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武
以飛仙浪漫的形式反映先秦商周更替的《封神演義》(以下簡稱《封神》)的韻文在學(xué)術(shù)界歷來極少被關(guān)注。而近些年一旦稍加關(guān)注,就被評價很高。如“《封神演義》的回目、回前與回末的韻文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中國古典小說的套路,但是又不可或缺。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韻文的存在,才使得全書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結(jié)構(gòu)上更加完整?!雹俟P者也曾認為:“《封神》插入一些詩賦,并不像有些學(xué)者說的那樣,破壞了散文體敘述語言的完整性,是‘?dāng)⑹滤季S意識的純化和倒退’,反而,這種寫作是相當(dāng)成功的?!雹诳陀^地說,筆者以前這種評價大大拔高了《封神》韻文的價值,故現(xiàn)在撰文予以自糾。
就整體而言,《封神》的韻文絕大多數(shù)并不是恰當(dāng)?shù)?,或者說,是多余的。
首先,其絕大多數(shù)詩就是多余的。一是回首詩。《封神》除了第1回回首詩是古風(fēng)外,其它每回回首詩都是七律。雖說這些回首詩大多有概括本回主干故事內(nèi)容的敘事功能,但從根本上講,它們妨礙了故事的敘述,是散文語言的倒退。③不得不承認,這些回首詩絕大多數(shù)顯得很突兀,刺眼、礙眼,不夠含蓄,沒有意境,失去了濃郁含蓄美的審美情趣。而且最令人反感的是其數(shù)量太多,形式呆板,缺少變化。可以說,與其這么整齊劃一地在每一回都寫回首詩,還不如平均隔上7、8回點綴一下。如果硬要說其回首詩還差強人意的話,那就是其第1回的古風(fēng),它基本上梳理了自古至周商更替的朝代發(fā)展脈絡(luò),具有隱括結(jié)構(gòu)的敘事功能。但它被放在第1回,這讓該小說缺少了很多懸念和神秘感,自然在含蓄美方面大打折扣(若是在小說末尾的話,效果可能會更好些)。二是回末詩。它的數(shù)量也是相當(dāng)多,“大都是對本回的內(nèi)容做一個總結(jié),起一個加強的作用”。④其實,這種總結(jié)作用也沒多大必要,因為從案頭文學(xué)來講,其回目已基本概括了每回的主要內(nèi)容,就不需要不厭其煩地大量總結(jié)每回的主要內(nèi)容,或?qū)γ炕刂饕宋镞M行過多的評價。三是回中詩。這類詩可謂不計其數(shù),尤其是“有詩為證”(幾乎每回都出現(xiàn)很多次,甚至有的同一回中竟出現(xiàn)十次“有詩為證”或“有詩吊之”,如第97回)。這些詩也不排除有少量是不錯的,因為有對逝去者的贊嘆、悲憫或點評(如第11回對姜桓楚、鄂崇禹慘死的悲憫與對商紂王朝政混亂的感嘆),但總的來講,回中詩斧鑿痕跡很明顯,議論代言色彩鮮明,讓讀者時時感到“說書人”(作者)身影的存在,常??吹剿鰜碚f話。這割裂了人物與情節(jié)間的自然聯(lián)系,使小說人物與說書人之間形成一道道明顯的壁壘,大大傷害了讀者的獨立閱讀與審美感受。且數(shù)量龐大,嚴重妨礙了故事的敘述,其消極負面的效果遠大于積極效果。
其次,其賦贊數(shù)量多得驚人,且很多賦贊內(nèi)容雷同重復(fù),如以下兩類賦贊多是多余的。
一是描寫廝殺場面、渲染戰(zhàn)斗場景的賦贊。如第28回:“旛分五色,殺氣迷空。明晃晃劍戟槍刀,光燦燦叉錘斧棒。三軍跳躍,猶如猛虎下高山;戰(zhàn)馬長嘶,一似蛟龍離海島”,“二將坐鞍鞒,征云透九霄;這一個急取壺中箭;那一個忙拔紫金標(biāo)。這將刀欲誅軍將;那將刀直取英豪?!钡?6回的“有賦為證:征云籠宇宙,殺氣繞乾坤!這一個展鋼槍,要安社稷;那一個踏雙輪,發(fā)手無存。這一個為江山以身報國;那一個爭世界豈肯輕論?”再如第39回描寫九宮山大戰(zhàn)的賦,第40回以賦寫姜子牙排陣的場面,第53回描繪鄧九公與黃飛虎對打的贊和賦等等。這類賦相當(dāng)多,絕大多數(shù)在今天讀者看來,或從小說本身的藝術(shù)品質(zhì)而言,都是多余、無益的;因其最大的問題就是數(shù)量極其多,大大削弱了讀者的審美情趣,妨礙了故事的推進。
二是描寫事物情狀、人物氣勢的賦贊。如描繪火勢、風(fēng)勢、水勢、雷電等。如第71回寫道:“怎見得好火,有賦為證,賦曰:炎炎烈焰迎空燎,赫赫威風(fēng)遍地紅。卻似火輪飛上下,猶如火鳥舞西東。這火不是燧人鉆木,又不是老君煉丹?!钡?7回描繪雷電霧霾:“那陣內(nèi)四面八方雷鳴風(fēng)吼,電光閃灼,霧氣昏迷。怎見得,有贊為證:風(fēng)氣呼嚎,乾坤蕩漾;雷聲激烈,震動山川。電掣紅綃,鉆云飛火;霧迷日月,大地遮漫?!痹偃绲?6回、64回等都有類似的賦贊存在。描寫人物氣勢的賦贊也很多,如第53回寫鄧九公部隊“三軍踴躍,將士熊羆。征云并殺氣相浮,劍戟共旗幡耀日。人雄如猛虎;馬驟似飛龍”。效果與前面所述風(fēng)勢、火勢等的賦贊差不多,看了令人反感和厭煩,只感覺多余。
當(dāng)然,筆者知道,《封神》以上這些表現(xiàn)是直接效仿《三國演義》、《水滸傳》賦贊而導(dǎo)致的,因為后兩部小說存有大量的描繪戰(zhàn)斗場面和景物情狀的賦贊(限于篇幅,此處就不展開敘述了)。但這恰恰是《封神》把后兩者的韻文缺點學(xué)到了的表現(xiàn),近似于“東施效顰”。
三是描寫人物外貌和裝束的大量賦贊也是多余的。這些賦贊沒有寫出個性與特別之處,除了顯示其道士身份外,很難看出其精神世界。如第63回寫馬善:“扇云冠,光芒四射;黃花袍,紫氣盤旋;銀葉甲,輝煌燦爛;三股絳,身后交加”。第28回寫崇應(yīng)彪:“盤頭冠,飛鳳結(jié);大紅袍,猩猩血。黃金鎧甲套連環(huán),護心寶鏡懸明月。”
第三,一些外貌描寫的詞的內(nèi)容也是大同小異,如第28回與第36回的《西江月》前兩聯(lián)基本相同,唯一一首描繪戰(zhàn)斗場面的詞《鷓鴣天》(第74回)也與描繪戰(zhàn)斗場景的賦贊內(nèi)容雷同,這些也顯示出其詞作缺少新意與活力。以上類型的詩詞賦贊約占了《封神》韻文的90%,故我們不應(yīng)該過于拔高其韻文價值,認為其韻文很成功。
第四,只要我們將《封神》韻文與《儒林外史》、《紅樓夢》的韻文進行橫向比較的話,更易得出“《封神》韻文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的結(jié)論。
因為《儒林外史》比較徹底地拋棄了詩賦贊摻入小說作品的做法(其僅出現(xiàn)2首詞,即在首尾兩回),顯示出純散文式的寫作,獲得了極大成功。何滿子就說:“一個極堪注意的文體上的變革,也顯示了《儒林外史》的現(xiàn)代小說的待征,即它不再像傳統(tǒng)小說那樣在敘述中夾有大量的詩詞文賦的緣飾了”,“《儒林外史》就完全和現(xiàn)代長篇小說的體裁一樣了”。⑤的確,《儒林外史》代表了古典小說向現(xiàn)代小說邁進的巨大轉(zhuǎn)折,為我們評價《封神》等明代小說的韻文提供了鮮活的案例參考。其開卷詞曰:“功名富貴無憑據(jù),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點染了整部小說的主旨精神和思想境界,其“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與尾回的詞“從今后,伴藥爐經(jīng)卷,自禮空王”相呼應(yīng),共同表達“笑談人生,遁世歸隱”的思想情操,與小說的主旨極其吻合。其詞的成功啟示著這樣的道理:韻文不在多,而在于精。
再來看《紅樓夢》的韻文。其雖有詩詞偈鑲嵌,但其基本拋棄了以往的回首詩、回末詩(僅第1回與第120回才有)與描情狀物的賦贊。其詩詞賦等韻文絕大多數(shù)是作為作品中人物的說話內(nèi)容出現(xiàn)的。如第1回賈雨村的五律“……自顧風(fēng)前影,誰堪月下儔……”,跛足道人的《好了歌》;第5回的很多高質(zhì)量的韻文,它們以賈寶玉在太虛幻境所見形式寫出來,是作品中人物活動所涉及的內(nèi)容,含蓄地折射出人物的性格與命運,如[終身誤]、[枉凝眉]、[聰明累]、[好事終]、[飛鳥各投林]等均寫得巧妙自然,精彩絕倫,令人稱道贊嘆。其實,《紅樓夢》其它各回中的詩詞偈也都如此,盡由作品中人物所知所感而呈現(xiàn)出來。
再以敘事視角來觀照,就能迎刃而解古典小說中韻文的妙與不妙。當(dāng)代敘事學(xué)認為,敘事視角是小說技巧的相當(dāng)重要的方面,它有時直接決定著小說藝術(shù)質(zhì)量的高低?!都t樓夢》中大量的詩詞偈是以限知視角出現(xiàn)的,即嚴格以作品中人物的眼光、視野與感受帶出來,這樣,詩詞偈緊密貼近人物的所見所聞所感(當(dāng)然,其更高超之處是其詩詞偈還與人物性格、精神面貌或命運等緊密關(guān)聯(lián),水乳交融),顯得非常貼切自然,無雕琢之感,更無突兀割裂之感。故其韻文的成功啟示著這樣的道理:韻文不怕多,而在于妙。而《封神》中的大多數(shù)詩詞賦就不是如此了。它的回首詩、回中詩、回末詩、各種詞賦贊多以全知視角出現(xiàn),對事件的發(fā)展、結(jié)局了如指掌,且一一寫明。其作者作為敘述者常常站出來,以全知的第三人稱說話,少了許多真實感,也不能讓讀者完全徹底地身臨其境。故這些韻文多像硬拉硬塞進去的,缺乏懸念和神秘感,顯得格外突兀割裂。
從以上《儒林外史》與《紅樓夢》的例子可見,不能一概而論插入詩詞韻文“實在是中國小說的局限”(美國畢雪甫語)⑥,詩詞等韻文也是有很多積極作用的。如前賢所言:“以敘事功能論,詩詞賦贊的韻文系統(tǒng)在小說文本中的功能大致為:隱括結(jié)構(gòu)、議論感慨、鋪陳狀物、抒情述景、性格陪襯等等。它對說話的立意,情節(jié)進展的預(yù)示與概括,對于人事關(guān)系的品評、人與環(huán)境景物的關(guān)系,乃至對人物性格的揭示等,都有顯著作用?!雹哌@些詩詞賦贊等韻文也有利于古人說書,制造一些具有詩化場景、舒緩節(jié)奏、調(diào)節(jié)氣氛的作用。但韻文是否成功還涉及量與度的問題。盡管它存在以上所說的一些敘事功能與積極意義,敘事小說需要詩詞賦贊等韻文來隱括結(jié)構(gòu),但它必須“隱”得巧妙——表達既含蓄朦朧,且數(shù)量需相當(dāng)少,點到為止。如果數(shù)量龐大,反復(fù)出現(xiàn),彼此間又大同小異,近似雷同,那就不得不讓讀者認為其消極作用遠蓋過了其積極作用。所以,我們不能不從案頭文學(xué)角度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里大量充斥的詩賦贊是多余的,“確實有點膩得慌”⑧,當(dāng)代讀者讀這樣的小說會產(chǎn)生厭煩和抵觸情緒。《封神》里的詩賦贊也大致如此。因為其詩賦贊實在太多了,多得讓人反感:從整體上看,《封神》韻文的缺陷敗筆多,成功之筆少;累贅多,巧妙少。
以上比較分析了《封神》韻文的缺陷與不足,但確實,其韻文并非全是糟粕與敗筆。如其極少數(shù)者(大約占其韻文總數(shù)的10%,多是處于回中、有道家境界與濃郁道家精神的詩詞賦贊)也很精妙,有較高的藝術(shù)成就,值得后人借鑒。以下就結(jié)合與《三國演義》、《西游記》等韻文的橫向比較,簡述其韻文的某些成功。
(一)淡雅幽靜的景物描寫和清新幽遠的自然之美。《封神》借助詩詞賦對自然景色進行反復(fù)描摹,為人物出場和性格展現(xiàn)提供了某些暗示。如第14回詞“清水池邊明月,綠楊堤畔桃花。別是一番清味,凌空幾片飛霞”,引出李靖之子木吒。第62回的贊“奇花瑤草馨香,紅杏碧桃艷麗……”寫山洞之美是為了引出道行高深的燃燈道人。
某些景物描寫的詩賦仿如一幅幅寫意的山水畫,疏朗空靈,情致淡雅,意境幽遠,清新宜人。如第16回描寫“后花園”景致:“左邊有兩行金線垂楊,右壁有幾株剔牙松樹。牡丹亭對玩花樓,芍藥圃連秋千架。荷花池內(nèi),來來往往錦鱗游;木香蓬下,翩翩翻翻蝴蝶戲。”第19回:“楊柳依依弄曉風(fēng),桃花半吐映日紅。芳草綿綿鋪錦繡,任他車馬各西東?!钡?4回春景:“和風(fēng)飄動,百蕊爭榮。桃紅似火,柳嫩垂金。萌芽初出土,百草已排新?!欢吻?,一段紅,春光富貴;一園花,一園柳,花柳爭妍。無限春光觀不盡,溪邊春水戲鴛鴦?!本鶎懙脴O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映射出清新幽遠的自然之美。
再有一些優(yōu)美的寫景詩賦被強調(diào)為作品人物所見之景,人景合一,情景交融。如第53回紂官王貞在去會見鄧九公的途中看到蕭瑟之景:“千山木落蘆花碎,幾樹風(fēng)揚紅葉醉。路迷煙雨故人稀,黃菊芬菲山色麗,水寒荷破人憔悴。白蘋紅蓼滿江干,落霞孤鶩長空墜。依稀暗淡野云飛?!薄澳韭洹?、“花碎”、“水寒荷破”、淡云、霞鶩墜落之自然之景正烘托出“人憔悴”之心境,也暗示了人物惆悵、未來命運難卜的不樂觀狀態(tài)。從后文看,所會鄧九公最終轉(zhuǎn)投周營了,這無疑是給王貞潑了一冷水。第62回張山一路看到好景:“冉冉綠陰密,風(fēng)輕燕引雛。新荷翻沼面,修竹漸抉蘇。芳草連天碧,山花遍地鋪。溪邊蒲插劍,榴火壯行圖。何時了王事,鎮(zhèn)日醉呼盧?!奔葘懢埃謱懭说闹鞠蚺c抱負“了王事”——為國王效力,情景交融。第85回臨潼關(guān)守將歐陽淳派的差官所見春景:“清和天氣爽,池沼芰荷生。梅逐雨余熟,麥隨風(fēng)里成。草香花落處,鶯老柳枝輕。江燕攜雛習(xí),山雞哺子鳴。斗南當(dāng)日永,萬物顯光明”寫得極好,既寫自然之景,又襯托出人物尋求救兵時的陽光樂觀、信心十足的心境。第52回寫景的贊:“道傍楊柳依依,園內(nèi)花開香馥馥……醉酣鄰叟唱歌來”則既寫景,又寄托了道家悠然自得的情懷。
《封神》景物描寫很好的還有一首詞,即第63回的《西江月》:“門依雙輪日月,照耀一望山川。珠淵金井暖含煙,更有許多堪羨。疊疊朱樓畫閣,凝凝赤壁青田。三春楊柳九秋蓮,兀的洞天罕見?!逼渚叭绠嬀硪话忝利悺?/p>
那么,究竟《封神》在敘事中插敘這些寫景詩詞賦贊,好不好呢?筆者以為,或許就一般情況而言,應(yīng)該忌諱才對,但對于戰(zhàn)斗與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可以另當(dāng)別論。因為戰(zhàn)斗與戰(zhàn)爭使作品呈現(xiàn)陽剛之氣,體現(xiàn)重廝殺決斗,而詩詞賦的鑲嵌則會使其蘊含陰柔之美。
清代著名的桐城派文學(xué)家姚鼐《復(fù)魯絜非書》曾談到文章之美分為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而文章之道在于兼?zhèn)潢庩杽側(cè)岫兓喽耍?/p>
鼐聞天地之道,陰陽剛?cè)岫?。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陰陽剛?cè)嶂l(fā)也?!涞藐柵c剛之美者,則其文如霆,如電,如長風(fēng)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決大川,如奔騏驥……。其得陰與柔之美者,則其文如初升日,如清風(fēng),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⑨
盡管姚鼐所論主要針對散文的陰陽之美而發(fā),但它對于我們?nèi)绾握_認識小說,尤其是《封神》這樣的戰(zhàn)爭題材小說嵌入詩詞賦贊,也有啟示。如《封神》陽剛美和陰柔美的轉(zhuǎn)換,不僅可以調(diào)節(jié)不同敘事單元的組接,而且與敘事對象的情景情調(diào)也相吻合??梢哉f,其諸神打斗的敘述蘊寓陽剛之美,場面激昂,情景鏗鏘,變幻無窮的法寶神威讓讀者精神振奮;而寫景韻文鑲嵌在小說中,富于陰柔之類,其語言詩化,意境詩意,令人留連。陽剛美和陰柔美兩者交相輝映,使讀者處于一張一弛的情緒轉(zhuǎn)化之中,在緊張中又能感受詩意氛圍,從而使場景敘述具有空間美和詩意美,使整個小說呈現(xiàn)出剛?cè)嵯酀奈膶W(xué)品格。套用毛綸、毛宗崗父子的話說,就是《封神》有“笙簫夾鼓,琴瑟間鐘”之妙,“令人于干戈隊里時見紅裙,旌旗影中常睹粉黛,殆以豪士傳與美人傳合為一書矣。⑩
以上可見,《封神》每隔幾回就有一兩首幽美的寫景詩賦贊作鑲嵌,也能給讀者以悠閑飄逸的詩意境界;也使小說氣質(zhì)更加高雅淡遠。就如作者在第19回所說:“真如戛玉鳴球,萬壑松濤,清婉欲絕,令人塵襟頓爽,恍如身在瑤池鳳闕”一樣,《封神》的這些韻文確能令讀者塵襟頓爽,恍如身在瑤池鳳闕。
(二)逍遙避世的道家思想和寄情詩酒林泉的人生理想。《封神》一些詩詞賦表現(xiàn)了道家的思想情操。如第5回云中子念的詩:“隨緣隨分出塵林,似水如云一片心。兩卷道經(jīng)三尺劍,一條藜杖五弦琴。囊中有藥逢人度,腹內(nèi)新詩遇客吟。一粒能延千載壽,慢夸人世有黃金?!钡?3回武吉唱的歌:“登山過嶺,伐木叮?!瓱o憂樵子,勝似腰金。擔(dān)柴一石,易米三升。隨時菜蔬,沽灑一瓶。對月邀飲,樂守孤林。深山幽僻,萬壑無聲。奇花異草,逐日相侵。逍遙自在,任意縱橫?!保▽崬椤稘M庭芳》詞)堪比取得很高成就的元代嘆世歸隱題材散曲。如白樸[雙調(diào)·沉醉東風(fēng)]《漁夫》:“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蓖鯇嵏越調(diào)·麗春堂]《斗鵪鶉》:“閑對著綠樹青山,清遣我煩心倦目。潛入那水國漁鄉(xiāng),早跳出龍?zhí)痘⒖摺EI(lǐng)箬笠蓑衣,堤防他斜風(fēng)細雨。長則是琴一張,酒一壺。自飲自斟,自歌自舞?!边@些元散曲都表達了否定功名富貴、向往逍遙避世、退隱山林的思想。《封神》在精神思想上與它們是相通的,其某些詩賦在藝術(shù)成就上也是能趕上它們的。如第38回文殊天尊作歌:“野水清風(fēng)拂柳,池中水面飄花。借問安居何處,白云深處為家?!保▽崬椤段鹘隆吩~)第48回有陸壓的詞:“煙霞深處運元功,睡醒茅廬日已紅。翻身跳出塵埃境,把功名付轉(zhuǎn)蓬,受用些明月清風(fēng)。人世間,逃名士;云水中,自在翁;跨青鸞游遍山峰?!钡?4回李靖唱的賦:“曾做菜羹寒士,不去奔波朝市?;虑槭掌?,打點林泉事”。這些詩詞賦都與濃郁的道家色彩和道家飄逸出世的風(fēng)格相吻合。
而宣揚道家精神思想最明顯、最集中、最典型的賦可能就是第5回云中子所唱的《尊道賦》。其云:“但觀三教,惟道至尊。上不朝于天子,下不謁于公卿。避樊籠而隱跡,脫俗網(wǎng)以修真。樂林泉兮絕名絕利,隱巖谷兮忘辱忘榮?!热逭哔夤俑呗氾@,富貴浮云……。”雖然小說并未言明其賦真名,但我們早已知曉該賦就是轉(zhuǎn)引自元代全真道士彭致中《鳴鶴馀音》卷九的《尊道賦》。(11)兩賦有410字的文字相同,僅幾個字不同而已。(12)但用在此處,與該小說渲染的道家色彩和宣揚的道家精神極其吻合(這一點也是《封神》勝過《西游記》的體現(xiàn),因為后者明明宣揚佛教思想,卻在第78回處也摘引《鳴鶴馀音》卷九的《尊道賦》,這就顯示出后者割裂了賦與小說主題意義間的聯(lián)系,有點不倫不類、胡亂拼湊之感。故《封神》借用道教典籍中的詞賦遠比《西游記》巧妙、協(xié)調(diào))。
不看《尊道賦》的源起,但就賦的藝術(shù)價值而言,該賦與小說總的主題和道家色彩十分吻合,結(jié)合相當(dāng)緊密,故其恰當(dāng)?shù)乇憩F(xiàn)了小說的主旨思想,構(gòu)成了其精神靈魂。其第一句就標(biāo)榜了道教的崇高地位:“但觀三教,惟道至尊?!苯又唧w闡述了道教逍遙遁世的自在:“上不朝于天子,下不謁于公卿?!边@里沒有公務(wù)纏身的煩惱,沒有世俗名利的羈絆,可以忘卻塵世與榮辱,圖得輕松自在。云中子給商紂王描繪了一幅令人艷羨的道家生活:寄情林泉,求玄問道,吟詩飲酒,摘鮮花、折野草、吸甘泉、嚼松柏。這與元代嘆世歸隱題材的散曲所表達的思想境界是一致的,都否定了世俗的功名富貴,表達了寄情于詩酒林泉的人生理想,是道家精神的集中閃光。(13)可見,這首賦用在《封神》這種宣揚道家思想的小說中,是用得極為巧妙和成功的。
關(guān)于這一點,還可以毛宗崗刪改本《三國演義》開頭所引明代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為參照。毛宗崗也并未點明其卷首詞是楊慎詞,但借用在此處,極其巧妙,令人贊嘆不已。因為楊詞“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和“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表現(xiàn)了對歷史變化無常的慨嘆與無奈(14),與《三國演義》的境界主旨非常吻合。故一般讀者會把這卷首詞當(dāng)作《三國演義》最成功的詞來理解。所以,借引詞賦,對于古典小說而言,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其用得巧妙貼切與否?!斗馍瘛方栌谩蹲鸬蕾x》也是如此,不在于它是不是借來的,而在于它借得很巧妙,達到了點化主旨、升華主題的良效。
《封神》第5回第二首賦是:“身逍遙,心自在。不揚戈,不弄怪,萬事忙忙付肚外。吾不思理正事而種韭,吾不思取功名如拾芥,吾不思身服錦袍,吾不思腰懸玉帶,吾不思拂宰相之須,……小小廬不嫌窄,舊舊服不嫌穢。制芰荷以為衣,結(jié)秋蘭以為佩。……閑來一枕山中睡,夢魂要赴蟠桃會。那里管玉兔東升,金烏西墜?!逼溟_篇“身逍遙,心自在”就給全賦定下了超脫出世的思想基調(diào),也是自我精神情操的表白。不思取功名富貴,不希冀養(yǎng)尊處優(yōu),不嫌棄小房舊衣,只圖輕松自在,逍遙遁世:正是出家道士獨立遺世的精神的體現(xiàn)。而“制芰荷以為衣,結(jié)秋蘭以為佩”一句則以高潔的荷花、蘭草自喻,表現(xiàn)了道家飄然出世、純潔高雅的心靈品格。閑來山中高眠,哪管日升日落則再次強調(diào)了令人艷羨的逍遙自在、清靜舒坦的道家生活。
這兩首賦放在同一回來寫,一前一后,集中贊揚了道家出世的生活態(tài)度。前者側(cè)重再現(xiàn)生活,后者側(cè)重自我表白,但在字里行間都凝注了道家世界觀和人生觀,都表達了對功名富貴的否定,對脫俗歸隱生活的眷念,對寧靜淡遠的精神內(nèi)涵的嘉許。
從以上所引可以看出,《封神》某些詩詞賦表現(xiàn)了超凡脫俗、蔑視功名富貴、淡薄名利、適意于自然山水、逍遙退隱的思想情操,也烘托了小說宣揚道家出世精神的主題。讀者從中也能感受到道家情調(diào)和道家思想境界的熏陶。毛宗崗在《讀三國志法》里就舉了“關(guān)公五關(guān)斬將之時,忽有鎮(zhèn)國寺遇普凈長老一段文字;昭烈躍馬檀溪之時,忽有水鏡莊上遇司馬先生一段文字”等十個例子,稱贊其間“或僧,或道,或隱士,或高人,俱于極喧鬧中求之。真足令人躁思頓清,煩襟盡滌?!保?5)上述《封神》這些詩詞賦不僅像《三國演義》那樣能讓讀者從中“躁思頓清,煩襟盡滌”,而且比后者更好,因為它們含蓄婉曲地反映了人物的精神面貌與追求,與作品的氛圍、主題主旨相吻合。
從理論上說,的確背景可能是人物意志與精神的投射。自我分析學(xué)家H.F.埃米爾(H.F.Am ie l)就說:“一片風(fēng)景就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16)所以,喜歡闖入暴風(fēng)雨里的人很可能是急性子、易暴怒的人,喜歡和煦陽光背景的人則很可能是性格開朗的人。在文學(xué)作品里,環(huán)境、背景與人物的狀態(tài)、性格或心理更是可以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斗馍瘛芬栽娫~賦贊點綴的形式來寫人物居住的環(huán)境或所見景象,實有力地投射出該人物(道士)的精神世界,是其人物思想性格和精神世界的隱喻,是其人物性情的延伸。
以上可見,《封神》某些韻文不僅表現(xiàn)陰柔之美,還與人物精神面貌相吻合。這一點是戰(zhàn)爭題材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無法趕上的。而從韻文與作品題材主題契合程度上看,《封神》又是神魔戰(zhàn)斗名著《西游記》趕不上的。
(三)道禪融合的旨趣格調(diào)和部分詩賦的陽剛之氣。《封神》一些詩賦多有道禪融合的旨趣格調(diào)。如第44回詩:“群仙談道,靜講玄機。聞經(jīng)怪獸,聽法狐貍”。前一句講“道”,用到“仙”、“道”等詞;后一句講“佛”,用到“經(jīng)”、“法”、佛經(jīng)、佛法。此詩后有“孔雀談經(jīng)句,仙童玉笛吹”,孔雀是西方印度傳入的概念,借指佛教。仙童則指道家所講神仙的童仆,此是講道教。第37回“白鹿玄猿時隱現(xiàn),青獅白象任行藏”?!鞍茁剐场笔窍杉覄游?,代表著道教,并且“玄”在古代多指道家,有所謂“三玄”指道家所尊奉的《老子》、《莊子》、《易經(jīng)》。白象是熱帶地區(qū)傳來的概念,代指佛教。第49回回首詩:“一煞真元萬事休,無為無作更無憂。心中白璧人難會,世上黃金我不求。石畔溪聲談梵語,澗邊山色咽寒流?!薄盁o為無作”是一種道家思想?!独献印さ谌哒隆氛f“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肚f子·應(yīng)帝王》也講“無為事任”?!斗馍瘛芬泊笏列麚P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這里“石畔溪聲談梵語,澗邊山色咽寒流”富有禪趣?!拌笳Z”指佛教語。在佛教的影響下,中國本土出現(xiàn)了禪宗,它講究“禪定”、“止觀”、“神思”,講究“坐禪”,講究“靜坐澄心,最大限度地平靜思想和情緒,讓心體近于寂滅的虛空狀態(tài)?!保?7)正是在這種寂靜的環(huán)境中,進行靜默觀照,感受到小溪流淌和山色吞咽的微妙的聲響,折射出清幽的禪趣。其“世上黃金我不求”一句則共同體現(xiàn)了道佛厭棄富貴的思想。
其部分詩賦還充滿陽剛之氣,有飄逸俊奇風(fēng)格。如第13回:“箭射金光起,紅云照太虛。真人今出世,帝子已安居。莫浪夸仙術(shù),須知念玉書。萬邪難克正,不免破三軍。”起句就寫得很有力度,顯雄渾壯逸之氣,類似于唐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之勢?!澳丝湎尚g(shù),須知念玉書”則有豪邁之氣。“萬邪難克正,不免破三軍”則融入了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在其中。第32回黃飛虎做詩:“七世忠良成畫餅,誰知今日入西岐?!咸烊羲炱缴?,洗卻從前百事奇?!弊x者能在這種富有陽剛之氣的詩賦中感受到剛健的氣勢、鏗鏘的節(jié)奏。尤其是尾聯(lián)“老天若遂”一句堪比初唐邊塞詩句“丈夫皆有志,會是立功勛”(楊炯《出塞》)。
《封神》韻文有很多缺陷,絕大多數(shù)是不成功的,但也不是一無是處,甚至可以說,其還有超越同類戰(zhàn)爭題材小說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韻文的許多地方。其韻文寫作啟示我們:中國古典小說中韻文鑲嵌一定要符合語境,符合人物身份,有利于表現(xiàn)人物精神思想和小說主旨;而不要一股腦用相似的詩詞賦,造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感覺。
如果本著善于挖掘優(yōu)點與成績的精神去觀照,我們也可發(fā)現(xiàn),《封神》不是一直扯著高八度的聲調(diào),高吹順天應(yīng)人、興師伐紂的號角,而是改腔養(yǎng)氣,散落到各回之中,間歇性地插入一段意境幽遠的詩詞賦,猶如在勞動之余、閑暇休憩時放一段幽雅的輕音樂或古箏曲,沁人心脾。其既在敘事,敘述撲朔迷離、引人入勝的打斗情節(jié),又在寫意,鑲嵌濃厚道家意境的韻文。這種韻文嵌鑲,代表著敘事者半是入世、半是出世的兩種人生思想境界的錯綜,對烘托人物的道家精神面貌也起到良性作用,還能調(diào)節(jié)讀者的閱讀心理,形成了不錯的詩化寫意。這些都值得后人學(xué)習(xí)與借鑒。譬如曹雪芹《紅樓夢》就以詩詞賦描寫居住環(huán)境(包括山水)來隱喻人物精神面貌與思想性格(18),并烘托整部小說主題與氛圍??芍^《紅樓夢》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其詩詞成了中國古典小說中韻文鑲嵌最成功的典范。
①④杜薇《〈封神演義〉韻文研究》,西北大學(xué)2010年碩士學(xué)位論文,第 9、8 頁。
②(13)李建武《〈封神演義〉新論》,四川大學(xué)2008年博士學(xué)位論文,第 208、102-103 頁。
③吳士余《中國小說美學(xué)論稿》,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頁。
⑤何滿子《汲古說林》,重慶出版社1987年版,第162-163頁。
⑥ [美]John.L.Bishop.Some Limitations of Chinese fiction.Far Eastern Quarterly,1951.
⑦徐德明《中國白話小說中詩詞賦贊的蛻變和語言轉(zhuǎn)型》,《北京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年第2期。
⑧侯健《有詩為證、白秀英和水滸傳》,侯健《中國小說比較研究》,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3年版。
⑨姚鼐《惜抱軒文集(卷六)·復(fù)魯絜非書》,《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xù)輯》(第69輯第681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79年版,第192-193頁。
⑩(15)毛宗崗《讀三國志法》,《毛宗崗批評三國演義》,齊魯書社1991 年版,第 19、18 頁。
(11)邵以正、張國祥《正統(tǒng)道藏》第40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878頁。
(12)李建武《再考〈封神演義〉的闡教和截教》,《明清小說研究》,2008年第4期。
(14)鄭鐵生《三國演義詩詞鑒賞》(修訂版),新華出版社2010年版,第1-3頁。
(16)[美]勒內(nèi)·韋勒克、奧斯汀·沃倫《文學(xué)理論》,劉象愚等譯,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2005年版,第260頁。
(17)袁行霈《中國文學(xué)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98頁。
(18)袁行霈《中國文學(xué)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