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桂梅
(云南省耿馬縣人民醫(yī)院,云南耿馬 677500)
超聲對2型糖尿病患者頸部及下肢動脈病變的診斷作用分析
賀桂梅
(云南省耿馬縣人民醫(yī)院,云南耿馬 677500)
目的探討和分析超聲檢查對2型糖尿病患者頸下部及下肢動脈病變的診斷特點及價值。方法選取于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為研究對象,記該組患者為觀察組,其中檢查頸部動脈及下肢動脈分別有55例和69例;同時選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非糖尿病患者131例為對照組,其中檢查頸部動脈和下肢動脈分別60例和71例,分析和對比兩組患者血管壁、血管形態(tài)、有無斑塊、IMT(血管壁內中膜厚度)、血管狹窄等情況。結果觀察組124例對象,其頸部血管、下肢動脈血管IMT出現(xiàn)異常增厚,且該組血管腔內出現(xiàn)硬化斑塊、狹窄或閉塞的幾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上述指標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下肢動脈出現(xiàn)粥樣硬化病變多呈現(xiàn)為彌漫性和多節(jié)段性,主要分布在雙側,而管腔狹窄、閉塞引發(fā)的遠端受累動脈主要為脛后動脈、脛前動脈、足背動脈等最明顯,而對照組下肢動脈病變主要呈現(xiàn)得單發(fā)性、局灶性。結論超聲檢查能有效診斷出2型糖尿病患者頸部動脈和下肢動脈的病變情況,其對預防及治療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型糖尿病;頸部動脈;下肢動脈;超聲診斷儀;病變
2型糖尿病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免疫性疾病,其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且隨著病況的發(fā)展,會誘發(fā)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同時,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以及生活水平的上升,肥胖癥的發(fā)生率呈現(xiàn)一定的增長趨勢,這同時導致糖尿病發(fā)生率也隨之上升;而臨床血管發(fā)生粥樣硬化而引發(fā)腦血管病、冠心病以及其他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臨床上對糖尿病患者血管病變進行早期檢查,評估其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并采取相應措施預防,是降低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手段。本文通過借助超聲診斷儀對2型糖尿病患者頸部動脈和下肢動脈病變進行檢查,并對影像學檢查資料進行分析,以便加深對2型糖尿病的認識,為臨床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病變提供相關的參考依據(jù),現(xiàn)將資料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為研究對象,記該組患者為觀察組,其中55例檢查頸部動脈,男38例,
女17例,年齡40-68歲,平均年齡(55.3±4.2)歲,病程1-22年,平均病程(5.5±2.7)年;32例無明顯癥狀,頭痛、頭暈輕重不一者21例,視力障礙2例;另外69例檢查下肢動脈,男45例,女24例,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56.7±3.9)歲,病程1-21年,平均病程(5.2±2.5)年;44例下肢無明顯癥狀,下肢出現(xiàn)輕重程度不一的發(fā)涼、發(fā)麻、靜息痛等癥狀者22例,另外足趾潰瘍和壞疽分別為2例和1例。觀察組124例患者病癥診斷標準均與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規(guī)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相符合。同時選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非糖尿病患者131例為對照組,其中檢查頸部動脈和下肢動脈分別60例和71例。且觀察組和對照組在高血脂、高血壓以及其他等一般資料上均無明顯差異性(P>0.05),有可比性。
1.2 診斷儀器及方法
1.2.1 儀器 本組研究中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為東芝Xario SSA-660A,其中探頭頻率設定在7.5-12.0MHz之間。
1.2.2 方法 患者在接受超聲診斷儀檢查時,依據(jù)患者血管的實際情況,調整探頭掃描深度,適量調整增益和聚焦,以便使得掃描獲得的圖像效果最佳。讓患者保持仰臥位,使得頸部雙側動脈、頸內動脈、脛后動脈、脛前動脈等充分暴露在探頭下;在血管中央放置取樣容積,保持血流與聲束夾角維持在60°以下。觀察管腔內徑時采取二維超聲,記錄IMT,觀察是否存在斑塊,若存在,記錄斑塊形態(tài)、位置以及回聲特點;觀察管腔是否出現(xiàn)狹窄、閉塞等癥狀,并觀察血管壁是否光滑;隨后采取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血管腔內血液信號強度,分析充盈情況及其頻譜形態(tài)。
1.3 判斷標準
正常:血管壁IMT小于1mm時,超聲提示血管腔內血液流動情況良好,并未堵塞等癥狀,且充盈,同時下肢動脈頻譜檢查呈現(xiàn)為三項波;病變:IMT超過1mm,其中頸部動脈分叉處IMT超過1.2mm,血管壁毛糙,且存在粥樣斑塊,管腔狹窄、堵塞等癥狀,同時血流速度減緩,頻譜形態(tài)異常,或管腔內血流信號消弱或不存在;為避免診斷誤差,數(shù)據(jù)均重復測量3次,取平均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兩組間血管病變陽性率對比采取Fisher確切概率法;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頸部動脈血管病變陽性率對比
檢查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頸部動脈出現(xiàn)粥樣硬化斑塊、管腔狹窄的幾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超聲檢測顯示血管病變陽性率為87.27%,對照組超聲診斷顯示陽性率為33.33%;兩組間上述指標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對比見下表1。
2.2 兩組間下肢動脈病變陽性率對比
觀察組下肢動脈出現(xiàn)粥樣硬化斑塊、血管狹窄、堵塞幾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該指標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間詳細對比見下表2。
表1 兩組患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陽性率情況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下肢動脈病變陽性率的對比[n(%)]
臨床上,頸部動脈和下肢動脈發(fā)生病變屬于作為糖尿病中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其也是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誘發(fā)早期血栓形成,導致血管狹窄、閉塞等癥狀,進一步發(fā)展成為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因此,臨床上對糖尿病頸部動脈及下肢動脈的早期檢查和診斷對于控制患者病情,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有著積極的意義。
臨床上,頸部血管病變會累及頸總動脈及其分叉處以及頸內動脈近端,而上述幾處動脈血流剪切力較小,容易形成動脈粥硬化斑塊,進而導致動脈狹窄,造成腦缺血;而下肢動脈病變會累及下端遠端動脈,尤其足背動脈粥硬化發(fā)病極高,進而使得遠端供血束細小,管腔狹窄,血流加速,嚴重時導致下肢供血不足等癥狀。本文研究中,對觀察組頸部動脈進行超聲診斷,檢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頸部IMT增厚,且血管管腔出現(xiàn)輕重程度不一的狹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號顯示存在斑塊處血管充盈不足,且狹窄處血流束變細,血流速度異常增加,并且斑塊分布主要位于頸部總動脈分叉處及起始段。而采取超聲掃描患者下肢動脈,檢查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管腔狹窄、閉塞等癥狀主要集中于遠端動脈血管部位,其中以足背動脈受累較為明顯,這與相關文獻報道內容基本保持一致;同時本組觀察組患者檢出粥樣硬塊以及下肢管腔狹窄以及閉塞的幾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觀察組患者頸部不存在管腔閉塞癥狀,這可能與頸部動脈管腔較寬,血流速度較快、斑塊容易脫落有關。
同時,本文研究還發(fā)現(xiàn),2型糖尿病患者在超聲診斷下檢出頸部或下肢動脈病變陽性率,但其臨床上并未感覺到明顯的不適和相應的臨床癥狀,同時觀察組55例患者上述動脈檢出IMT并非單純性增厚,且伴隨明顯的板塊形成,這說明超聲診斷提升動脈粥樣硬化陽性率明顯高于臨床表現(xiàn),尤其是下肢動脈出現(xiàn)管腔狹窄、管腔閉塞的癥狀較為嚴重,但患者下肢卻并未表現(xiàn)出明顯的臨床癥狀,這可能與患者病程長短、遠端血液的側支循環(huán)有聯(lián)系。
綜上所述,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其頸部或下肢動脈出現(xiàn)病變的可能性較高,但卻并未表現(xiàn)臨床癥狀,而超聲診斷對動脈粥樣硬化陽性檢測率較高,對預防及治療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M].1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9:1058.
[2]陳蕓,梁銀婷,王丹軍,等.頸總動脈超聲與冠脈造影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1(02):152-154.
[3]謝文生,劉華楠,李梅,等.2型糖尿病周圍動脈病變超聲診斷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20):45-46.
論著/周圍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