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 要:英國當代女作家佩內洛普·菲茨杰拉德以其短篇小說集《逃遁的方式》向讀者呈現(xiàn)了10篇反映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不同人物命運的故事。作為當代小說家,其短篇小說故事結局總是出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具有明顯的“歐·亨利式結尾”的特點。作者通過故事開端的系列鋪墊,引導讀者形成對結局的猜想,而故事結局卻又與開端發(fā)展形成對比,從而使讀者對故事人物命運感嘆不已,深化了故事表達“背叛、失望、孤獨、恐懼、誤解與無助”的現(xiàn)代主題,體現(xiàn)了作品的悲劇性、戲劇性或諷刺性的創(chuàng)作特點。
關鍵詞:佩內洛普·菲茨杰拉德;《逃遁的方式》;歐·亨利式結尾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7-0174-02
佩內洛普·菲茨杰拉德(Penelope Fitzgerald, 1916~2000),英國當代女作家,其一生創(chuàng)作發(fā)表了9部小說,1部短篇小說集《逃遁的方式》與個人書信集So I Have Thought of You。《逃遁的方式》收納了作者多年來發(fā)表的10篇短篇小說,反映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人物命運的故事。作為當代小說家,其短篇小說故事結局總是出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俱有明顯的“歐·亨利式結尾”的特點。作者通過故事開端的系列鋪墊,引導讀者形成對結局的猜想,而故事結局卻又與開端發(fā)展形成差異性對比,從而使讀者對故事人物命運感嘆不已,深化了故事“背叛、失望、孤獨、恐懼、誤解與無助”的現(xiàn)代主題,突出了小說喜劇、悲劇或諷刺的效果。
一、歐·亨利式結尾
美國作家歐·亨利因其短篇小說獨特的結尾風格享譽世界,與俄國的契訶夫、法國的莫泊桑齊名,被譽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善于戲劇性地設計情節(jié),埋下伏筆,做好鋪墊,在故事結尾處突然使主人公的命運陡然逆轉,使讀者感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形成獨特的藝術魅力,因此被文學界公認為“歐·亨利式結尾”。借助于“歐·亨利式結尾”,作者表達了對社會中下層人們生活與命運的關注,特別表現(xiàn)了小人物凄慘的人生,以及社會的不公平,體現(xiàn)了他對貧苦人們的同情,因此歐·亨利的小說也被稱為“含淚的微笑”。而“歐·亨利式結尾”作為實現(xiàn)主題的方式并不為歐·亨利獨有,莫泊桑認為的“一連串巧妙地導向結局的匠心組合”同“歐·亨利式結尾”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后的佩內洛普·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說也呈現(xiàn)了明顯的“歐·亨利式結尾”特點,“有種強大的東西在最后通過一個表達或僅僅是一個詞而呈現(xiàn)出來,這成為菲茨杰拉德最為顯著的技巧之一”。借助于歐·亨利的故事結尾,佩內洛普·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說更多地表現(xiàn)了主題的嚴肅性,展現(xiàn)了現(xiàn)當代社會普通民眾在異化社會中的無助與孤獨。
二、《逃遁的方式》的結尾藝術
佩內洛普·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說集以第一篇故事“逃遁的方式”命名,其中的10篇故事收尾都具有“歐·亨利式結尾”的鮮明特點,故事出人意料的結尾使讀者讀后不禁唏噓不止,體現(xiàn)了“作者對普通大眾生活鮮明個性的細膩與幽默理解”。這10篇故事通過不同的結尾方式,在展現(xiàn)人物不同命運的同時表達了作者對普通大眾人生悲劇的同情、驚愕、恐懼或諷刺。
(一)轉向型結尾與喜劇性
轉向型結尾的小說是隨著故事的向前展開與深入,在故事結尾處突然逆轉方向,故事結局與讀者先期猜想的大相徑庭,達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使讀者或驚喜或震撼?!短佣莸姆绞健纷鳛楸竟适录牡谝黄适掳l(fā)生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圣喬治教堂,位于臨海的港灣之上,作為風琴手的愛麗絲獨自一人并沒有被黑暗處藏匿的不速之客嚇到,相反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對從監(jiān)獄逃出自稱“野蠻人”的罪犯不僅沒有防范還主動包匿,提供食物、喬裝打扮的服裝以及設計逃跑路線。當靜候逃犯夜半敲響臥房門窗時,她抱著少女情懷的無限浪漫幻想。當愛麗絲和讀者都在期待著,而故事筆鋒一轉,八個月后,愛麗絲收到了“野蠻人”的來信,故事真相大白,在喪子孤獨的華生夫人以身相許和幫助下,“野蠻人”逃跑成功。在此讀者不僅看到維多利亞時期小姐們對于冒險與刺激的向往,更驚訝于華生夫人孤注一擲的決定。整個故事開篇交代了1852年英國教堂外的蕭瑟和冷風,愛麗絲小姐的幻想與生活空間的狹隘,為后期愛麗絲大膽出人意料的決定做足了鋪墊,但女主人公的設想沒有實現(xiàn),更讓人吃驚的是華生夫人的共謀逃亡,這樣的結局是讀者沒有想到的,而這轉向更增加了故事的戲劇性效果,深化了對維多利亞社會道德的諷刺性。
《逃遁的方式》中的“Beehernz”,講述了名為Beehernz的老交響樂指揮的喜劇故事。音樂晚會的副藝術指導力薦請回Beehernz,他40年前因為嫌棄交響樂的吵鬧而離群索居到蘇格蘭島,他“不在大陸,而是在一個島外的島上——遠離Iona之外的Reilig”,“‘Reilig在凱爾特語中是‘墳墓的意思”。大家抱著很大的希望與決心要請到他,霍普金與女歌手瑪麗一同前往,他們費了很多周折終于找到Beehernz,卻遭到了他嚴詞拒絕。大家灰心失望,正準備等待渡船回程時,Beehernz卻提出要一同出行,原因更讓人瞠目,“我想再聽聽她唱歌。你知道,我都很久沒聽到音樂了”。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結局讓人忍俊不禁。雖然故事開篇早有交代,Beehernz隱居多年,但也強調他是指揮本次音樂會的最佳人選,而故事轉向型的結尾真正起到了喜劇性的效果。
(二)解謎型結尾與悲劇性
解謎型結尾就是作者在故事中利用讀者的求解心理,設置一些謎團,到故事結尾迷局才被打開,使讀者茅塞頓開。佩內洛普·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說Desideratus和The Axe都采用了解謎型結尾,使讀者對故事揭示的普通民眾的悲歡離合和生存窘況主題有著更深刻的理解。
Desideratus的故事始端圍繞男孩杰克尋找丟失的母親給予的獎牌,而獎牌意外地在另一家男孩的手里找到,另一家男孩的父親從孩子手中取出并歸還了它。開端平平的故事卻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謎團逐一展開,男孩家庭陰郁的氛圍,男孩房間的灰暗,到沉睡的男孩形象,男孩父親對刻有“Desideratus”的獎牌的不舍和它“l(fā)ong wished for”的釋意,讀者隨著問題的逐一出現(xiàn)陷入沉思,這些意味著什么?直到故事的結尾杰克跟伙伴們聊起他的尋獎牌的經歷,特別是那陰暗房間里睡著的男孩,他如冰般青冷的身體,讀者才從謎團中走出。通過杰克之口作者在故事的結尾解開了大家的迷惑與不解,也向讀者展示了家庭喪子的悲劇以及父親難以割舍的愛子情懷。
佩內洛普·菲茨杰拉德的小說揭示的不僅限于家庭的悲劇,更多是現(xiàn)代社會的悲劇,通過塑造悲劇人物形象和借助于“歐·亨利式結尾”使讀者深思造成現(xiàn)代悲劇的源頭。在The Axe中Singlebury被劃為第一個應該勸服離職的人。雖然他做事井井有條,為人正直,也是公司最早的員工,但他的工作瑣碎又似可有可無,關鍵是他太老了。他沒有因被辭退而傷心,時間過去了很久,讀者同敘述者同樣應該放心了。而故事的結局是,一周后的晚上,“我”目睹了Singlebury懸著歪靠在肩上的頭,他似從墳墓中爬出來于半夜回到了辦公室他的辦公桌前。Singlebury并不是現(xiàn)代社會唯一一個被埋葬的,他僅僅是現(xiàn)代社會經濟衰退時期遭裁員的員工之一。通過故事出人意料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結尾,作者暗示要建立溫暖的社會勞工關系,從而避免悲劇的發(fā)生。
(三)巧合型結尾與諷刺性
巧合型結尾是在結尾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巧合,在故事開始或故事中有所暗示,在故事結尾巧合性出現(xiàn)仍讓讀者感到愕然。佩內洛普·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說中運用巧合型結尾并最能體現(xiàn)作者諷刺性寫作意圖的是Our lives are only lent to us。
在拉丁美洲中部的貧困土著人中, Sheridan夫人去看望家里司機的新生兒,說話間少不了對新生兒的祝福,而司機外甥女的回答“Our lives are only lent to us”——我們的生命都由上天決定,一臉單純的小女孩的話和她可憐的面龐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后面故事的發(fā)展從這句話轉移了視線,直到市場發(fā)生了火災。小女孩恰恰住在市場的棚屋里,在大火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到此時小女孩的話“Our lives are only lent to us”重又回響在讀者的耳旁,小生命的逝去似是命中注定。雖然故事開始已有不詳預兆,但結局仍讓人扼腕痛惜,小女孩的意外死亡正應了她的話,是巧合的呼應,更是必然的對落后的生活條件和不均衡的貧富分化的諷刺。故事的題目借用了小女孩的話,也使它響徹全篇,是對可憐生命的痛惜,更是對生者的驚醒。通過故事前后的呼應和無意有意間的巧合安排,告知讀者每個生命都值得我們去關懷。
三、結論
歐·亨利式結尾作為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手法,通過出人意料的故事結尾,以委婉和間接的手段揭示故事人物悲劇命運的源頭,從而在讀者中引起更深刻的思考。佩內洛普·菲茨杰拉德作為當代作家,她的故事集《逃遁的方式》中的10篇短篇故事通過轉向型結尾、解謎型結尾、巧合型結尾以及多種歐·亨利式結尾方式的融合交錯使用,向讀者展現(xiàn)了普通大眾的生活困惑,引起讀者悲喜情緒的共鳴,從而將讀者引向對人物命運的關注,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的細膩觀察,深沉思考,豐富人生經驗的積淀和老者的睿智。60歲以后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佩內洛普·菲茨杰拉德,她的作品無論長篇還是短篇小說,都凸顯一位智者對人生困境的幽默的調侃,而在詼諧略帶心酸與同情的作品基調中傳達了作者人文主義的關懷。
——————————
參考文獻:
〔1〕Fitzgerald, Penelope. The Means of Escape[M].London: Flamingo,2001.
〔2〕Hensher, Philip. THE MEANS OF ESCAPE by Penelope Fitzgerald THE HAUNTED DOLL'S HOUSE AND OTHER STORIES by M. R James,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Penelope Fitzgrald (Book Review) [J]. Spectator, 2002(8985).
〔3〕Lee, Hermione. FICTION - The Means of Escape[J]. TLS, 2002 (5090).
〔4〕樊林.“歐·亨利式的結尾”表現(xiàn)手法淺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5〕孫瑞明.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愛之戀》“歐·亨利式結尾”教學談[J].吉林教育,2012(34).
〔6〕禹衛(wèi)東.珠聯(lián)璧合的諷刺藝術精品——《勛章到手了》與《項鏈》[J].外國文學研究,1995(1).
(責任編輯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