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小帝
摘 要:貫徹十八大精神,加強師德建設提高師德水平,是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明確其核心任務、做好常規(guī)工作、著手長遠規(guī)劃幾方面探究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提高師德水平的著力點。
關鍵詞:師德建設;師德水平;著力點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7-0247-02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盵1]認真學習領會、深刻理解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明確高校加強師德建設提高師德水平的必要性,找準著力點,對于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方向,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提高師德水平是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提高師德水平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保證
黨的十八大再次重申了教育的根本任務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并且在對黨的教育方針的闡述中,提出了把立德樹人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教師不僅肩負著傳授文化知識、教授學業(yè)的職責,同時也承載著塑造學生心靈、傳遞社會規(guī)范和引導價值取向的使命。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提高師德水平,是立德樹人的前提,是使我國高等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在高校中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的根本保證。
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提高師德水平,提高了教師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堅持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有機融合,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之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提高師德水平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大學時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在理性上確立的重要階段。大學生的素質特別是思想政治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他們能否健康地成長,直接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直接關系到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前途和命運。在校園互聯網普及的背景下,各種西方思潮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與我們所要倡導的社會共同道德標準不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背道而馳,給大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的選擇、判斷、接受帶來誤導,造成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淡化、理想信念弱化的現象。這些現象的存在迫切要求高等教育打造政治上堅定、業(yè)務上過硬、行動上自覺的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的高校師資隊伍。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指出:“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yè)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大中小學德育工作狀況和億萬青年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盵2]教師課堂教學、實踐指導和生活引導與學生接觸較多,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影響更直接,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導作用。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提高師德水平,使高校教師深入學生,從學生需求層次和實際認知水平出發(fā),通過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引導大學生堅定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展示與提倡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是人們共同的生活理想和需要的價值,從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堅持正確導向,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提高師德水平是提高高校教育質量的根本前提
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3]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因此,衡量高等教育質量的第一標準是人才培養(yǎng)水平。
高校教師隊伍是推動高等教育事業(yè)科學發(fā)展、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提高師德水平,首先能振奮教師的敬業(yè)精神,不計個人得失,敬業(yè)樂教;其次能養(yǎng)成教師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以熱忱嚴謹的教學態(tài)度,精心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再次能產生對學生愛的情感。一個教師愛他的學生,就能在實踐中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總結教育實踐經驗,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研究、探索教育規(guī)律,以適應時代發(fā)展對教師的要求,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達到提高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效果。
二、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提高師德水平著力點探究
(一)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提高師德水平的核心任務是著力堅定理想信念強化育人意識
面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和收入分配形式多樣化,以及社會生活中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呈多樣化態(tài)勢,有的教師滋生功利心,職業(yè)情感和職業(yè)道德淡化,服務意識不強,個別教師甚至師德失范,嚴重影響人民教師的職業(yè)聲譽。因此,必須在高校教師中著力加強教師職業(yè)理想和職業(yè)道德教育,強化育人意識,建立評價和激勵機制,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應創(chuàng)新師德評價機制,提升教師樹立崇高職業(yè)理想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高校應嚴格認真貫徹《教育法》《教師法》《高等學校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規(guī)范從教行為。建立學生評議、教師自評、團隊互評、領導點評的督學督察制度,對師德不合格的教師實行“教師聘任一票否決制”。引導教師把工作當事業(yè),把職責當使命,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其次,創(chuàng)新師德建設激勵機制,提升教師加強師德建設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高校應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獎懲、聘任的首要內容。采取綜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完善考核標準。大力表彰嚴謹治學、立德樹人、清廉從教的老師,嚴懲師德缺失甚至違法違紀的行為。探索師德師風建設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相結合的路子,把高校教師師德作為晉級評優(yōu)、學術交流、專業(yè)深造諸方面的前提條件,使廣大教師努力做到恪盡職守,遵循教育規(guī)律,認認真真教書,扎扎實實治學。
(二)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提高師德水平的常規(guī)工作是著手規(guī)范教師言行強化師表意識
教師從事的是培養(yǎng)人的工作,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重要特征。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必須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不斷加強自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使自己的品行操守成為學生的表率。在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提高師德水平的工作中,應著力規(guī)范教師言行強化師表意識。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重要的影響力,在育人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講授理論,更重要的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為學生提供一種楷模,起到師范作用。
第一,用對事業(yè)的獻身精神感染學生。高校教師在教育崗位上應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進取心,把自己的畢生精力與教書育人的崇高職責聯系在一起,有苦不抱怨,有利不追逐,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學生。第二,用對工作的嚴謹態(tài)度引導學生。教師治學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人格和崇尚科學的精神的確立。第三,要用師愛的情感感召學生。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對學生嚴慈相濟,教學相長,誨人不倦。尊重學生個性,指導學生全面發(fā)展。第四,用發(fā)展的觀念指導學生。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是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教師觀念的更新就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示范。
(三)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提高師德水平的長遠規(guī)劃是著眼提升教師素養(yǎng)強化學習意識
著眼提升教師素養(yǎng)強化學習意識,是夯實國家發(fā)展基石的長效戰(zhàn)略舉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使自己的學識水平、教育教學能力適應時代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范。教師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必須通過學習使自己具有較高的政治思想覺悟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修養(yǎng),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去教育人、塑造人。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質,明確自身發(fā)展的目標,找準實現人生價值的坐標,為發(fā)展祖國的教育事業(yè)做出貢獻。
其次,通過學習提升高校教師道德教育能力的素養(yǎng)。要求深入學生,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吸引力強、具有時代特色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大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指導下產生親和力,主動接受道德教育,在形式新穎的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再次,通過學習樹立終身學習不斷進取的意識。高校教師要學習上一代人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勇氣和智慧,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學習教育崗位德教雙馨的事跡,愛崗敬業(yè),忠于職守,心系學生,高度負責。學習龔全珍同志堅定信念、服務師生的質樸情懷;忠于職守、矢志不渝的執(zhí)著追求;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在學習中發(fā)現不足,在學習中提高素養(yǎng),在學習中創(chuàng)新工作。
——————————
參考文獻:
〔1〕〔3〕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2-11-18.
〔2〕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教育部文件,教師[2005]1號.
〔4〕溫家寶.強國必強教 強國先強教[N].人民日報,2010-9-1.
(責任編輯 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