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 要: 隨著大學英語等級考試的改革,大學英語教學要求重視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各高校對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忽視,使得其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模式不新穎,教材內容不全面,測試評估不到位。面對種種問題和挑戰(zhàn),廣大師生應該積極地參與針對翻譯教學的各項改革,加強翻譯精品課程的建設,使得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翻譯水平都能得到顯著提升。
關鍵詞: 大學英語 實用翻譯教學 現(xiàn)狀 思考
隨著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因為英語的普及,給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溝通提供了渠道,促進了相互之間在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的交流。但是英語作為第二語言,中國學生必須通過中英語言的轉換,才能使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順利進行下去,這種語言的轉換就被稱為翻譯。作為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手段,翻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翻譯教學問題層出不窮。為此,筆者所在高校根據教學的需要,開設了實用翻譯精品課程,結合大學英語綜合課程及英美文化課程,構建了精品課程群,通過加強語言基本功和文化知識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翻譯技能。
一、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重要性
復旦大學蔡基剛教授指出:“翻譯課再也不是專業(yè)外語的專利。形勢的變化,社會對翻譯交際能力的需求再也不是少數外語學院的畢業(yè)生能夠滿足了的。它要求一大批有這種應用能力的人才。翻譯,這門應用能力課程在大學英語界將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保ú袒鶆?,2003)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如科技、商務、經濟、法律、旅游等專業(yè),往往具有較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如果能加強專業(yè)英語的學習并輔導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培養(yǎng)實踐能力,他們往往就能比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更勝任專業(yè)英語翻譯工作。隨著這種認識的不斷提升,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也在不斷發(fā)展。大學英語教學是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知識的翻譯人才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增強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聽、說、讀、寫、譯”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必須掌握的五項基本技能,其中“譯”可以看做是語言基本功,用來判斷個人的英語綜合水平?!奥牎⒄f、讀、寫”與“譯”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它們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缺一不可?!奥牭枚?,讀得會”是獲取知識、輸入信息的來源,而“說得出,寫得來”是交流思想、輸出信息的方法。由“聽得懂,讀得會”到“說得出,寫得來”的過程,就是一個語言轉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譯”起到了橋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程序。因此可以看出,“聽、說、讀、寫”實際上就是一個翻譯過程(于淼,2011)。如果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翻譯的理論知識和技巧,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聽、說、讀、寫、譯”和諧發(fā)展、共同提高。認識到翻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筆者所在高校近年來進行了一系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建立了大學英語精品課程群,開設了大學英語實用翻譯精品拓展課程,希望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意識,加強專業(yè)英語知識與翻譯理論和技巧的結合,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
二、大學英語實用翻譯教學現(xiàn)狀
1.大學英語實用翻譯的課程設置。
1999年起施行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各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在三、四年級開設高級英語課程,幫助學有余力的學生繼續(xù)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切實保證大學英語學習四年不斷線。”翻譯是建議開設的課程之一。但是這么多年以來,許多高校僅把大學英語翻譯課程設置為高年級學生的公共選修課,開設一學期,每周兩到三節(jié)課;也有不少學校連選修課都沒有開設,更加不用說有關教學模式的探索或教材的使用等其他方面(朱慶,2006)。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任教的高校針對大學英語教學已經進行了四次改革,在課程設置上做了較大的調整。從2007年9月的新學期開始,對修讀大學英語的所有學生實行分級教學,分為A、B、C三級。一年級開設基礎課,從二年級開始,統(tǒng)一在A班的精讀課中加入專項翻譯教學和寫作教學,B班和C班則以課本為主。從2010年9月的新學期開始,分A、B班進行教學活動,加入網絡聽力自主學習。在實施大學英語教學的兩個學年里,前面三個學期進行基礎課教學,第四個學期針對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學生實施通識課程教學,學生選修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其中包括大學英語實用翻譯精品課程。從2011年9月的新學期開始,大體上延續(xù)原有的課程設置,但稍做改動。其中第一、二學期進行基礎課教學;第三、四學期針對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學生實施拓展課程教學,學生選修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包括大學英語實用翻譯精品課程等。而從2012年9月開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打破四級限制,只要對翻譯感興趣的學生,在二年級都可以自由選擇實用翻譯精品拓展課程。
大學英語實用翻譯精品課程從英漢、漢英翻譯的一般規(guī)律和原則出發(fā),傳授學生基本的翻譯理論和常用翻譯的方法、技巧,并結合不同文體的文本,進行翻譯練習實踐,注重培養(yǎng)扎實的英漢互譯能力。其中包括:翻譯基本理論介紹、翻譯技巧詳細介紹(詞/短語/句及篇章)、各類文體的翻譯、翻譯實踐(英譯中/中譯英)、拓展材料閱讀(文章/影片)。作為大學英語課程的拓展教學,從開設兩年的情況看,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對于翻譯精品課程非常感興趣,學生大都認為學好翻譯對他們學習自己的專業(yè)很有好處。
2.大學英語實用翻譯的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在經過多次改革之后,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進步,但是思維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所以,即使教師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出了異議,在教學實踐中也還是不自覺地繼續(xù)延用自己已經熟悉的方式。筆者通過隨機采訪學生,對此做了總結。
首先,授課的方式是以教師授課為主。在大學英語實用翻譯的課堂上,教師采用的是PPT,一塊黑板、一本教材和一張嘴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要講解的內容幾乎全都寫在PPT上,在課堂上,教師一張一張翻下去,偶爾翻閱一下教材,整節(jié)課上幾乎都是教師的聲音。學生的任務則是做筆記,筆記寫得越多,似乎就會學得更好。這樣的授課方式,教師很有把握,因為能很好地掌控整個課堂,而學生也很習慣,因為只要動手、動筆卻不用動口、動腦筋。這種教學方法與模式實際上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知識的傳授,譬如增譯、減譯、改譯等技巧,學到的往往是概念,然后老師給出例句說明這些概念,而沒有空閑去思考這些技巧的來龍去脈(劉曉民,劉金龍,2013)。學生為了學習而學習,結果可能是學藝不精,甚至什么都沒有學會。
其次,授課的內容是以人文社會知識為主。人文社會科學是人文科學(humane studies)和社會科學(social studies)的總稱,也就是人們通常稱呼的“文科”,它包括了文學、歷史、政治、經濟、法律、教育、語言等學科。大學英語實用翻譯教學的這一特殊性應該與英語專業(yè)的學科性質有關。英語專業(yè)屬于文科類學科,在英語專業(yè)的翻譯課上,學生接觸以文學類題材的篇章居多。而英語專業(yè)的選修課也主要以人文社會知識類為主,包括英美文學、影視欣賞、英美國家概況、商務英語等。所以英語教師在選擇授課內容時,會不自覺地講授他們所熟悉的內容,并指導學生學習。這樣的課程內容會吸引文科類的學生,而相對的理工科學生就會覺得與自己專業(yè)無關的課程是不需要花時間學習的。事實證明,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很多理工科的高年級課程都涉及英文原版書籍的閱讀,沒有很好的專業(yè)知識和翻譯能力是無法看懂的,這樣對于他們的學習就會造成很大的障礙。
再次,鞏固知識的方式是以翻譯作業(yè)為主。作業(yè)是中國教師認為最有效的一種鞏固知識的方式,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大多數教師都認為“多做練習對于學習是有幫助的”。目前,大學英語實用翻譯精品課程的課堂教學步驟是老師講、學生記、做作業(yè)、改答案。課程中每一個章節(jié)都有很多的練習需要完成,獨立完成或團隊合作。如果時間允許,老師就會在課堂上進行口頭或筆頭的翻譯實踐,因為與課堂知識緊密聯(lián)系,所以看上去學生的學習情況良好。但是這些練習被布置成作業(yè)后,就會發(fā)現(xiàn)老師在課堂上教的知識都是無用的,學生會按照自己的想法想當然地翻譯,并且自我感覺良好。然后在教師講評作業(yè)的時候,逐字逐句地核對并機械地根據教師所講述的參考答案改正作業(yè)中的錯誤。這種以改錯為教學方式,將參考譯文作為翻譯課的最終目標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嚴重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向士旭,2011)。
3.大學英語實用翻譯的教材使用與建設。
教材是教學的關鍵,能夠指導教學有序地進行。目前,專門針對大學英語翻譯精品課程的教材為數極少,從理論上說,沒有系統(tǒng)的翻譯教材,課程就無法開設;從實踐的角度看,沒有教材,學生的頭腦中就無法形成系統(tǒng)的翻譯理論的概念,無法正確運用翻譯技巧。筆者所在高校從2007年開始改革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增加了翻譯技巧的訓練教學,但僅以PPT作為教學資源。結果發(fā)現(xiàn),沒有教材的課堂是空洞的,學生無法從教師的言語中找到理論的依據,無法理清思路,也就無法發(fā)現(xiàn)和改正錯誤,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意識到教材的重要性,以及課程的發(fā)展,從2008年起,學校開始著手籌備大學英語實用翻譯課程的教材,教材要求以實用為原則,并結合我校所開設的學科專業(yè),取材廣泛,信息量大。這樣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專業(yè)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內容上課,減少教師的備課量,提高翻譯課程的教學質量。在2010年針對大學英語再一次改革后,《大學英語實用翻譯》(曲文燕等,2011)一書被列為大學英語實用翻譯精品課程的使用教材,一直沿用至今,該教材于今年即將改版,在原有基礎之上修改充實。
4.大學英語實用翻譯的教師團隊及測試評估。
由于大學英語實用翻譯精品課程是作為一門針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新課程,師資力量并不強大。經筆者調查顯示,在實用翻譯的教師團隊中,高職稱和高學歷的教師比例少,而且沒有翻譯專業(yè)的教師從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工作。很多教師感到雖然在大學中研修過翻譯課,但由于并不是翻譯專業(yè)出身,缺乏系統(tǒng)的翻譯理論知識,加上所學的專業(yè)不同,知識面有限,教師之間缺少溝通和交流,從而難以保證教學效果。
大學英語實用翻譯教學的測試以上課所講授的內容為主,測試題均為主觀題,包括詞組、句子及段落篇章的英漢互譯,要求學生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翻譯技巧并結合上下文的語境進行翻譯。事實上,學生在翻譯句子時,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翻譯的。但是因為翻譯沒有唯一的標準參考答案,教師閱卷的尺度會適當放松,只要答案意思完整、語法正確,基本上就能得到較高的分數。當然,大學階段的任何測試都不會僅以卷面成績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還要考慮其他諸多因素,如出勤、作業(yè)等。教師按照比例計算,最后得出每一位學生的總評成績。
三、針對大學英語實用翻譯教學現(xiàn)狀的思考
1.提高對翻譯教學的認識,深化翻譯教學研究。
翻譯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語言能力是翻譯的基礎。要學好翻譯,首先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言知識,了解語言的構造,然后學習有關的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并運用于實踐,理解鞏固。筆者經過調查發(fā)現(xiàn),所有的大學英語教師都認為翻譯課是培養(yǎng)學生外語語言能力的重要課程,是必需的。但是他們對于應該如何加深學生對翻譯學習的認識,以及如何改革翻譯教學現(xiàn)狀等問題,卻沒有任何有建設性的建議。學生認為英語好就等于翻譯好,大多數教師對于翻譯教學的研究也只是泛泛而談,缺乏系統(tǒng)性,這些現(xiàn)象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翻譯教與學水平的提高。所以,筆者認為提高翻譯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應該是加強翻譯精品課程的建設,樹立正確的教學指導思想,完善課程設置,改革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材內容,培養(yǎng)師資力量,使得翻譯教學擺脫目前不容樂觀的狀況,逐步向科學化、系統(tǒng)化的方向邁進。在翻譯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踐,同時要注意來自語言、文化、社會、意識形態(tài)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讓學生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舉一反三。另外,教師還要開展翻譯教學研究,借鑒國內外已有的經驗成果,組織有針對性的研討,交流經驗,取長補短,為翻譯教學的發(fā)展提供各種有利的條件和環(huán)境。
2.改革翻譯教學評價方式,建構信息反饋體系。
翻譯教學評價是對翻譯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以及“教與學”的效果進行價值判斷的系統(tǒng)過程。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獨白式”的評價禁錮了學生的翻譯思維,束縛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因此,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譯課堂中,要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李冬婷,2011)。在學生完成翻譯練習后,首先進行學生自評和同伴互評,鼓勵學生作為閱讀者和評價者,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看法,傾聽別人的意見。然后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和爭論進行分析,彼此交流,尋找最恰當的解決辦法。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把翻譯理論和技巧融入學生的翻譯練習中,并適時給予評價和反饋,學生通過反思和討論,修正錯誤觀點,全面整合所學到的知識,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對譯文評價的準確率及實際翻譯水平。整個教學—評價—反饋的過程,要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和層次性,能夠讓學生拓寬思路,提高興趣,促進師探索實踐,因材施教。
3.培養(yǎng)學生語言綜合能力,強化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要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不但要加強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訓練,譯也是不能缺少的部分。但是因為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不合理,以及在大學英語測試中相對弱化了翻譯能力的考核等因素,學生對于翻譯課程的認識不足,對于翻譯學習的態(tài)度有失偏頗。一個學生翻譯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他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強弱。學生要想完整準確地理解英語原文,在增加詞匯量的基礎之上,還要了解英語語言的文化背景和語境語義。通過廣泛閱讀英語的相關文化,掌握其底蘊和內涵,以及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在深入理解英語原文之后,運用已經掌握的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知識,將不同題材和體裁的英語文章用正確的漢語表達出來,不但要格式正確,最重要的是要意思完整,不能有歧義,甚至誤譯。翻譯理論家譚載喜曾說:“對于譯者來說,沒有兩種文化的對比知識,就無從談起語言文字的正確理解和表達?!保ㄗT載喜,1999)由此可見,翻譯的實質是文化與文化的交流,在翻譯過程中,文化背景知識是絕對不能忽略的。所以,在翻譯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習者對文化現(xiàn)象進行分析、解釋,探索不熟悉的文化內容,跨文化教學應該引入到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之中(鮑東梅,2013)??傊?,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甚至在課余時間里,不斷從各方面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還要有意識地豐富學生的英漢跨文化知識,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和實際交際能力。
四、結語
新一輪的大學英語等級考試改革凸顯了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規(guī)定了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生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并對翻譯能力制定了量化的標準。大學英語實用翻譯精品拓展課程作為大學英語精品課程的探索和實踐,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培養(yǎng)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翻譯能力也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每一位教師和學生都要提高對翻譯教學的認識,加強對翻譯教學的探索研究,積極面對各種問題和挑戰(zhàn),為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翻譯能力提供有利的資源和條件。
參考文獻:
[1]鮑東梅.大學英語翻譯實踐探索[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1).
[2]蔡基剛.重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J].中國翻譯,2003(1).
[3]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高等學校本科用)[S].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李冬婷.建構主義視域下的翻譯教學評價方式的革新[J].梧州學院學報,2011(5).
[5]劉曉民,劉金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問題與對策[J].山東外語教學,2013(5).
[6]曲文燕等.大學英語實用翻譯[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7]譚載喜.新編奈達論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8]向士旭.建構主義視野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實踐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4).
[9]于淼.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教學的重要性[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4).
[10]朱慶.培養(yǎng)與提高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翻譯能力——談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重要性與可行性[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6).
基金項目:
(1)本文為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的橫向課題“大學英語精品課程群構建與實施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RH1309005)的研究成果。
(2)本文為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課題“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翻譯課堂上的合作反饋研究”(項目編號:Y201430980)的部分研究成果。
(3)本文為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課題“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學英語提高階段課程建設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Y201431003)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