其被貶黃州時,據(jù)說黃州城南門外一里左右有個風景秀麗的山坡,稱“東坡”。坡上綠樹成蔭,不遠處就是滾滾東去的長江。蘇軾常到此漫步,曾賦詩詞云:“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仗聽江聲?!彼芟矏圻@個地方,遂以“東坡”自號,在被貶之時,依然有心情去享受自然,而不是自怨自艾,真不愧是“樂天派蘇東坡”。蘇軾有詩云:“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他將一生貶謫生涯視為功業(yè),其中不乏自嘲意味,卻道準了貶謫生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漂泊萬里而眼界開闊,歷盡憂患卻境界升華,對塵世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感悟。黃州、惠州、儋州為其人生政治之低谷,卻為其思想性格之高境、文學成就之巔峰。一般人連遭三次貶謫,都會意志消沉,何況蘇軾已到人生風燭殘年,他卻出人意料的“樂天”,依然自得其樂,不得不令人佩服!
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這樣評價蘇軾:“我可以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于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p>
生:原來蘇軾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加才華橫溢,我們只看到他的文采飛揚,看到他的壯志難酬,卻從未體驗到他是天生的樂天派,不愧為“蘇東坡”。
(學生學習積極性極高,陶醉在教師的講解中)
師:這下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蘇軾,大家再思考最后一個主題,到底抒發(fā)了作者的什么情懷?
生:我們小組認為“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抒發(fā)了作者灑脫的情懷。
生:抒發(fā)了作者豁達的情懷。
師:看來大家讀透了這個文本,請看PPT。
“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抒發(fā)了 的情懷。(言語實踐)
師:根據(jù)大家的回答,此句抒發(fā)了蘇軾精神的自由、灑脫曠達的情懷。
師:人生如夢,不論得失,古往今來的人生都是一場夢。且把千古以來興旺盛衰的感慨,個人早生華發(fā)的悲哀都丟開,舉起一杯酒,灑在江心,以酹祭江心的一輪明月。明月之光映在江心之中,那種空明的境界正與作者心中的境界合而為一。不管別人的贊譽誹謗,他若內(nèi)心是坦然的、光明的,則是光明的。
師:大家齊讀PPT上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生:我們在《前赤壁賦》中學過,主要是寫作者寄情于山水、豁然開朗的情懷。
師:是的,作者的內(nèi)心是光明的,他從江月之永恒、人生之短暫中,積極追問生命的價值,探索人生和宇宙的哲理。換一種角度去思考,生命的天地便豁然開朗。
師:大家看PPT呈現(xiàn)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他是如何借月來抒發(fā)何種感情的?
生:他帶有一種悲涼,沒有蘇軾樂觀。
師:可見蘇軾是真正的樂天派。
4.四讀有形,體味其神
師:大家已經(jīng)體會到了蘇軾的樂觀豁達,最后齊讀一遍這首詞,是否能領悟到它的神韻——“天生樂觀”的蘇東坡這一形象呢?
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
師:他把自己的悲慨不但融合在開闊博大的景色中,而且融合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之中。除了道家的修養(yǎng)之外,他還有一種歷史上的通觀,把自己放在整個大歷史背景中,不是一個人的盛衰成敗榮辱,而是古往今來有多少盛衰成敗榮辱。作為一個人,應該有一種歷史的觀點,才不至于把小我的利害計較得多,才不會把小我的憂患看得那么沉重,因為古今許多歷史人物和你一起負擔了這些盛衰興亡的悲慨。希望大家能真正體會到這首詞的精神所在。
三、結語
師:這節(jié)課講解了蘇軾的懷古詞,我們重新認識了蘇軾,知道他是天生的樂觀派。我們也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不管人生多么艱難,都要以樂觀的心態(tài)去坦然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