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馬玉娟 劉海濤
摘 要: 游戲是幼兒生活中主要的活動形式,而角色游戲是游戲中的一種典型,指幼兒通過平時生活中的積累,發(fā)揮想象力,在游戲中扮演角色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生活。角色游戲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有深遠影響,而要很好地組織角色游戲,從而促進幼兒發(fā)展,幼兒教師的工作至關重要。本文在觀察了一定角色游戲活動的基礎上,指出幼兒教師在角色游戲組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相應策略。
關鍵詞: 角色游戲 教師組織 問題 解決策略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平時生活中的體會與積累,發(fā)揮想象力,在游戲中扮演角色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生活的一種典型的游戲形式。角色游戲以其貼近生活、靈活多變的特點深受廣大兒童的喜愛,但是角色游戲的開展是與教師的有效組織和引導分不開的,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關注程度的提高,幼兒教師對幼兒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自身教育能力在不斷提高,但是在幼兒園角色游戲的組織工作中,教師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此提出,希望對幼教事業(yè)的進步有所幫助。
一、角色游戲的特點
角色游戲一般是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在游戲中加入自己的想象,通過運用輔助材料和角色扮演,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生活中的情景的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的典型游戲形式,幼兒喜歡游戲,而在眾多游戲形式中,對角色游戲也是更加偏愛。角色游戲在幼兒兩三歲時產生,在學前晚期達到高峰。角色游戲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必須體驗的游戲形式。角色游戲與其他游戲形式相比有比較突出的特點。
(一)高度的獨立自主性。
角色游戲是幼兒高度獨立自主的游戲活動。對于游戲的主題、情節(jié)都有什么角色,由誰來扮演角色、用什么材料,這些都是按照幼兒自己的意愿、興趣、經驗能力進行的。正是如此,角色游戲過程都是幼兒自愿自發(fā)的,沒有成人的意愿指導與組織。
(二)特殊的想象活動。
想象創(chuàng)造是角色游戲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幼兒的角色游戲是在想象的前提下反映現(xiàn)實社會生活,但是這種反映不僅是機械的反映,而是在反映過程中加入幼兒自身的理解想象與創(chuàng)造。即便是同一個主題,幼兒也會在不同情況下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場景與清節(jié)。
二、角色游戲的結構
幼兒角色游戲的基本結構主要由四方面要素組成:
(一)以人代人。
角色游戲,顧名思義角色是游戲的中心。在游戲中不能缺少的是角色扮演。游戲中的角色一般是幼兒在生活中接觸過的并且十分熟悉的角色,如爸爸媽媽、老師、醫(yī)生、司機等,幼兒在扮演過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創(chuàng)作,不僅發(fā)展了幼兒想象力,而且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幼兒可以真切地體會到扮演的角色在生活中的感受。
(二)以物代物。
很多物品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幼兒在角色游戲過程中需要小道具,如客廳中的小茶具,醫(yī)院里的聽診器,街道上的公交車,這些在幼兒的游戲情境中是非常常見的,但是游戲時不可能獲得真實的材料。幼兒面對此種情景,會用其他一些材料代替游戲中重要的物品,如小椅子可以是公交車,冰棍棒可以做聽診器。而且大多數(shù)時候在不同時間不同情境中,一個物品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同的。小椅子這會是公交車,下一個場景就是大白馬了。游戲中的以物代物要求幼兒的想象力發(fā)展到一定水平,并且對生活中的事物非常熟悉,了解事物特征,并通過加裝飾實現(xiàn)以物代物。
(三)動作和情景的假想。
角色扮演是以動作語言體現(xiàn)的。在游戲過程中并不是將材料一一展示就算完成游戲,幼兒會動手操作玩具,結合語言創(chuàng)設假想的情境,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進行相應的情感體驗。要說明的是幼兒在游戲中的動作不是具體某人的某一具體動作,而是一個概括動作,如售票是售票員的一個行動概括,但是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自由想象與創(chuàng)造。
(四)內部規(guī)則。
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對角色、材料、動作、情景等的想象雖然看上去天馬行空,但是其實幼兒還是追求逼真的表演,并且遵循邏輯原則,使自己的行為和語言符合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如媽媽關心自己的孩子,醫(yī)生負責檢查病人的身體,并且囑咐病人好好吃藥。角色扮演過程中虛構性和真實性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體現(xiàn)生活。
三、教師在角色游戲組織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
角色游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活動形式,首先幼兒參加角色游戲可以自主自愿地參與角色游戲的規(guī)劃與安排,不僅從中體驗到極大快樂,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鍛煉與培養(yǎng)對幼兒的發(fā)展是非常有益的。其次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想象力得到很好發(fā)展,幼兒發(fā)展想象力一方面對之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和運用,另一方面為幼兒以后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再次幼兒通過角色游戲可以很好地發(fā)展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與同伴交往能力。除此之外,可以很好地促進幼兒良好道德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角色游戲是幫助幼兒全面發(fā)展的良好活動形式,但是在幼兒園觀察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幼兒園中的角色游戲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不能很好地發(fā)揮角色游戲的功能。因此筆者通過對幼兒園中幼兒角色游戲開展情況進行觀察并記錄,通過詳細分析觀察記錄發(fā)現(xiàn)角色游戲存在的問題。
(一)角色游戲形式單一,幼兒對此興趣貧乏。
案例一:在觀察幼兒園的區(qū)角活動中,筆者發(fā)現(xiàn)區(qū)角活動開始以后,角色扮演區(qū)幾乎沒有幼兒的身影,后來老師發(fā)現(xiàn)各個區(qū)角的幼兒分布不均衡,有些區(qū)角幼兒過多,便引導幼兒過來進行角色游戲,幼兒們進入角色游戲區(qū)角后沒有表現(xiàn)出激動的情緒,只是對材料進行簡單的觸摸,老師發(fā)現(xiàn)后引導幼兒一起游戲,在老師的引導下大家玩起了媽媽帶生病的孩子去醫(yī)院的游戲。
筆者觀察的幼兒園組織的角色游戲形式陳舊單一,只是以簡單的娃娃家、理發(fā)廳、售票廳、商店等為主題形式,雖然可以由同一主題展開不同情節(jié),但是總歸換湯不換藥,對于幼兒來說沒有新鮮感,隨著社會發(fā)展,幼兒接觸的環(huán)境和過去相比已經大不相同,他們在生活中接觸到的角色也非常豐富,因此單一的娃娃家、理發(fā)廳等情景多次重復已經使得幼兒對于角色游戲缺乏興趣,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不利于幼兒發(fā)展。
(二)角色游戲材料不充足,幼兒活動受到限制。
角色游戲中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需要各種來源于生活的模型、器具等,但是由于幼兒園經費不足或教師不能提前做好充分準備,不能很好地預想游戲發(fā)展程度,所以用于角色游戲的材料非常匱乏,幼兒園中角色游戲的材料只是簡單的幾種,而且看上去非常簡單,這就造成游戲背景簡陋而單一,很多材料不夠形象生動,情節(jié)發(fā)展時沒有相應材料供給適用,幼兒需要什么都找不到合適的材料進行以物代物,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的發(fā)展,使幼兒的思維停留在眼前情境中,不能繼續(xù)拓展更為復雜的情節(jié),不利于角色游戲有效進行。
(三)與其他活動相比,角色游戲中教師缺乏對幼兒的指導。
很多老師認為,角色游戲應該以幼兒為主體,所以放任幼兒自由結伴活動,給予幼兒高度自主,很少進行干預,只是站在一邊等候活動結束或干脆離開游戲現(xiàn)場趁機完成其他工作,而不會過多注意活動內容和形式,甚至有時候幼兒在游戲時遇到問題需要教師的幫助,主動呼喚教師時,教師由于忙于自己的工作而應付了事,不會和幼兒過多交流和互動,這些都使得幼兒看似是在游戲,可是能力水平沒有很好地向前發(fā)展,角色游戲沒有體現(xiàn)出本身的意義所在。
案例二:游戲開始了,幼兒們自由結組進行游戲,老師在辦公桌完成之前沒有做完的手工。幾個幼兒一開始一起玩去家里做客的游戲,進行了大概五分鐘左右,其中扮演爸爸的孩子在一邊摳道具的袋子,過了一會“媽媽”和“孩子”還有“客人”也一起加入摳袋子的行列。老師在一邊一直沒有注意到這邊的情況,過了一會兒,其他組的小女孩去老師那告狀,說他們不玩在那摳壞了玩具,老師沒有離開自己的座位,而是在椅子上看著他們,讓他們不要摳袋子繼續(xù)好好玩游戲。
案例中老師不能在幼兒游戲中做好觀察,而是趁這個機會完成自己的工作,對于幼兒的需求完全不知,更不用提根據(jù)不同幼兒采取不同的手段方式進行引導了。角色游戲雖然要以幼兒的自主選擇為主,但并不是說教師就可以放任幼兒,自己幾乎不了解情況,這對幼兒來說進行所謂的角色游戲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四)教師注重幼兒的常規(guī)教育,忽視情感交流。
部分教師幼兒進行角色游戲時,是會和幼兒交流的,但是他們交流的大多是向幼兒傳授品德和習慣上的要求,如不能爭搶破壞玩具,不能大聲喊叫,不要追跑打鬧,等等,只是在他們認為幼兒的行為違反成人世界的規(guī)則時,會對幼兒進行管教和控制,而很少心平氣和地融入到幼兒的游戲情境中,和幼兒一起游戲,與幼兒進行親切交流,在適當?shù)臅r候引導游戲情景進一步發(fā)展,拓展幼兒的角色體驗,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在幼兒遇到困難或游戲情節(jié)過于簡單時,也不能很好地激勵幼兒繼續(xù)探索。
(五)角色游戲結束以后缺少幼兒之間的交流與分享。
角色游戲結束以后,教師很少對游戲進程進行評價,也不會組織幼兒彼此交流,教師會做的只是叫幼兒整理游戲場所,最多是對表現(xiàn)好的幼兒提出表揚,對表現(xiàn)不好的幼兒進行批評。這樣幼兒在游戲中的體驗感受或經驗積累得不到疏理,角色游戲似乎成了一個走過場,使角色游戲的組織失去了原本意義,幼兒不會從中有很大收獲。
四、教師很好地組織引導角色游戲的策略
角色游戲是一種對兒童身心發(fā)展十分有益的活動,教師必須開展和加強對幼兒的指導,從材料的準備到幼兒興趣的激發(fā),活動過程中的觀察指導及結束后的適度評價。對幼兒的指導,教師要注意以尊重幼兒主體性為前提,根據(jù)幼兒的年齡、具體的游戲情景、具體的幼兒特征,具體情況具體解決。
(一)從幼兒興趣出發(fā),豐富角色游戲形式。
現(xiàn)如今娃娃家、醫(yī)院、公共汽車等角色游戲形式已經為幼兒所熟悉,幼兒會因為沒有新鮮感而缺乏興趣,不利于角色游戲順利進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采取新情境、新模式進行角色游戲。教師可以將角色游戲與主題活動相結合,既可以使角色游戲更具有連貫性和層次性,同時主題活動更會不斷深入,角色游戲隨著主題活動同步發(fā)展,游戲內容和形式都會發(fā)生變化,這樣幼兒有機會在更多情境中體驗和展示自己,從而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身邊各種資源,如家長資源、社區(qū)資源,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到幼兒的角色游戲中和幼兒一起活動,還可以聯(lián)系社區(qū)申請社區(qū)中類似商店、醫(yī)院等活動場地,帶領幼兒在真實的活動場景中進行游戲,這些因素的引入會給幼兒帶來很強的新鮮感,使幼兒產生濃厚興趣,積極參與到活動中。
(二)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
教師在為幼兒準備游戲材料時要注意為幼兒提前精心準備所需的材料。準備材料過程中要注意所準備材料的豐富性和生動性。因為游戲材料在角色游戲的進行過程中對幼兒思維的發(fā)展、想象力的提高都起著重要作用,幼兒可以通過游戲材料更準確地感受和體驗角色的特點和生活中的事物,豐富幼兒的經驗,激發(fā)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從而引導游戲更好地發(fā)展。而在游戲進程中,幼兒可能會由一個游戲情境發(fā)展到一個新的游戲情境,就會需要新的材料,教師就應進行預先設想,為幼兒準備充足的材料,相反幼兒看見材料更有可能會向新情境發(fā)展,從而豐富幼兒經驗。
(三)教師應在角色游戲中對幼兒進行適當指導。
角色游戲是幼兒的一種主體性活動,幼兒主體性的發(fā)揮與發(fā)展是角色游戲的本質所在,但這并不意味著幼兒角色游戲不需要教師指導,教師只需看護幼兒安全,其他由幼兒自行決定,對幼兒撒手不管。有研究表明,在角色游戲中教師適當對幼兒進行指導有利于游戲目標的實現(xiàn),促進幼兒游戲水平的提升。
幼兒在游戲進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限,所以教師應該在游戲進行時密切觀察幼兒動向,當幼兒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不應盲目立即上前幫助,應該判斷幼兒是否能自行解決遇到的困難,如果可以,則教師不必急于上前指導,可以給幼兒機會自己解決;如果幼兒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應主動對幼兒進行適當引導、啟發(fā),幫助幼兒一起解決困難,繼續(xù)游戲。
幼兒在游戲中對事物的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無法向新的情景發(fā)展,這就需要幼兒教師通過觀察思考,找到適當?shù)臋C會,也可以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用巧妙的方法對幼兒進行適當點撥,借助游戲情境,激發(fā)幼兒興趣,推動游戲向新的情境發(fā)展。
(四)教師應重視情感交流。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一般會更注重糾正幼兒的行為問題和幼兒紀律管理,而很少與幼兒進行感情交流,有研究表明不關注情感交流的互動是缺乏教育價值的。所以在角色游戲中教師應該重視和幼兒的情感交流,要用心關注幼兒,尊重幼兒,對幼兒一視同仁,為他們多提供探索體驗的機會。教師要多對幼兒進行贊揚、鼓勵的正面評價,如果幼兒行為上出現(xiàn)問題,則教師不應訓斥,而應該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耐心的指導幫助鼓勵,使幼兒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喜愛和尊重,從而積極向上發(fā)展。教師還可以以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幼兒行列,與幼兒一起游戲,這樣有利于維持幼兒的興趣,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推動游戲發(fā)展。
(五)游戲操作后要組織幼兒彼此交流分享。
幼兒之間進行交流,把自己在角色游戲過程中的感覺想法或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會使其他幼兒從中受到啟發(fā),不僅可以拓展幼兒思維,豐富幼兒的經驗,還可以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所以教師要在角色游戲結束后組織幼兒進行交流討論,鼓勵幼兒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教師要根據(jù)游戲主題,對游戲進行適當總結與評價,這樣可以幫助幼兒整理自己在角色游戲中的收獲,還可以培養(yǎng)幼兒總結歸納的好習慣。
角色游戲對幼兒作用的發(fā)揮,是建立在一定條件基礎之上的,教師很好地組織角色游戲就是條件之一,所以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角色游戲的組織上存在哪些問題,進行相應改正,從而對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黃進.游戲精神與幼兒教育[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2]于淵莘.主題活動和角色游戲相融和的探索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方建華.中班幼兒角色游戲中新手教師與專家教師指導行為的比較研究.教育探究,2009.03.
[4]孫民從.淺析幼兒角色游戲的年齡特點.學前教育研究,1998.04.
[5]周建平.游戲教學觀論要.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05.
通訊作者: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