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靜 黃郁秋
加標回收率的測定是國內(nèi)外化學實驗室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質量控制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各種分析方法,如容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電感耦合等離子光譜法)、色譜分析法(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質譜分析法等。而目前在國內(nèi)還沒有將加標回收率用在重量分析法的質量控制中。
然而,在參加國際AIHA Proficiency Analytical Testing Programs(PT)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英國健康和安全實驗室每年都組織開展重量分析法的PT活動,其編寫的《工作場所能力分析計劃(WASP)-參加者手冊》\[1\]中詳細描述了重量分析法PT樣品的制作過程,明確規(guī)定了加入量的范圍等。由此可見,國內(nèi)實驗室也可將該方法應用到日常工作中,以提高重量分析法檢測的工作質量。
現(xiàn)行的工作場所衛(wèi)生標準方法中,僅有粉塵項目采用重量法測定。因此,本文以“總粉塵”為例探討在工作場所重量分析法中應用加標回收率的可行性。
1加標回收方法的選擇
加標回收有空白加標回收和樣品加標回收2種??瞻准訕嘶厥帐侵冈跊]有被測物質的空白樣品基質中加入定量的標準物質,按樣品的處理步驟分析,得到的結果與理論值的比值即為空白加標回收率;樣品加標回收是指相同的樣品取2份,其中一份加入定量的待測成分標準物質,2份同時按相同的分析步驟分析,加標的一份所得的結果減去未加標一份所得的結果,其差值同加入標準物質的理論值之比即為樣品加標回收率。
從定義來看,進行樣品加標回收率的測定應當滿足2個前提條件:① 同一樣品的子樣取樣體積必須相等;② 各類子樣的測定過程必須按相同的操作步驟進行??紤]到粉塵平行樣品采集的穩(wěn)定性及粉塵標準物的不可獲得。因此,本文僅探討空白加標回收的實驗方案。
2加標物的選擇
常見的重量分析法中,以生成硫酸鋇沉淀作為稱量物最為典型。因此,本文選擇SO2-4作為實驗方案的加標物,最終計算SO2-4的回收率。
3加標量的確定
GBZ/T 192.1—2007《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 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2\]中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下限為0.1 mg;直徑為40 mm的濾膜時,濾膜增重不得大于10 mg。由此可知,直徑為40 mm的濾膜的測定上限為10 mg??紤]到在重量分析法中干燥恒重帶來的最大誤差(0.3 mg)以及加標量過小可能增加的回收率誤差,因而確定本文實驗方案中沉淀所得硫酸鋇的重量范圍控制在(1~10 mg)。加標量可通過BaSO4與SO2-4的摩爾質量換算獲得。
4實驗方案
4.1原理
在制備好的試液中加入適當過量的氯化鋇溶液,使其生成硫酸鋇沉淀,由所得的沉淀質量計算出試樣中的SO42-質量分數(shù)。其反應式為:
Ba2++SO42-=BaSO4↓
4.2試劑
4.2.1硫酸鉀溶液稱取8 g硫酸鉀,溶于水中,加水至100 mL。
4.2.2鹽酸ρ20=1.18 g/mL
4.2.3氯化鋇溶液稱取0.5 g氯化鋇,溶于水中,加入0.4 mL鹽酸,加水至100 mL。
4.2.4鹽酸溶液取0.4 mL鹽酸,加水至100 mL。
4.3設備
濾膜為微孔濾膜,孔徑0.8 μm;玻璃纖維濾膜,孔徑0.3 μm;直徑40 mm。分析天平為感量0.01 mg;燒杯為100 mL;具塞比色管為10 mL;微量注射器分別為50 μL、100 μL;另有稱量瓶和干燥箱。
4.4玻璃纖維濾膜的穩(wěn)定性試驗
4.4.1稱量瓶恒重取15只稱量瓶,分別標識樣1~15,放入105℃干燥箱中干燥1 h后,取出放在干燥器內(nèi)冷卻0.5 h,取出稱重,如此反復直至恒重。
4.4.2暴露前恒重(濾膜)取直徑為40 mm的工作場所中粉塵采樣用空白玻璃纖維濾膜,分別放入上述已恒重的稱量瓶中,平行15份,放入105℃干燥箱中干燥1 h后取出,放在干燥器內(nèi)冷卻0.5 h,取出稱重,如此反復直至恒重。
4.4.3暴露后恒重(濾膜)上述恒重后,打開15只稱量瓶的蓋子,將濾膜暴露于空氣中,約5 min后,再蓋上稱量瓶蓋子,放入105℃干燥箱中干燥1 h后,取出放在干燥器內(nèi)冷卻0.5 h,取出稱重,如此反復直至恒重。
4.4.4試驗數(shù)據(jù)將上述試驗獲得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
4.4.5試驗結論暴露前后兩次恒重主要是檢驗“玻璃纖維濾膜”多次恒重的穩(wěn)定性Δ(m6-m4)。m4、m6均為“稱量瓶+玻璃纖維濾膜”的總重量。
4.5回收率樣品的制作
取15張工作場所中硫酸采樣用空白微孔濾膜(孔徑0.8 μm),用微量注射器按要求定量加入硫酸鉀溶液,自然干燥后分別放入裝有10.0 mL水的燒杯(對應標識1~15)中振搖,放置5 min,搖勻,此液即為樣品溶液\[5\]。
分別取5.0 mL樣品溶液至具塞比色管(對應標識1~15)中,放在80℃恒溫水浴鍋內(nèi)加熱,再分別邊攪拌邊緩慢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沉淀硫酸鋇。待沉淀完全(過夜)后,將沉淀全量過濾于在穩(wěn)定性試驗中已恒重的15個空白玻璃纖維濾膜上,用鹽酸溶液洗滌后放入原稱量瓶中,放入干燥箱內(nèi)105℃干燥1 h后,取出放在干燥器內(nèi)冷卻0.5 h,取出稱重,如此反復直至恒重。(本實驗采用已恒重的前述15張濾膜。)
6.3沉淀量的確定
從表2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加入量適當時其回收率均在100.00%左右,而加入量太少,誤差就比較大。可見,控制加入量是重量分析法應用加標回收率的關鍵,然而加入量是通過沉淀量換算獲得,因此控制加入量也就是控制沉淀量。
沉淀量是通過天平稱量獲得的,所以理想中可獲得的最少沉淀量即為所使用天平的檢出限。本實驗使用最小分度值為0.01 mg的天平,其檢出限為0.10 mg。從回收率的結果來看,最少理論沉淀量宜選取大于10倍的天平檢出限。7結論
7.1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應該應用標準加入法以提高檢驗質量。通過本文的實驗及數(shù)據(jù)分析可看出,無論從結果判定的符合性還是從平行回收率的精密度來看,在重量分析法中,應用加標回收率技術作為質控手段是可行且有效的。
7.2標準加入法
標準加入法用于重量分析法,與沉淀物的形態(tài)、沉淀量的選擇、濾材的性能、以及沉淀的過程、分離、凈化、恒重等都有密切的關系。
8參考文獻
[1]Harpur Hill, Buxton. The workplace analysis scheme for proficiency (WASP) information for participants\[M\].14th. United Kingdom: Health & Safety Laboratory, 2013:15,20.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GBZ/T 192.1—2007.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S\].2008.
[3]百度百科.恒重\[OL\].(2012-12-13)\[2013-03-18\].http://baike.baidu.com/view/671223.htm.
[4]張虹.加標回收率的測定和結果判斷\[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00,29(1):50-52.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GBZ/T 160.33—2004.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硫化物\[S\].2006.
(收稿日期:2014-03-21)
加標回收率的測定是國內(nèi)外化學實驗室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質量控制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各種分析方法,如容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電感耦合等離子光譜法)、色譜分析法(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質譜分析法等。而目前在國內(nèi)還沒有將加標回收率用在重量分析法的質量控制中。
然而,在參加國際AIHA Proficiency Analytical Testing Programs(PT)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英國健康和安全實驗室每年都組織開展重量分析法的PT活動,其編寫的《工作場所能力分析計劃(WASP)-參加者手冊》\[1\]中詳細描述了重量分析法PT樣品的制作過程,明確規(guī)定了加入量的范圍等。由此可見,國內(nèi)實驗室也可將該方法應用到日常工作中,以提高重量分析法檢測的工作質量。
現(xiàn)行的工作場所衛(wèi)生標準方法中,僅有粉塵項目采用重量法測定。因此,本文以“總粉塵”為例探討在工作場所重量分析法中應用加標回收率的可行性。
1加標回收方法的選擇
加標回收有空白加標回收和樣品加標回收2種??瞻准訕嘶厥帐侵冈跊]有被測物質的空白樣品基質中加入定量的標準物質,按樣品的處理步驟分析,得到的結果與理論值的比值即為空白加標回收率;樣品加標回收是指相同的樣品取2份,其中一份加入定量的待測成分標準物質,2份同時按相同的分析步驟分析,加標的一份所得的結果減去未加標一份所得的結果,其差值同加入標準物質的理論值之比即為樣品加標回收率。
從定義來看,進行樣品加標回收率的測定應當滿足2個前提條件:① 同一樣品的子樣取樣體積必須相等;② 各類子樣的測定過程必須按相同的操作步驟進行??紤]到粉塵平行樣品采集的穩(wěn)定性及粉塵標準物的不可獲得。因此,本文僅探討空白加標回收的實驗方案。
2加標物的選擇
常見的重量分析法中,以生成硫酸鋇沉淀作為稱量物最為典型。因此,本文選擇SO2-4作為實驗方案的加標物,最終計算SO2-4的回收率。
3加標量的確定
GBZ/T 192.1—2007《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 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2\]中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下限為0.1 mg;直徑為40 mm的濾膜時,濾膜增重不得大于10 mg。由此可知,直徑為40 mm的濾膜的測定上限為10 mg。考慮到在重量分析法中干燥恒重帶來的最大誤差(0.3 mg)以及加標量過小可能增加的回收率誤差,因而確定本文實驗方案中沉淀所得硫酸鋇的重量范圍控制在(1~10 mg)。加標量可通過BaSO4與SO2-4的摩爾質量換算獲得。
4實驗方案
4.1原理
在制備好的試液中加入適當過量的氯化鋇溶液,使其生成硫酸鋇沉淀,由所得的沉淀質量計算出試樣中的SO42-質量分數(shù)。其反應式為:
Ba2++SO42-=BaSO4↓
4.2試劑
4.2.1硫酸鉀溶液稱取8 g硫酸鉀,溶于水中,加水至100 mL。
4.2.2鹽酸ρ20=1.18 g/mL
4.2.3氯化鋇溶液稱取0.5 g氯化鋇,溶于水中,加入0.4 mL鹽酸,加水至100 mL。
4.2.4鹽酸溶液取0.4 mL鹽酸,加水至100 mL。
4.3設備
濾膜為微孔濾膜,孔徑0.8 μm;玻璃纖維濾膜,孔徑0.3 μm;直徑40 mm。分析天平為感量0.01 mg;燒杯為100 mL;具塞比色管為10 mL;微量注射器分別為50 μL、100 μL;另有稱量瓶和干燥箱。
4.4玻璃纖維濾膜的穩(wěn)定性試驗
4.4.1稱量瓶恒重取15只稱量瓶,分別標識樣1~15,放入105℃干燥箱中干燥1 h后,取出放在干燥器內(nèi)冷卻0.5 h,取出稱重,如此反復直至恒重。
4.4.2暴露前恒重(濾膜)取直徑為40 mm的工作場所中粉塵采樣用空白玻璃纖維濾膜,分別放入上述已恒重的稱量瓶中,平行15份,放入105℃干燥箱中干燥1 h后取出,放在干燥器內(nèi)冷卻0.5 h,取出稱重,如此反復直至恒重。
4.4.3暴露后恒重(濾膜)上述恒重后,打開15只稱量瓶的蓋子,將濾膜暴露于空氣中,約5 min后,再蓋上稱量瓶蓋子,放入105℃干燥箱中干燥1 h后,取出放在干燥器內(nèi)冷卻0.5 h,取出稱重,如此反復直至恒重。
4.4.4試驗數(shù)據(jù)將上述試驗獲得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
4.4.5試驗結論暴露前后兩次恒重主要是檢驗“玻璃纖維濾膜”多次恒重的穩(wěn)定性Δ(m6-m4)。m4、m6均為“稱量瓶+玻璃纖維濾膜”的總重量。
4.5回收率樣品的制作
取15張工作場所中硫酸采樣用空白微孔濾膜(孔徑0.8 μm),用微量注射器按要求定量加入硫酸鉀溶液,自然干燥后分別放入裝有10.0 mL水的燒杯(對應標識1~15)中振搖,放置5 min,搖勻,此液即為樣品溶液\[5\]。
分別取5.0 mL樣品溶液至具塞比色管(對應標識1~15)中,放在80℃恒溫水浴鍋內(nèi)加熱,再分別邊攪拌邊緩慢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沉淀硫酸鋇。待沉淀完全(過夜)后,將沉淀全量過濾于在穩(wěn)定性試驗中已恒重的15個空白玻璃纖維濾膜上,用鹽酸溶液洗滌后放入原稱量瓶中,放入干燥箱內(nèi)105℃干燥1 h后,取出放在干燥器內(nèi)冷卻0.5 h,取出稱重,如此反復直至恒重。(本實驗采用已恒重的前述15張濾膜。)
6.3沉淀量的確定
從表2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加入量適當時其回收率均在100.00%左右,而加入量太少,誤差就比較大??梢?,控制加入量是重量分析法應用加標回收率的關鍵,然而加入量是通過沉淀量換算獲得,因此控制加入量也就是控制沉淀量。
沉淀量是通過天平稱量獲得的,所以理想中可獲得的最少沉淀量即為所使用天平的檢出限。本實驗使用最小分度值為0.01 mg的天平,其檢出限為0.10 mg。從回收率的結果來看,最少理論沉淀量宜選取大于10倍的天平檢出限。7結論
7.1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應該應用標準加入法以提高檢驗質量。通過本文的實驗及數(shù)據(jù)分析可看出,無論從結果判定的符合性還是從平行回收率的精密度來看,在重量分析法中,應用加標回收率技術作為質控手段是可行且有效的。
7.2標準加入法
標準加入法用于重量分析法,與沉淀物的形態(tài)、沉淀量的選擇、濾材的性能、以及沉淀的過程、分離、凈化、恒重等都有密切的關系。
8參考文獻
[1]Harpur Hill, Buxton. The workplace analysis scheme for proficiency (WASP) information for participants\[M\].14th. United Kingdom: Health & Safety Laboratory, 2013:15,20.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GBZ/T 192.1—2007.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S\].2008.
[3]百度百科.恒重\[OL\].(2012-12-13)\[2013-03-18\].http://baike.baidu.com/view/671223.htm.
[4]張虹.加標回收率的測定和結果判斷\[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00,29(1):50-52.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GBZ/T 160.33—2004.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硫化物\[S\].2006.
(收稿日期:2014-03-21)
加標回收率的測定是國內(nèi)外化學實驗室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質量控制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各種分析方法,如容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電感耦合等離子光譜法)、色譜分析法(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質譜分析法等。而目前在國內(nèi)還沒有將加標回收率用在重量分析法的質量控制中。
然而,在參加國際AIHA Proficiency Analytical Testing Programs(PT)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英國健康和安全實驗室每年都組織開展重量分析法的PT活動,其編寫的《工作場所能力分析計劃(WASP)-參加者手冊》\[1\]中詳細描述了重量分析法PT樣品的制作過程,明確規(guī)定了加入量的范圍等。由此可見,國內(nèi)實驗室也可將該方法應用到日常工作中,以提高重量分析法檢測的工作質量。
現(xiàn)行的工作場所衛(wèi)生標準方法中,僅有粉塵項目采用重量法測定。因此,本文以“總粉塵”為例探討在工作場所重量分析法中應用加標回收率的可行性。
1加標回收方法的選擇
加標回收有空白加標回收和樣品加標回收2種??瞻准訕嘶厥帐侵冈跊]有被測物質的空白樣品基質中加入定量的標準物質,按樣品的處理步驟分析,得到的結果與理論值的比值即為空白加標回收率;樣品加標回收是指相同的樣品取2份,其中一份加入定量的待測成分標準物質,2份同時按相同的分析步驟分析,加標的一份所得的結果減去未加標一份所得的結果,其差值同加入標準物質的理論值之比即為樣品加標回收率。
從定義來看,進行樣品加標回收率的測定應當滿足2個前提條件:① 同一樣品的子樣取樣體積必須相等;② 各類子樣的測定過程必須按相同的操作步驟進行??紤]到粉塵平行樣品采集的穩(wěn)定性及粉塵標準物的不可獲得。因此,本文僅探討空白加標回收的實驗方案。
2加標物的選擇
常見的重量分析法中,以生成硫酸鋇沉淀作為稱量物最為典型。因此,本文選擇SO2-4作為實驗方案的加標物,最終計算SO2-4的回收率。
3加標量的確定
GBZ/T 192.1—2007《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 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2\]中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下限為0.1 mg;直徑為40 mm的濾膜時,濾膜增重不得大于10 mg。由此可知,直徑為40 mm的濾膜的測定上限為10 mg。考慮到在重量分析法中干燥恒重帶來的最大誤差(0.3 mg)以及加標量過小可能增加的回收率誤差,因而確定本文實驗方案中沉淀所得硫酸鋇的重量范圍控制在(1~10 mg)。加標量可通過BaSO4與SO2-4的摩爾質量換算獲得。
4實驗方案
4.1原理
在制備好的試液中加入適當過量的氯化鋇溶液,使其生成硫酸鋇沉淀,由所得的沉淀質量計算出試樣中的SO42-質量分數(shù)。其反應式為:
Ba2++SO42-=BaSO4↓
4.2試劑
4.2.1硫酸鉀溶液稱取8 g硫酸鉀,溶于水中,加水至100 mL。
4.2.2鹽酸ρ20=1.18 g/mL
4.2.3氯化鋇溶液稱取0.5 g氯化鋇,溶于水中,加入0.4 mL鹽酸,加水至100 mL。
4.2.4鹽酸溶液取0.4 mL鹽酸,加水至100 mL。
4.3設備
濾膜為微孔濾膜,孔徑0.8 μm;玻璃纖維濾膜,孔徑0.3 μm;直徑40 mm。分析天平為感量0.01 mg;燒杯為100 mL;具塞比色管為10 mL;微量注射器分別為50 μL、100 μL;另有稱量瓶和干燥箱。
4.4玻璃纖維濾膜的穩(wěn)定性試驗
4.4.1稱量瓶恒重取15只稱量瓶,分別標識樣1~15,放入105℃干燥箱中干燥1 h后,取出放在干燥器內(nèi)冷卻0.5 h,取出稱重,如此反復直至恒重。
4.4.2暴露前恒重(濾膜)取直徑為40 mm的工作場所中粉塵采樣用空白玻璃纖維濾膜,分別放入上述已恒重的稱量瓶中,平行15份,放入105℃干燥箱中干燥1 h后取出,放在干燥器內(nèi)冷卻0.5 h,取出稱重,如此反復直至恒重。
4.4.3暴露后恒重(濾膜)上述恒重后,打開15只稱量瓶的蓋子,將濾膜暴露于空氣中,約5 min后,再蓋上稱量瓶蓋子,放入105℃干燥箱中干燥1 h后,取出放在干燥器內(nèi)冷卻0.5 h,取出稱重,如此反復直至恒重。
4.4.4試驗數(shù)據(jù)將上述試驗獲得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
4.4.5試驗結論暴露前后兩次恒重主要是檢驗“玻璃纖維濾膜”多次恒重的穩(wěn)定性Δ(m6-m4)。m4、m6均為“稱量瓶+玻璃纖維濾膜”的總重量。
4.5回收率樣品的制作
取15張工作場所中硫酸采樣用空白微孔濾膜(孔徑0.8 μm),用微量注射器按要求定量加入硫酸鉀溶液,自然干燥后分別放入裝有10.0 mL水的燒杯(對應標識1~15)中振搖,放置5 min,搖勻,此液即為樣品溶液\[5\]。
分別取5.0 mL樣品溶液至具塞比色管(對應標識1~15)中,放在80℃恒溫水浴鍋內(nèi)加熱,再分別邊攪拌邊緩慢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沉淀硫酸鋇。待沉淀完全(過夜)后,將沉淀全量過濾于在穩(wěn)定性試驗中已恒重的15個空白玻璃纖維濾膜上,用鹽酸溶液洗滌后放入原稱量瓶中,放入干燥箱內(nèi)105℃干燥1 h后,取出放在干燥器內(nèi)冷卻0.5 h,取出稱重,如此反復直至恒重。(本實驗采用已恒重的前述15張濾膜。)
6.3沉淀量的確定
從表2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加入量適當時其回收率均在100.00%左右,而加入量太少,誤差就比較大??梢姡刂萍尤肓渴侵亓糠治龇☉眉訕嘶厥章实年P鍵,然而加入量是通過沉淀量換算獲得,因此控制加入量也就是控制沉淀量。
沉淀量是通過天平稱量獲得的,所以理想中可獲得的最少沉淀量即為所使用天平的檢出限。本實驗使用最小分度值為0.01 mg的天平,其檢出限為0.10 mg。從回收率的結果來看,最少理論沉淀量宜選取大于10倍的天平檢出限。7結論
7.1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應該應用標準加入法以提高檢驗質量。通過本文的實驗及數(shù)據(jù)分析可看出,無論從結果判定的符合性還是從平行回收率的精密度來看,在重量分析法中,應用加標回收率技術作為質控手段是可行且有效的。
7.2標準加入法
標準加入法用于重量分析法,與沉淀物的形態(tài)、沉淀量的選擇、濾材的性能、以及沉淀的過程、分離、凈化、恒重等都有密切的關系。
8參考文獻
[1]Harpur Hill, Buxton. The workplace analysis scheme for proficiency (WASP) information for participants\[M\].14th. United Kingdom: Health & Safety Laboratory, 2013:15,20.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GBZ/T 192.1—2007.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S\].2008.
[3]百度百科.恒重\[OL\].(2012-12-13)\[2013-03-18\].http://baike.baidu.com/view/671223.htm.
[4]張虹.加標回收率的測定和結果判斷\[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00,29(1):50-52.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GBZ/T 160.33—2004.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硫化物\[S\].2006.
(收稿日期:201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