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碧超 徐寧波
摘 要:隨著我國網絡通訊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巨大進步,微博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播媒體和交流方式,以短小精練、使用便捷、傳播快速等特點,受到廣大用戶的追捧,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對我國傳統著作權法律保護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關鍵詞:微博;作品;微博著作權
中圖分類號:D9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7-0055-02
自2010年“微博元年”開始,我國各大網站均開通微博服務,微博用戶的數量也在迅速攀升。2013年7月17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了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微博用戶規(guī)模已達3.31億[1]。從這驚人的數據可以看出,微博已經成為人們相互交流溝通的一塊新天地。
2012年9月,郭德綱與于謙出演新作《屌絲青年》,網絡著名段子寫手“劍神葡萄”發(fā)現,該作品中有一些摘自微博原創(chuàng)段子。此消息公布后,郭德綱“鄭重道歉”,并表示自己將創(chuàng)作《屌絲青年》2.0版,所有涉及的笑話都將全部摘除一字不用[2]。
2013年1月,寧波某化妝品公司在未經華蓋公司許可的情況下,在其新浪官方微博中采用了華蓋公司享有著作權的10張攝影作品。華蓋公司以該化妝品公司侵犯著作權為由將其告上法庭[3]。
著作權侵權是微博中經常發(fā)生的,也是微博侵權的重災區(qū)域。對于微博的內容能否成為我國著作權保護的客體,哪些內容才能稱得上作品以及微博中侵犯著作權的具體表現形式,我國著作權法中均未明確規(guī)定,這也是本文所要闡述的地方。
一、微博概述
(一)微博的概念
微博,又稱微博客、微型博客,英文譯名為MicroBlog,它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是博客在Web2.0時代的新發(fā)展。微博用戶可以使用電腦、手機等終端,及時更新并公開發(fā)布簡短文本、圖片、網絡鏈接等,允許任何人閱讀或者只能由用戶選擇的群組閱讀。
微博形成之初在信息書寫時只能是文本的輸入,而且要受到字數的限制,一般要求不能超過140個漢字,方式單一,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微博用戶之間的交流、互動,也不能充分地實現信息分享性這一微博所要達到的目的。隨著微博的發(fā)展和網絡技術的進步,微博的內容已不再僅局限于文本信息的輸入,用戶可以根據自己微博內容的需要添加圖片、聲音、視頻等多媒體信息,極大地促進了微博的發(fā)展。
(二)微博的本質
微博是由Twitter率先提出產品構想并成功實踐的。那么微博的本質是什么?有人認為微博是一種聊天工具,也有人認為微博是一種新型媒體。
隨著Twitter產品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功能整合進微博之中,但所有的功能都是基于這一核心理念:信息的即時性、共享性以及基于即時、共享信息形成的動態(tài)信息傳播網絡。在數字媒介傳播專業(yè)領域里,有一技術詞匯稱為“節(jié)點”,是指“任何連在網絡上且能與其他網絡設備通訊的設備”。用戶通過數字媒介中的這一節(jié)點,迅速、即時、便捷地滿足用戶即時性信息的發(fā)布與獲取目的,因此我們認為微博的本質就是節(jié)點共享的即時信息網絡[4]。
(三)微博的特點
微博雖然本質上在我國法律法規(guī)中已有明確的定位和調整,但其是伴隨著現代信息網絡的快速發(fā)展而誕生的,不同于已有的信息網絡媒體,有其自身的特點。
1.便捷性。微博用戶只需要有一部手機、一臺電腦或者其他終端,只要能夠連接到數據網絡,就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分享生活故事、獲取其他用戶的博文信息。
2.個人性。微博是以用戶個人為基本單位,表現在其所發(fā)布信息全是用戶的個人思想、情感和行為,將各自不同的興趣、愛好、心情、生活經歷,最大限度地實現與好友分享。
3.共享性。共享是微博的生命,“自由、開放、分享”是微博的重要理念。微博用戶及時發(fā)布和轉發(fā)需要幫助人的信息,讓社會更多人知曉,為需要的人提供幫助,這才是微博更高的共享價值。
二、微博著作權的界定
微博用戶所發(fā)布的數字信息能否成為我國著作權法所保護的對象,首先必須回答微博的內容能否構成作品。如果構成作品,該作品的著作權歸誰所有、由誰主張和行使,是我們所要討論的。
(一)微博作品的認定
著作物是表達思想或者感情的創(chuàng)作物,隸屬于文學、藝術、美術、音樂等范疇。在我國,通常把著作權法所保護的對象即著作物稱為作品[5]?!吨鳈喾▽嵤l例》將作品解釋為: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chuàng)性并能以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chuàng)造成果。
從我國法律法規(guī)對作品的解釋可以看出,對于作品的認定并不僅僅局限于傳統方法、手段和媒介,與在哪種媒介上發(fā)布并無關聯,而是看該作品是否符合作品的構成要件。
1.思想、感情的表達。思想、感情的表達是指要作為作品被認可,必須是人們精神活動的表達。微博用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在其微博上發(fā)布一些圖片、語言、視頻等內容,完全由自己決定,是自己情感、思想的反映。
2.表現中的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性是指一件作品的完成應當是作者自己的選擇、取舍、安排、設計、綜合、描述的結果,既不是依已有的形式復制出來,也不是依既定的程式或者程序(手法)推演出來[6]。
3.表現的外部性。表現的外部性意味著將作品用語言、文字、聲音、顏色的形式向外部表現,也就是說只限于內心的語言、意圖等是不能作為作品受到保護的。
4.隸屬于文學、藝術、美術、音樂的范疇。微博用戶通過選擇、取舍、安排等來傳情達意,完全有可能具有文學性、藝術性或者科學性。
(二)微博作品著作權的主體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微博內容完全可以構成作品,具有著作權,受到我國著作權法律、法規(guī)的調整和保護。
根據著作權原始取得原則可知,著作者在創(chuàng)作完成著作物的那一刻起,就原始地取得了該作品的著作權。著作者是直接產生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這一智力創(chuàng)作活動的人。我國《著作權法》第11條對著作者及作者做了解釋,“創(chuàng)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因此,發(fā)布微博內容的用戶即博主自然地成為微博作品的著作權人。
微博作品的著作權主體與傳統作品的著作權主體并無本質上的差異,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微博服務提供商享有微博永久的、免費的、不可撤銷的、非獨占的使用權,如《新浪微博使用服務協議》第4.7條規(guī)定:“對于用戶通過微博服務公開發(fā)布的任何內容,用戶同意微夢公司在全世界范圍內具有免費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銷的、非獨家的和完全再許可的權利和許可……”
(三)微博作品著作權的內容
我國著作權法明確規(guī)定著作權具有17項權利,包括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既然微博作品享有著作權,也就當然地擁有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
著作人身權是指基于作品創(chuàng)作所享有的一種使其人格、作品受到尊重的權利。著作者身份權是著作者要求他人承認自己是該原創(chuàng)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的權利,它與保護作者與其精神活動成果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并且不受任何經濟權利的影響,即使該作品某些財產權利已經全部或者部分轉讓。
著作財產權是指作者享有的使用或者授權他人使用作品以取得報酬的權利。此項權利是為了保障作者的財產性利益而創(chuàng)設的。著作財產權主要包括復制權、發(fā)行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相關權利。
三、微博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
微博內容完全可能構成作品,受到我國有關著作權法律、法規(guī)的保護。由于微博的本質和所具有的特性,使得侵犯微博著作權變得異常容易和普遍,侵權行為多重多樣。分析各種侵權行為和表現形式,大致可以概括為兩類,一類是線上侵權,一類是線下侵權[7]。
(一)線上侵權
線上侵權主要是指微博用戶相互轉發(fā)、引用微博作品引起的侵權糾紛。該種行為又可以分為兩類:
1.原文轉發(fā)行為。微博設置中都有轉發(fā)功能,微博用戶點擊“轉發(fā)”按鈕就可以實現轉發(fā)這條微博,同時會附上轉發(fā)字樣和微博來源。按照微博的特征和微博用戶的態(tài)度,分享是微博的生命,如果失去分享性這一功能,微博也將失去存在價值和發(fā)展意義,因此廣大微博用戶均不認為這種轉發(fā)行為構成侵權。但事實上,該行為確實已經侵犯了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現今,有兩種觀點認為這種轉發(fā)行為并不構成侵權:一種認為這種轉發(fā)行為是在著作權合理使用范疇內,因為微博用戶在轉發(fā)該條微博時出于自我欣賞和與好友分享的態(tài)度,且已載明出處和微博用戶信息,因而不夠成侵權;另一種認為微博的轉發(fā)屬于微博用戶之間的默示許可,轉發(fā)已經得到了博主的許可,因此轉發(fā)行為并不構成侵權。筆者同意第二種看法,因為微博的價值就在于分享,每個微博用戶在申請微博賬戶、發(fā)布內容時完全知道微博的這一功能,而且愿意與好友分享、互動,這是他們加入微博的初衷,因而其他用戶轉發(fā)行為顯然是合法的。
2.微博用戶直接在微博中轉載、引用他人微博作品,但未為作者署名。我國著作權法規(guī)定,使用他人作品,應當取得作者許可,并支付報酬。只要是未經許可復制、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他人作品的行為,即存在過錯,構成侵權,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二)線下侵權
線下侵權,主要是將微博原創(chuàng)作品轉載到報刊、出版社等傳統出版單位出版發(fā)行微博作品并未得到微博用戶的許可和支付報酬所產生的糾紛。有些微博作品具有較高的文學性和藝術性,出版社、雜志社等未經作者同意,即對這些作品出版發(fā)行,謀取利益,其主觀上具有過錯,因而要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微博運營商對其經營的平臺負有監(jiān)管和審查的義務,對涉及色情、暴力、犯罪等違反我國法律、法規(guī)的內容及時予以刪除或者屏蔽。但由于微博的自身特性,對海量信息進行事前審查不符合實際,因此微博用戶在發(fā)現自己原創(chuàng)作品受到侵權時,應及時告知微博運營商給予刪除、屏蔽、斷開連接等必要措施,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微博運營商接到用戶舉報并未及時采取相關措施,保護微博用戶合法權益,對損害的擴大部分承擔連帶責任。
——————————
參考文獻:
〔1〕網易.CNNIC第32次互聯網報告[EB/OL].http://tech.163.com/13/0717/13/9407BVOS00094NSI.html,2013-07-17.
〔2〕北青網.郭德綱新作《屌絲青年》被指抄襲 郭德綱向作者道歉[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2/0917/c22219-19028702.html,2012-09-12.
〔3〕何蔣勇.浙江首例微博著作權侵權案[EB/OL].http://news.qq.com/a/2013082,2013-08-20.
〔4〕張佰明.網絡傳播實務[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194.
〔5〕劉斌斌.知識產權——法理論與戰(zhàn)略[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74.
〔6〕劉春田.知識產權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56.
〔7〕微博世界法律不能缺席[J].法庭內外,2011(10).
(責任編輯 孫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