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鳳+焦鐘元
新課程改革以來,高中語文教學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注重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學過程更加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更為合理。那么,如何進行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呢?
一、利用評價提高對學生的學習反饋
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主要有兩個目標:一是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教師的教學效果如何;二是通過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使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傳統(tǒng)的評價以階段性考試為主,考試的內(nèi)容與高考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這種考試方法其實是在高考的指揮棒下進行的,讓高考牽著鼻子走,不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對學生的考試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考察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知識,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三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但是,在高中的頭兩年,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不多,有的教師就選擇給學生做一些高考題,這樣就會讓學生感覺學到的知識無處可使,感覺學習語文知識沒有什么用,這容易使學生走向極端。學生的心里覺得一是教師的指導不可信,不想再學習,二是不想閱讀,不想寫作,只是一味地做高考題。教師與學生一起進入了誤區(qū),由此造成了頭兩年做高考題,高三又回頭打基礎的怪現(xiàn)象。這樣的現(xiàn)象讓學生成績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蕩然無存,教師的信心也不再足。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與語文成績,目前的測評方式與測評內(nèi)容都要進行必要的改革,如果不改革,語文教學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讀與寫緊密結(jié)合提高語感
在寫的方面,高一時就要進行套路模仿,可以寫一些小的片段;到了高二階段,要注重寫的創(chuàng)新性,進行研究性寫作,比如在立意、布局、語言等各個方面都要有創(chuàng)新性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寫作有深度。在文章的結(jié)構(gòu)布局創(chuàng)新方面,讓學生學會開頭、結(jié)尾、過渡伏筆的撰寫,學會前后照應、營造懸念等。讓學生在寫作中學會準確地使用語言,善于引用名言佳句,并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到了高三,寫作能力要全面提升,學會寫各種文體,為高考做好準備。
三、大量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對于高中學生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教育非常重要,閱讀也要分成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比較自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圖書,面要廣,應涉及小說、散文、傳記、科普等各個方面,當然健康的武俠小說也在閱讀范圍之內(nèi),在大量閱讀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閱讀興趣。第二個階段是滲透階段,具有一定的深度,教師要介入指導。首先,書的閱讀可以由教師來推薦。教師把所推薦的書的特點、閱讀方法等介紹給學生,最好列出要閱讀的書目。其次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推薦,并介紹推薦理由是什么。第三是根據(jù)課本的進度進行閱讀,分類滲透與指導,進一步培養(yǎng)讀書興趣。第四是定向閱讀,為了體現(xiàn)讀書的收獲,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談感受、說體會、寫讀后感等,也可以舉辦讀書沙龍、座談會,也可排演戲劇、小品等。
四、注重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知識就是學來運用的,在生活實踐中運用語文知識來解決遇到的問題,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首先,教師要做的就是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一個語文實踐的平臺,讓學生學會應用,只有把“聽、說、讀、寫”幾個方面融為一體,學生才能掌握較為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其次,要鼓勵學生把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做到知識為生活服務,生活為知識提供實踐。語文教學與實踐結(jié)合起來要做到課內(nèi)外相結(jié)合,教材與輔導教材相結(jié)合,少講精練與實踐體驗相結(jié)合,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相結(jié)合。如果能做到這四點,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會大大提高,視野也會得到擴展。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應耐得住性子,有步驟、有計劃地實施教學,做到知識系統(tǒng)性,讓學生對語文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和社會實踐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伍國林.淺談如何使用高中語文新教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06).
[3]江海清.“念高?!本烤埂澳睢笔裁??[J].語文知識,2003(09).
[5]梁捷.一個多年的困惑──高中語文究竟“高”在哪兒[J].課程.教材.教法,1996(05).
[6]羅家剛.“臣請為王言樂”該怎樣理解[J].語文教學與研究,1986(03).
(責任編輯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