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存
2011年版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钡牵胁糠纸處熢趧?chuàng)設數學教學情境中出現了一些異化現象。下面,筆者就結合當前在數學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異化現象,選取其中最普遍的三種來談一談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應注意些什么。
一、好的教學情境應從課堂教學目標開始
【異化現象1】數學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脫離教學內容
一位教師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認識分數”時,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同學們,你們看過《西游記》嗎?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位人物形象?學生熱烈地回答:我最喜歡孫悟空;我最喜歡唐僧;我最喜歡……時間已經過去近十分鐘了,教師才說:“喜歡孫悟空的同學特別多,下面的情境圖(教材第64頁的情境圖)是孫悟空在花果山摘了4個桃子,想分給四只小猴,每只猴子分得這盤桃子的幾分之幾?”
分析:在這個案例中,教師把數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僅僅看作是吸引學生眼球的手段,忽略了情境的引導作用?!段饔斡洝分械娜宋锱c本節(jié)課的教學關聯不大,對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也起不了太多的作用。況且,學生的興奮點會放在西游記中的人物形象上,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不利于課堂教學的展開,也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對策:好的教學情境應有利于將學生引向教學內容,或者說,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核心不是情境的表象如何,而是隱藏在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因此,判斷一個數學教學情境是好還是壞,關鍵是看情境是否能指向數學的核心內容,而不是看外在的情境是否華麗。像案例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就給人一種本末倒置的感覺。所以,在創(chuàng)設這一課的情境時,可以采用動畫的形式,讓學生觀看猴子分桃,然后邊分邊講解,從而引出分數的意義。這樣就把分數教學直接隱藏在情境當中,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也會集中在如何分桃子這個問題上,在沒有其他情境干擾的情況下,學生就會隨著情境深入學習新的數學內容。
二、好的教學情境應從學生生活環(huán)境開始
【異化現象2】數學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脫離學生生活
一位教師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統計”時,是以NBA中球星科比與斯科拉每場的進球作為教學情境,先讓學生統計兩位球星每一場的進球數,然后再比較哪一個進球更準、更多,以此引出平均數概念。
分析:在這個案例中,由于學生才三年級,他們對于誰是科比,誰是斯科拉,NBA是什么樣的活動知之甚少。這種脫離了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創(chuàng)設會讓學生產生距離感、陌生感,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了。
對策:好的教學情境應當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應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如果所創(chuàng)設的數學情境脫離了學生的現實,就不能實現教學目標,也不能更好地服務教學內容,還將產生相反的作用,成為學生理解題意的一個障礙。所以,在創(chuàng)設這一課的教學情境時,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例如統計課間的某一項活動,或者是每一個學生的成績等,并以此為基礎來展開新知識的教學。由于這樣的情境是發(fā)生在學生自己身上的事情,學生就會對情境投入一定的情感,這種情感就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最好助推力量。
三、好的教學情境應從學生數學經驗開始
【異化現象3】數學教學情境忽視了學生的數學經驗
教師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認識乘法”時,出示了教材情境圖 (見右圖),讓學生說一說圖中都有些什么。
學生說圖中有公雞、母雞、小兔、小橋、小草、大樹等。這時,教師急了,就打斷學生的回答:“圖中有幾只兔,幾只雞呢?你是如何得出來的?”結果,學生說有6只兔、12只雞,是數出來的。這時候,教師也只有自圓其說,迅速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分析: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出示情境圖目的是想讓學生說出求兔的只數是3個2相加,雞的只數是4個3相加,然后引出乘法。但是,由于學生目前的數學經驗只停留在一個個數的階段,想讓學生自己說出3個2與4個3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就忽視了學生已有的經驗水平,造成了啟而不發(fā)的現象。
對策:學生學習新知的前提就是要喚起舊的知識經驗。數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目的就是喚起學生的知識經驗,使之能成為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平臺。因此,在創(chuàng)設這一教學情境時,可以直接讓學生說一說圖中的雞與兔的組合都有什么樣的共同點,然后引導學生說出一共有幾個幾,從而引出乘法問題。這樣才能引起學生認知的沖突,使學生真正進入到學習活動當中。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要想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數學情境,首先要關注的是情境的數學問題是否與本節(jié)課所教學的內容有關;其次是情境的外殼,這個外殼要能承載起本節(jié)課所要教學的內容;再次就是要關注學生的經驗水平,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動機。這樣,創(chuàng)設的數學情境才能是一個好的情境。
(責編金鈴)
endprint
2011年版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但是,有部分教師在創(chuàng)設數學教學情境中出現了一些異化現象。下面,筆者就結合當前在數學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異化現象,選取其中最普遍的三種來談一談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應注意些什么。
一、好的教學情境應從課堂教學目標開始
【異化現象1】數學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脫離教學內容
一位教師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認識分數”時,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同學們,你們看過《西游記》嗎?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位人物形象?學生熱烈地回答:我最喜歡孫悟空;我最喜歡唐僧;我最喜歡……時間已經過去近十分鐘了,教師才說:“喜歡孫悟空的同學特別多,下面的情境圖(教材第64頁的情境圖)是孫悟空在花果山摘了4個桃子,想分給四只小猴,每只猴子分得這盤桃子的幾分之幾?”
分析:在這個案例中,教師把數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僅僅看作是吸引學生眼球的手段,忽略了情境的引導作用。《西游記》中的人物與本節(jié)課的教學關聯不大,對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也起不了太多的作用。況且,學生的興奮點會放在西游記中的人物形象上,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不利于課堂教學的展開,也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對策:好的教學情境應有利于將學生引向教學內容,或者說,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核心不是情境的表象如何,而是隱藏在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因此,判斷一個數學教學情境是好還是壞,關鍵是看情境是否能指向數學的核心內容,而不是看外在的情境是否華麗。像案例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就給人一種本末倒置的感覺。所以,在創(chuàng)設這一課的情境時,可以采用動畫的形式,讓學生觀看猴子分桃,然后邊分邊講解,從而引出分數的意義。這樣就把分數教學直接隱藏在情境當中,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也會集中在如何分桃子這個問題上,在沒有其他情境干擾的情況下,學生就會隨著情境深入學習新的數學內容。
二、好的教學情境應從學生生活環(huán)境開始
【異化現象2】數學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脫離學生生活
一位教師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統計”時,是以NBA中球星科比與斯科拉每場的進球作為教學情境,先讓學生統計兩位球星每一場的進球數,然后再比較哪一個進球更準、更多,以此引出平均數概念。
分析:在這個案例中,由于學生才三年級,他們對于誰是科比,誰是斯科拉,NBA是什么樣的活動知之甚少。這種脫離了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創(chuàng)設會讓學生產生距離感、陌生感,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了。
對策:好的教學情境應當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應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如果所創(chuàng)設的數學情境脫離了學生的現實,就不能實現教學目標,也不能更好地服務教學內容,還將產生相反的作用,成為學生理解題意的一個障礙。所以,在創(chuàng)設這一課的教學情境時,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例如統計課間的某一項活動,或者是每一個學生的成績等,并以此為基礎來展開新知識的教學。由于這樣的情境是發(fā)生在學生自己身上的事情,學生就會對情境投入一定的情感,這種情感就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最好助推力量。
三、好的教學情境應從學生數學經驗開始
【異化現象3】數學教學情境忽視了學生的數學經驗
教師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認識乘法”時,出示了教材情境圖 (見右圖),讓學生說一說圖中都有些什么。
學生說圖中有公雞、母雞、小兔、小橋、小草、大樹等。這時,教師急了,就打斷學生的回答:“圖中有幾只兔,幾只雞呢?你是如何得出來的?”結果,學生說有6只兔、12只雞,是數出來的。這時候,教師也只有自圓其說,迅速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分析: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出示情境圖目的是想讓學生說出求兔的只數是3個2相加,雞的只數是4個3相加,然后引出乘法。但是,由于學生目前的數學經驗只停留在一個個數的階段,想讓學生自己說出3個2與4個3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就忽視了學生已有的經驗水平,造成了啟而不發(fā)的現象。
對策:學生學習新知的前提就是要喚起舊的知識經驗。數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目的就是喚起學生的知識經驗,使之能成為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平臺。因此,在創(chuàng)設這一教學情境時,可以直接讓學生說一說圖中的雞與兔的組合都有什么樣的共同點,然后引導學生說出一共有幾個幾,從而引出乘法問題。這樣才能引起學生認知的沖突,使學生真正進入到學習活動當中。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要想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數學情境,首先要關注的是情境的數學問題是否與本節(jié)課所教學的內容有關;其次是情境的外殼,這個外殼要能承載起本節(jié)課所要教學的內容;再次就是要關注學生的經驗水平,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動機。這樣,創(chuàng)設的數學情境才能是一個好的情境。
(責編金鈴)
endprint
2011年版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钡?,有部分教師在創(chuàng)設數學教學情境中出現了一些異化現象。下面,筆者就結合當前在數學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異化現象,選取其中最普遍的三種來談一談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應注意些什么。
一、好的教學情境應從課堂教學目標開始
【異化現象1】數學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脫離教學內容
一位教師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認識分數”時,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同學們,你們看過《西游記》嗎?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位人物形象?學生熱烈地回答:我最喜歡孫悟空;我最喜歡唐僧;我最喜歡……時間已經過去近十分鐘了,教師才說:“喜歡孫悟空的同學特別多,下面的情境圖(教材第64頁的情境圖)是孫悟空在花果山摘了4個桃子,想分給四只小猴,每只猴子分得這盤桃子的幾分之幾?”
分析:在這個案例中,教師把數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僅僅看作是吸引學生眼球的手段,忽略了情境的引導作用?!段饔斡洝分械娜宋锱c本節(jié)課的教學關聯不大,對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也起不了太多的作用。況且,學生的興奮點會放在西游記中的人物形象上,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不利于課堂教學的展開,也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對策:好的教學情境應有利于將學生引向教學內容,或者說,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核心不是情境的表象如何,而是隱藏在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因此,判斷一個數學教學情境是好還是壞,關鍵是看情境是否能指向數學的核心內容,而不是看外在的情境是否華麗。像案例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就給人一種本末倒置的感覺。所以,在創(chuàng)設這一課的情境時,可以采用動畫的形式,讓學生觀看猴子分桃,然后邊分邊講解,從而引出分數的意義。這樣就把分數教學直接隱藏在情境當中,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也會集中在如何分桃子這個問題上,在沒有其他情境干擾的情況下,學生就會隨著情境深入學習新的數學內容。
二、好的教學情境應從學生生活環(huán)境開始
【異化現象2】數學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脫離學生生活
一位教師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統計”時,是以NBA中球星科比與斯科拉每場的進球作為教學情境,先讓學生統計兩位球星每一場的進球數,然后再比較哪一個進球更準、更多,以此引出平均數概念。
分析:在這個案例中,由于學生才三年級,他們對于誰是科比,誰是斯科拉,NBA是什么樣的活動知之甚少。這種脫離了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創(chuàng)設會讓學生產生距離感、陌生感,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了。
對策:好的教學情境應當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應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如果所創(chuàng)設的數學情境脫離了學生的現實,就不能實現教學目標,也不能更好地服務教學內容,還將產生相反的作用,成為學生理解題意的一個障礙。所以,在創(chuàng)設這一課的教學情境時,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例如統計課間的某一項活動,或者是每一個學生的成績等,并以此為基礎來展開新知識的教學。由于這樣的情境是發(fā)生在學生自己身上的事情,學生就會對情境投入一定的情感,這種情感就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最好助推力量。
三、好的教學情境應從學生數學經驗開始
【異化現象3】數學教學情境忽視了學生的數學經驗
教師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認識乘法”時,出示了教材情境圖 (見右圖),讓學生說一說圖中都有些什么。
學生說圖中有公雞、母雞、小兔、小橋、小草、大樹等。這時,教師急了,就打斷學生的回答:“圖中有幾只兔,幾只雞呢?你是如何得出來的?”結果,學生說有6只兔、12只雞,是數出來的。這時候,教師也只有自圓其說,迅速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分析: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出示情境圖目的是想讓學生說出求兔的只數是3個2相加,雞的只數是4個3相加,然后引出乘法。但是,由于學生目前的數學經驗只停留在一個個數的階段,想讓學生自己說出3個2與4個3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就忽視了學生已有的經驗水平,造成了啟而不發(fā)的現象。
對策:學生學習新知的前提就是要喚起舊的知識經驗。數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目的就是喚起學生的知識經驗,使之能成為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平臺。因此,在創(chuàng)設這一教學情境時,可以直接讓學生說一說圖中的雞與兔的組合都有什么樣的共同點,然后引導學生說出一共有幾個幾,從而引出乘法問題。這樣才能引起學生認知的沖突,使學生真正進入到學習活動當中。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要想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數學情境,首先要關注的是情境的數學問題是否與本節(jié)課所教學的內容有關;其次是情境的外殼,這個外殼要能承載起本節(jié)課所要教學的內容;再次就是要關注學生的經驗水平,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動機。這樣,創(chuàng)設的數學情境才能是一個好的情境。
(責編金鈴)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