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英
摘 要:以“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及“集體主義教育”兩個方面為切入點,就小學語文中的德育滲透展開了研究、分析、總結與歸納。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人文;素質(zhì)
隨著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日漸推廣與普及,在學科中進行德育滲透,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越來越被一線教育工作者所認可與重視。小學語文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兼具的學科,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方面更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學科優(yōu)勢。以下,筆者就小學語文中的德育滲透展開初步分析與研究。
一、滲透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愛國主義是支撐一個民族戰(zhàn)勝困難與挫折,不斷取得進步與發(fā)展的最主要的情感動力,歷來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情感素材,語文教師必須對其予以足夠的肯定、重視與合理的利用。例如,在教學《我愛祖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向?qū)W生依次播放我國大好河山的壯麗身姿以及取得的偉大歷史成就,以此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及愛國主義熱情。再如,在教學《王二小》時,教師則可以向?qū)W生講解戰(zhàn)爭時期我國各民族人民英勇抗敵、守衛(wèi)家園的革命壯舉,以此讓學生懂得:當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這些都是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絕佳契機。
二、滲透集體主義與合作精神的教育
當代小學生大多數(shù)是家中的獨生子女,特殊的溫室家庭環(huán)境使得他們普遍缺乏良好的合作、團結精神,更談不上擁有正確、科學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念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從語文教學實際出發(fā),對其進行科學、恰當?shù)募w主義與合作精神的德育滲透。如,可以在教學《藍樹葉》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李麗與林園園這兩個故事人物。相信,這樣的實踐模擬情景會帶給學生較強的情感沖擊及認識沖突,使他們能設身處地地進行思考,并得出正確的認識:同學之間應該互有關心,互相幫忙,養(yǎng)成助人為樂的美德,這樣才能形成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的精神風氣。再如,學習《飛機遇險的時候》這篇課文時,教師除了要教會學生基礎的字詞,更要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學習周恩來同志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可貴精神品質(zhì),這也有利于學生集體主義意識及精神的發(fā)展。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素材,對學生進行有意識、有目的的思想道德教育,幫助其逐漸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最終實現(xiàn)自身全面、和諧、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與進步。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