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冰,顏 杰,唐 楷,王秀麗,王 議
(四川理工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
清洗劑溶劑通常分成水基型、半水基型、非水基型清洗劑3大類[1]。從目前清洗劑發(fā)展的現狀來看,有機溶劑清洗劑成分正從非環(huán)保更替到環(huán)保,對環(huán)境污染嚴重以及嚴重損害人體健康的比如 ODS 類清洗劑不斷被淘汰,綠色無毒或者低毒性的友好型清洗劑在不斷開發(fā)出來[2-4]。
發(fā)展高效的水基型清洗劑或者半水基型清洗劑[5],盡可能地取代溶劑型清洗劑,是清洗劑的發(fā)展方向。雖然溶劑型清洗劑在環(huán)保與安全問題上面臨的相關問題較多,但是它有著清洗效率高、溶劑可回收再利用、工藝簡單等優(yōu)點,水基清洗劑不可能完全取代溶劑型清洗劑。但是研究開發(fā)新型高效的水基金屬清洗劑或者半水基清洗劑,提高其回收利用價值,盡可能地取代溶劑清洗劑已經成為一種趨勢[6]。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想要開發(fā)一種水基型清洗劑或者乳狀液清洗劑,不僅清洗效果好,對環(huán)境友好,同時融合溶劑型清洗劑的所有優(yōu)點。如果使用過的清洗劑可再生利用,廢油可回收利用作為燃料,清洗工藝簡單易操作,那么這種清洗劑就具有廣闊市場前景。
藥品:乙醇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甲基醚、乙二胺四乙酸、乙二醇丁醚、去離子水。
儀器:燒杯50mL/100mL、電子天平、電子恒速攪拌機、電子分析天平、電熱鼓風干燥箱、磨口瓶、實驗室pH計、全自動界面張力儀(HZ-800)。
清洗劑中的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劑同時具有親水基和疏水基,疏水基不溶于水,容易吸附在污垢上,再通過親水基的作用力,將疏水基連同污垢與被清洗表面分離,從而達到清洗的目的。本文使用的表面活性劑是非離子表面活性劑AEO-9,該表面活性劑在室溫下為白色膏體,無毒、無刺激,有良好的乳化性、分散性、水溶性、去污性,是重要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除此之外,清洗劑的清洗效果還受到溫度、清洗時間、機械作用和實驗誤差等的影響,但本文主要考察常溫常壓下各種成分的含量對清洗效果的影響。
本實驗選取的藥品總量為100g,操作步驟如下:分別稱取15.00g脂肪醇聚氧乙烯甲基醚、10.00g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5.00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加入到49.85g去離子水中,攪拌成混合均勻的溶液。再將稱取好的5.00g乙醇胺、15.00g乙二醇丁醚和0.15g乙二胺四乙酸分別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攪拌,待溶液均勻后,靜置2min。
影響實驗指標的因素有很多,在本實驗中,選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乙醇胺和乙二醇丁醚作為因素,取三水平進行正交實驗。根據選取的因素、水平,查閱相關資料,選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實驗表,將因素Ⅳ作為空白對照。
表1 因素水平表
2.3.1 pH值的測定
此種清洗劑的pH值一般在10~12之間。其中,堿性越強,清洗劑效果會越好。將配制好的清洗劑裝入一干凈、干燥的小燒杯中,用已校正的pH計測定其pH值,記錄好有關數據。
2.3.2 表面張力的測定
將樣品倒入標定好的樣品杯內,達到中刻度線,放在工作臺上,按下“樣品測試”鍵,直接按“開始”鍵,儀器自動測定樣品張力值。本實驗中采用單樣品測定,平行測定3次。記錄界面張力值為f1、f2、f3。
界面張力計算公式:
2.3.3 清洗效果的測定
將載玻片經過簡單清洗后,再以無水乙醇、丙酮、水沖洗后吹干,干燥至恒重后稱重,記錄質量為M1;在試片上涂抹上機械油污,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后稱重,記錄質量M2;將試片放入清洗劑中,采用間歇攪拌,靜置洗滌20~30min。取出,反復用水沖洗,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后稱重,質量為M3。平行測定3次,取其平均值。
清洗能力評定用清洗去污率公式計算(保留到小數點后4位):
所做的正交實驗結果以及各項指標的綜合評分結果見表2。
根據表2結果,各因素的用量與綜合評分結果的關系如圖1所示。
表2 正交實驗和各指標評分結果
圖1 各因素用量與綜合評分結果
從圖1可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用量對實驗結果有很大的影響,隨著用量的增加,清洗劑的效果在2~5g時呈增加趨勢,原因是在2~5g范圍內,增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用量會使水的表面張力降低,有利于產物的生成。隨后效果降低,原因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過量會導致已生成產物的分解或發(fā)生其他化學反應,包括副反應和平行反應。因此,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用量為5g,即5%時,效果最好。
從圖2可知,乙醇胺的用量對清洗劑的效果也有影響,且影響程度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相當。乙醇胺在清洗劑中一般作為乳化劑。隨著乙醇胺用量的增加,清洗效果在2~5g時呈現為增強趨勢,原因是乙醇胺用量的增加加強了表面活性劑的作用,從而使清洗效果增強了。繼續(xù)增加用量,在用量為5~7g時,清洗效果反而下降,可能是由于乙醇胺的過量使副反應進行得更加劇烈,導致了清洗效果下降。因此,乙醇胺的用量在5g,即5%時清洗劑的清洗效果最好。
乙二醇丁醚的用量對清洗效果有很大的影響,且在選取的3個因素中影響的力度最大。乙二醇丁醚在清洗劑中一般作為助溶劑,隨著乙二醇丁醚用量的增加,清洗效果在13~15g時呈現為增強趨勢,可能是由于隨著乙二醇丁醚用量增加,加強了清洗劑與被清洗物(液晶)表面污漬的相溶性,使得清洗效果也增強了。繼續(xù)增加用量,在用量為15~18g時清洗效果反而下降,可能是由于當乙二醇丁醚的濃度達到一定界限后,已不能再增加清洗劑與被清洗物(液晶)表面污漬的相溶性,反而會造成各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使清洗效果降低。因此,乙二醇丁醚的用量在15g,即15%時清洗劑的清洗效果最好。
空白組的極差R空白=0.14,說明實驗操作對實驗結果有一定影響。
根據正交實驗結果、計算數據和各因素對清洗效果的影響分析可知,在選定的水平下,因為RⅢ>RⅠ>RⅡ,所以影響清洗劑效果的主次因素依次是Ⅲ、Ⅰ、Ⅱ,即:乙二醇丁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乙醇胺。最佳合成工藝參數為Ⅰ2Ⅱ2Ⅲ2,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用量為5%,乙醇胺用量為5%,乙二醇丁醚用量為15%。由于該最佳工藝參數不在此正交表內,需補做驗證實驗,實驗結果見表3。
表3 驗證實驗測定結果
從表3實驗結果來看,在所有實驗數據中,本組數據pH值為最高,表面張力最小,清洗效果最佳,因此,該配方確定為所選水平下的最佳配方。最佳配方見表4。
表4 所選水平下的最佳配方
本實驗研究的清洗劑主要用于液晶顯示器殘留雜質的清洗,具有以下優(yōu)點:1) 洗污垢的速度快,溶垢徹底,通過實驗測得清洗劑自身對污垢有很強的反應、分散或溶解清除能力,可以很徹底地除去污垢。2) 該清洗劑所用的藥品便宜易得,并立足于國產化,清洗成本低,不造成過多的資源消耗。3) 清洗過程不會在液晶顯示器表面殘留不溶物,不產生新污漬,不形成新的有害于后續(xù)工序的覆蓋層。但是,本清洗劑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不能回收再生利用,使用范圍比較小等,在今后的實驗中,將致力于解決這些不足。
[1] 李廣福,劉玉嶺,李薇薇,等.LCD殘留液晶的清洗[J].清洗世界,2006(9):25-26.
[2] 楊文奎.替代ODS清洗工藝的選擇與對設備的要求[J].洗凈技術,2000(1):29-32.
[3] 北京清華液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液晶替代清洗劑的試驗與研究[J].洗凈技術, 2003(3):33-36.
[4] 謝飛,等.中國淘汰ODS清洗劑政策及替代技術匯編[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1999.
[5] 劉玉嶺,李薇薇,,檀柏梅.微電子工藝中的清洗技術現況與展望[J].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31(6):11-17.
[6] 前野純一.使用半水基清洗劑的清洗技術(第二次報告)[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4(119):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