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萍蘭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讓學生體驗這一重點,這不僅要求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方式,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以灌輸學生知識為目的的方法,改變傳統(tǒng)的一成不變的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要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基礎上,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重視學生的內心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情感,要求強調學生個體的獨特體驗,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讓學生帶著感情學習,帶著體驗感悟。
關鍵詞:語文教學 情感體驗 閱讀 寫作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095-01
對于課堂教學中的體驗,很多專家、學者、同行都有過闡述,從事教育的人都很重視教學中的體驗。對體驗都有自己的定義。
“體驗,既是一種活動,也是活動的結果。作為一種活動,既主體親歷某件事并獲得相應的認識和情感;作為活動的結果,既主體從其親歷中獲得的認識和情感。”(李英,體驗:一種教育學的話語,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12期,總第144期)。
“體驗是主體內在的歷時性的知、情、意、行的親歷、體認和驗證?!保ㄉ蚪ǎw驗性:學生主體參與的一個重要緯度,中國教育學,2001年第2期)。
綜合以上名家的觀點,體驗可以看作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jīng)驗而產(chǎn)生的感情的意識。體驗是現(xiàn)代化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它強調身體參與,重視直接經(jīng)驗。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讓學生學會體驗。
1 張開想象的翅膀體驗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而且是知識的源泉,對于文學作品,我們常提到意境,意境是文學作品描寫的生活情景與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入文章的意境進行情感體驗,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要引導學生進入意境就要引導學生想象。葉圣陶說:“要鑒賞文藝,必須驅使我們的想象。”在文學欣賞中,讀者應該通過想象,把語言文字轉化成畫面,補出文中作者沒有說明的意思,體會文中的言外之意。在指導學生學習《渡荊門送別》這首詩時,我要求學生根據(jù)“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來展開想象,讓學生體驗“如明鏡般的月亮倒影在水中及空中海市蜃樓”的優(yōu)美意境。
2 誘開情感閘門體驗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體驗,才能準確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進而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教師只有借助于情感教育,才能感化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凈化思想,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心理素質。任何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都是絕對取代不了情感上的熏陶的。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行良好的情感體驗。新課程語文教材增加了許多中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有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精品,有催人淚下的劇本小說,這些佳作名篇都傾注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教師若能積極深入地挖掘其中蘊涵的情感,讓學生體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就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塑造積極向上的人格。如講授《小巷深處》一文時。為了讓學生體驗到盲母那顆偉大的母愛之心,讓學生深切地感受“我”對自己曾經(jīng)犯過的錯表示深深的自責之情,我在導入新課時用《血色母愛》(講述母女兩因滑雪迷路母親割腕淌血以引起救助人員注意,因此女兒得救的故事)這個故事引入,然后在分析課文時,我采用了范讀的形式。沒什么過多的導語,只是用自己的深情、抑揚頓挫的語調讀下來。在讀完之后,我又補充了一些有關母愛、父愛的材料,如《瘋娘》(講述一個瘋娘以最本能的母愛保護著兒子的故事)。在座的學生有的流淚了,我知道是文中那份母愛的深情打動了他們。在營造了這樣濃厚的情感氛圍之后,接下來的探討就非常順利了。接著我又順勢利導:母親或高貴或低微,或偉大或平凡,但我相信,我們每一位同學的心目中都有一個偉大的母親,享受過偉大的母愛。請你回憶你和母親的故事,把它寫下來好嗎?這一堂課,通過挖掘學生的情感體驗,既很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和思維,給了他們寫作的情感沖動。
3 整合學科知識體驗
“語文課程應該根植于現(xiàn)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币虼?,教師在教學中不要過早地去追求統(tǒng)一的結論,應讓學生在項目探究過程中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解決問題,并在活動中體驗情感,領悟方法,積累知識,培養(yǎng)能力。如上《鄉(xiāng)愁》這首詩時,學生對詩歌的“音樂美”無法理解,我便讓學生唱《故鄉(xiāng)的云》中的“歸來吧,歸來喲!”使學生在音樂中體驗領悟到《鄉(xiāng)愁》這篇課文中蘊含的“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音樂美。上《魂斷藍橋》主題曲《送別》,讓學生在淡淡的略帶憂傷的音樂中體驗詩人惆悵而又依依惜別的情感。上《死海不死》這課時,我布置幾個同學分別準備一只雞蛋、兩只玻璃杯、適量的食鹽和水,在導入課文時用這些材料做一個物理實驗,讓學生利用物理學科的知識水到渠成地體驗到“不死”的原因及特點,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4 模仿寫作體驗
學生都喜歡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尤其對中外文學名著更是愛不釋手。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因勢利導地引他們按照自己喜歡的文學范文的語言、體式進行仿寫、改寫、縮寫。模仿借鑒雖說不是作文教學的根本要旨,卻也是作文訓練的有效途徑。作文教學不妨多設置寫“仿寫”訓練,讓那些寫作能力差的學生從中感知體驗。贊可夫說:“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xiàn)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情感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如學了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學了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后讓學生寫“我的母親”。學了一單元寫景的文章后,帶領學生在校園里觀察校園美景,然后寫一篇寫景的文章。學了《孔乙己》這篇小說后,我讓學生根據(jù)“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這個結局,通過想象,再增加一個尾聲,就是在某某地方見到了孔乙己死了的情節(jié)。
參考文獻
[1] 盧國成.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我體驗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3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