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菲
【摘 要】課堂教學是當前教育模式的主渠道,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如何進行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值得每一個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教學改革要與所教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心理認知結構相適應,高中政治課具有思想性、理論性等特點,這是在高中政治課教學改革中必須考慮到的因素。本文從政治課程的學科特點出發(fā),努力探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高中政治 教學改革 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134
相較于其他學科,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既沒有數(shù)理化的嚴密邏輯,也沒有文、史課的豐富多彩,有大量零碎的知識點需要記憶,并且其中的理論知識非常抽象。這就容易使政治課堂變得乏味、枯燥,學生在課堂上很難被抽象的理論知識吸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認真聽講。教師教起來不僅費力,而且積極性也不高,完全是在進行教材的復述,這樣當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如何把新的教學觀念引入課堂,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政治課堂的效率呢?我認為,進行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教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成效如何與教師的教學水平是緊密相關的。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要熱愛教育事業(yè),盡心盡力的完成教學任務,還應該有與時俱進的精神,能夠積極響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對新理念、新方式有敏銳的洞察力,并且能夠進行積極的教學實踐。學生上課時興趣不高,與教師陳舊的教學方式是有很大關系的,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改革推行過程中,首先要從自身入手,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上好每一堂政治課。
1.認真做好備課工作。教師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教師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課堂上的時間非常有限,短短45分鐘看似簡單,實際上卻需要教師做好充足的準備。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學習研究教材,對教材有整體的把握,能根據(jù)全本書的內(nèi)容安排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并且確保安排的目標和任務切合實際。還要考慮到其他情況,例如學生的學習情況、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的情況、進一步鞏固提高學生習得的知識的情況等等。這些教師都要考慮在內(nèi),并在此基礎上合理設計教學程序,使之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的備課工作直接影響到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課程準備的水平,多進行總結學習,優(yōu)化課堂設計,將備課工作做好。教學改革要求教師的課堂設計在嚴謹完整的基礎上兼具開放性和生動性的特點,形式要多樣,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導語部分要精彩,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提問、討論、分享等互動性環(huán)節(jié)等等。
2.創(chuàng)新授課方式。教師講、學生聽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通過這個形式,學生可以最大限度的獲取信息,學習知識,但是這種模式有個弊端,容易將課堂變得沉悶。作為政治教師,要避免這個問題,就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改進授課方式,讓政治課堂變得生動、有活力。
首先,教師授課時要注意發(fā)揮語言的的魅力,避免直接使用枯燥的理論講課,而是用生動的語言讓學生愿意聽、喜歡聽。例如,在導語部分,教師可以采用舉事例、提問題等方式,讓學生對這部分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對于相對抽象的內(nèi)容,教師要用形象的語言加以描述,并呈現(xiàn)出來,以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還要結合教師的手勢、行動等身體語言,教師要態(tài)度溫和、和藹親切、精神飽滿,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吸引到教材上來。還要注意多多表揚學生,與學生交流,適當?shù)倪\用幽默性語言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身心愉悅,并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學好政治課。
其次,教師要注意教學手段的豐富性。教學方式單一,容易造成課堂的沉悶枯燥,作為教師,要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帶入課堂中,要對陳舊的教學方式進行革新。教學是一種雙向活動,不能一味地采用上講下聽的模式,而是應該讓教師和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與學生多作交流,讓學生在一種寬松、自由的氛圍中學習和思考。教師講授的時間要適當,留出空余時間,讓學生自己安排,自己思考,讓學生能夠復習回顧、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等等。此外,教師還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作用,進行啟發(fā)式教學,遇到問題不要急于給出答案,而是鼓勵學生多作交流討論,大膽講出自己的看法。
二、教會學生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是為教學活動服務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對政治學習的熱情和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用多種手段,讓學生學會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1.學會提問題。政治教材知識點多且零碎,學生面對繁密的理論文字往往是一頭霧水,不知該從何處下手。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把知識系統(tǒng)化,并使學生注意到知識的關聯(lián)性,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清晰的脈絡,從而加強學生的理解。學習知識的目的是運用,政治知識最終要用問題的形式考查。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識,使學生善于從教材中提出各種有價值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提問意識的過程會比較困難,教師可以先在教學程序中設置提問題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向學生提出各種問題,讓學生明白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嘗試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學生為了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會對教材知識作認真的學習、研究,從而“吃透”教材,把抽象的知識用問題的形式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在這個過程中,無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的價值如何,教師都要給予鼓勵,并加以指導,從而確保學生提出的問題逐漸貼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變得更有價值。
2.教給學生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政治課理論性強、知識點多,要想學好政治,離不開知識的記憶和背誦。學生普遍不愿意背書,教師可以交給學生一些記憶的方法,幫助學生學會記憶。在課堂上,可以用瞬間記憶的方法,盡可能準確快速地記住知識點,比如,教師帶領全體學生一起用十分鐘背誦一些知識點,這個過程只要求理解背誦,不用考慮其他的情形。這種方法能夠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將關注點放在所要記憶的內(nèi)容上,從而起到良好的記憶效果。
3.讓學生形成自己的解題方法。政治考試中分析題所占的比重較大,解答分析題是以基礎知識為建構和基礎的,但是很多學生反映說,其基礎知識掌握很扎實,但不會應用。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意識地進行解題方法的訓練,讓學生掌握一些解題方法。教師可以通過板書的形式,讓學生對答題步驟和思路有清楚的把握,但因為答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系統(tǒng)掌握方法和思路的基礎上,大膽形成自己的答題方法,學生才能在考試中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總之,政治課的教學改革是對先進教學理念的應用和嘗試,只要教師教學方法得當、形式新穎,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推動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