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同+郭秋琴
[摘 要]從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前夕的七屆七中全會起,在二十年時間內(nèi),毛澤東曾七次對鄧小平作出評價,這是十分少見的,可以看出毛澤東是非常器重鄧小平的,由此給予了我們很多重要啟示。
[關鍵詞] 中央領導集體;培養(yǎng)造就接班人;毛澤東評論鄧小平;重要啟示
[中圖分類號] A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928X(2014)09-0005-03
鄧小平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是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他把畢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獻給了中國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一
鄧小平堅信馬克思主義,忠誠于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品德高尚,善于團結人,全局觀念強,領導智慧和領導才能出眾,不論是在軍隊、在地方或是在中央工作,都做出了突出成績,因而深受黨中央和毛澤東的賞識。據(jù)筆者從《毛澤東文集》、《毛澤東傳》等著作中查閱到的歷史資料,僅建國以后毛澤東在黨的重要會議上或重要的外交場合,就曾多次對鄧小平給予很高評價,比較著名的有下述七次:
1956年9月13日,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七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給予鄧小平這樣的評價:“我看鄧小平這個人比較公道,他跟我一樣,不是沒有缺點,但是比較公道。他比較有才干,比較能辦事。你說他樣樣事情都辦得好呀?不是,他跟我一樣,有許多事情辦錯了,也有的話說錯了;但比較起來,他會辦事。他比較周到,比較公道,是個厚道人,使人不那么怕。我今天給他宣傳幾句。他說他不行,我看行。順不順要看大家的輿論如何,我觀察是比較順的。不滿意他的人也會有的,像有人不滿意我一樣。有些人是不滿意我的,我是得罪過許多人的,今天這些人選我,是為了顧全大局。你說鄧小平?jīng)] 有得罪過人?我不相信,但大體說來,這個人比較顧全大局,比較厚道,處理問題比較公正,他犯了錯誤對自己很嚴格。他說他有點誠惶誠恐,他是在黨內(nèi)經(jīng)過斗爭的。”[1]
1957年11月在莫斯科的時候,毛澤東對時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講自己不想當主席。赫魯曉夫問他,由誰來接班呢,有這樣的人嗎?毛澤東說,有,我們黨內(nèi)有好幾位同志完全可以,都不比我差。第一個是劉少奇,第二是鄧小平、周恩來。談到鄧小平的時候,毛澤東講,這個人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是我們黨內(nèi)難得的一個領導人才。對此,赫魯曉夫在多年后仍記憶猶新,他回憶道:“唯一一個毛似乎贊許的同志是鄧小平。我還記得毛曾經(jīng)指著鄧對我說:‘看見那邊那個小個子了嗎?他非常聰明,有遠大的前程。我對這個鄧小平一無所知。中國人民勝利以后,我曾幾次聽到有人提起他的名字,但在此以前則從未聽說過他。”[2]赫魯曉夫第一次與鄧小平打交道是在1956年處理匈牙利事件時,當時,他就領教過鄧小平的能力。兩年后,赫魯曉夫在向毛澤東談到他初次見到鄧小平時的情景苦笑著說:“是啊,我也感覺到這個人很厲害,不好打交道。他觀察問題很敏銳?!盵3]
1972年1月10日,毛澤東又一次對鄧小平作出評價。當天,中共中央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為陳毅元帥舉行隆重的追悼儀式,毛澤東本人也拖著病弱的身體參加了追悼會。這天,在八寶山火化場休息室里,毛澤東對陳毅的夫人張茜和在座的領導干部講了很多意味深長的話。在談話時,毛澤東提到了鄧小平,說鄧小平是人民內(nèi)部矛盾,并把鄧小平和當時任政治局委員的劉伯承并列在一起。在場的周恩來馬上示意陳毅的子女,把毛澤東對鄧小平的評價傳出去,為鄧小平的早日復出廣造輿論。[4]
1972年8月,毛澤東在一個批示中,對鄧小平的歷史貢獻重新作了肯定。8月3日,鄧小平再次致信毛澤東。8月14日,毛澤東在鄧小平8月3日的來信上批示:“請總理閱后,交汪主任印發(fā)中央各同志。鄧小平同志所犯錯誤是嚴重的。但應與劉少奇加以區(qū)別。(一)他在中央蘇區(qū)是挨整的,即鄧、毛、謝、古四個罪人之一,是所謂毛派的頭子。整他的材料見《兩條路線》、《六大以來》兩書。出面整他的人是張聞天。(二)他沒歷史問題。即沒有投降過敵人。(三)他協(xié)助劉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戰(zhàn)功的?!蓖?,周恩來批示汪東興“立即照辦”。當晚,周恩來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達毛澤東的批示內(nèi)容。[5]
1973年12月15日上午,鄧小平出席毛澤東主持召開的有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北京、沈陽、濟南、武漢軍區(qū)負責人參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上,毛澤東介紹鄧小平說:我們現(xiàn)在請了一位總參謀長。他呢,有些人怕他,但是辦事比較果斷。他一生大概是三七開。你們的老上司,我請回來了,政治局請回來了,不是我一個人請回來的。他還對鄧小平說:你呢,人家有點怕你,我送你兩句話:柔中寓剛,綿里藏針。外面和氣一點,內(nèi)部是鋼鐵公司。過去的缺點,慢慢地改一改吧。不做工作,就不會犯錯誤。一做工作,總要犯錯誤的。不做工作本身也是一個錯誤。[6]
1973年12月21日下午,鄧小平出席中共中央軍委會議。毛澤東談到鄧小平說:鄧小平現(xiàn)在是中央政治局委員,軍委委員了。他呢,我喜歡他,有些人有點怕他。打起仗來呢,此人還是好人?。7]
1975年4月18日至26日,金日成率朝鮮黨政代表團訪問中國。當時,鄧小平已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18日下午,鄧小平陪同毛澤東會見金日成和朝鮮黨政代表團。毛澤東向客人介紹并稱贊鄧小平,說:我不談政治,由他來跟你談了。此人叫鄧小平,他會打仗,還會反修正主義,紅衛(wèi)兵整他,現(xiàn)在無事了。那個時候打倒了好幾年,現(xiàn)在又起來了。我們要他。[8]
二
可以看出,毛澤東是非常器重鄧小平的。究竟應該如何正確看待毛澤東對鄧小平的多次評價呢?筆者認為,至少給我們以下三點重要啟示:
一是毛澤東高瞻遠矚,從維護黨中央領導集體的長期性、穩(wěn)定性、權威性的角度,亦即黨中央領導集體接班的角度來評論鄧小平的。在毛澤東看來,黨中央主要領導人的接班人,不是一個,也不是兩個,可以是兩三個。他一直認為,鄧小平的領導才能和高尚的品德,是黨中央領導集體接班的最理想的人選之一。這樣說的根據(jù)何在?根據(jù)之一:1956年9月13日,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七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的講話。毛澤東說:“黨章上現(xiàn)在準備修改,叫做‘設副主席若干人。一個主席、一個副主席,少奇同志感到孤單,我也感到孤單。一個主席,又有四個副主席,還有一個總書記,我這個‘防風林就有幾道?!盵9]這段話涵義極為深刻,并要超前籌劃部署。就是說,鑒于斯大林沒有安排好接班人的教訓(雖在1952年黨的十九大把馬林科夫推向前臺,讓他作黨代表大會的報告,但馬林科夫并未站穩(wěn)腳跟,而在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魯曉夫通過非正常手段上了臺,當了蘇共中央第一書記),黨中央主要領導必須高度重視接班人問題,要解決好黨中央領導的新老交替。誰來接班呢?毛澤東在“講話”中接著分析說:“同時,多幾個人,工作上也有好處。設總書記完全有必要。我說我們這些人,包括我一個,總司令一個,少奇同志半個(不包括恩來同志、陳云同志跟鄧小平同志,他們是少壯派),就是做跑龍?zhí)坠ぷ鞯?。我們不能登臺演主角,沒有那個資格了,只能維持維持,幫助幫助,起這么一個作用?!盵10]這段話是說,黨中央主要領導的接班人不是一個,也不是兩個,而是三個,即周恩來、陳云和鄧小平,正是從接班人的角度,毛澤東在這次講話中對鄧小平、陳云加以評述的。根據(jù)之二:毛澤東并不堅持“主席終身制”,準備在適當時候就要交班,把權力交給合適的同志。他在黨的七屆七中全會上講了這樣一段話:“你們不要以為我現(xiàn)在在打退堂鼓,想不干事了,的確是身體、年齡、精力各方面都不如別人了?!薄拔沂菧蕚淞说?,就是到適當?shù)臅r候就不當主席了,請求同志們委我一個名譽主席。名譽主席是不是不干事呢?照樣干事,只要能夠干的都干。”[11]這是毛澤東的內(nèi)心話,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真想那么做。根據(jù)就在于:1957年11月在莫斯科與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會談的時候,毛澤東就對赫魯曉夫講自己不想當主席。赫魯曉夫問他,由誰來接班呢,有這樣的人嗎?毛澤東說:有,我們黨內(nèi)有好幾位同志完全可以,都不比我差。第一個是劉少奇,第二是鄧小平、周恩來。談到鄧小平的時候,毛澤東講,這個人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是我們黨內(nèi)難得的一個領導人才。除領導才能、領導水平、道德品質(zhì)以外,年齡也是考慮接班人的因素之一,劉少奇、周恩來都生于1898年,比毛澤東小5歲,而鄧小平生于1904年,比毛澤東小11歲,陳云生于1905年,比毛澤東小12歲,所以鄧小平、陳云是接班人更為合適的人選。
二是毛澤東思想敏銳,對鄧小平的經(jīng)歷了解深透,深知其歷史功績,因而評論準確、全面、實事求是,經(jīng)得起歷史實踐的檢驗。比如,毛澤東說:鄧小平“是我們黨內(nèi)難得的一個領導人才”,“他會打仗”,“他協(xié)助劉伯承打仗是得力的有戰(zhàn)功的”,“他顧全大局,比較周到”。毛澤東還說:“我喜歡他,打起仗來呢,此人還是好人??!”事實正是這樣。鄧小平長期在黨內(nèi)和軍隊擔任重要領導職務。遵義會議前夕,他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參加了標志著黨的歷史轉折的遵義會議。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鄧小平和劉伯承一起統(tǒng)率部隊,總是處在戰(zhàn)略全局中的關鍵位置,處在同敵人針鋒相對斗爭的最前線,堅決執(zhí)行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不畏艱險,勇挑重擔。他先后任八路軍129師政治委員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書記,代理北方局書記,主持八路軍總部的工作,開辟和領導華北敵后抗日根據(jù)地。在黨的七大,他被選為中央委員。國內(nèi)戰(zhàn)爭爆發(fā)后,鄧小平先后任晉冀魯豫軍區(qū)政治委員、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書記、中原野戰(zhàn)軍政治委員,他同劉伯承一起率領大軍,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從內(nèi)線作戰(zhàn)轉向外線作戰(zhàn),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戰(zhàn)爭全國性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在戰(zhàn)略決戰(zhàn)階段,根據(jù)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決定,鄧小平擔任統(tǒng)一指揮中原野戰(zhàn)軍和華東野戰(zhàn)軍的總前委書記和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一書記,他同這兩個野戰(zhàn)軍的領導同志一起,領導了三大戰(zhàn)役中規(guī)模最大的淮海戰(zhàn)役,領導了渡江戰(zhàn)役,解放南京、上海及東南諸省,宣告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覆滅。然后他又和劉伯承一起率部進軍大西南,參加領導了和平解放西藏,完成中國大陸的解放。正如江澤民所說:“鄧小平同志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赫赫戰(zhàn)功?!盵12]
又比如,毛澤東說:鄧小平“非常聰明,比較有才干,比較能辦事、會干事”;又說:他“比較周到,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處理問題比較公正,是個厚道人?!边@方面的事例是很多的,筆者僅舉在黨內(nèi)重大斗爭問題上鄧小平的原則立場說明之。高、饒事件是我們黨掌握全國政權、成為執(zhí)政黨以后第一次重大的黨內(nèi)斗爭。1952年7月鄧小平調(diào)入中央工作后不久,便經(jīng)受了這次同高崗、饒漱石反黨聯(lián)盟斗爭的考驗。
三是毛澤東堅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并且在自我批評的基礎上,對鄧小平既講優(yōu)點、功績,又講缺點和不足。這樣循循善誘,當事人易于接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絕對找不出沒有缺點或錯誤的完人。即使是領袖人物也是這樣。毛澤東經(jīng)常講,不犯錯誤的黨,不犯錯誤的人,不犯錯誤的領導是沒有的。所以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七中全會上評論鄧小平時指出:“他跟我一樣,有許多事情辦錯了,也有的話說錯了?!薄安粷M意他的人也會有的,像有人不滿意我一樣。”“他犯了錯誤對自己很嚴格?!盵16]可見,毛澤東對鄧小平的要求是很嚴格的。這就是說,鄧小平有缺點,有錯誤,歷史上也犯過錯誤。其實這是客觀存在的。鄧小平就經(jīng)常地不止一次地講自己的弱點、缺點和錯誤。比如,1980年8月,鄧小平會見意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時,奧琳埃娜問:你對自己怎么評價?鄧小平回答:“我自己能夠對半開就不錯了。但有一點可以講,我一生問心無愧。你一定要記下我的話,我是犯了不少錯誤的,包括毛澤東同志犯的有些錯誤,我也有份,只是可以說,也是好心犯的錯誤。不犯錯誤的人沒有。不能把過去的錯誤都算成是毛主席一個人的?!盵17]
參考文獻:
[1][9][10][11][16]毛澤東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1-112.110.111.111.111-112.
[2][3]鄧小平與外國首腦及記者會談錄[M].北京:臺海出版社,2011.139.138.
[4]鐘文,鹿海嘯.百年小平(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353-354.
[5][6][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1960-1961.1991-1992.1993.
[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36.
[12]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17-2319.
作者孫道同系第二軍醫(yī)大學教授、蘇州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郭秋琴系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 責任編輯:姚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