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蕓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jù)著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因此,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習作水平顯得十分重要。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段習作(寫話)提出:“(小學生)要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钡趯嶋H教學中,大多數(shù)學生對習作不感興趣,缺乏熱情。在練習過程中,不少高年段學生不能按照要求在40分鐘完成一篇習作。說到底,就是學生不喜歡寫作。分析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1)學生生活閱歷少,見聞不多。(2)學生對周圍事物缺少觀察,對生活缺少個人感受。(3)課外閱讀量少,積累少,語言貧乏。(4)練筆少,書面表達欠佳。(5)教師拔高要求,常用成人的眼光和水平去評價小學生的習作,學生長期沒有成功的體驗,對寫作失去信心。
如何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樹立寫作的信心,讓學生樂于習作呢?《語文課程標準》建議:“第一、第二學段可從寫話、習作入手,以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苯涍^多年的實踐,筆者探索出了幾點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觀察生活,點燃寫話欲望
一些教師認為教學生寫作是中高年級的事情,這是錯誤的。小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從一年級的寫話開始。教師應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寫觀察日記,寫主題觀察記錄,點燃學生寫話的欲望,邁好習作的第一步。比如,引導學生觀察街道小區(qū)、學校、家里的人或事,并把當天觀察到的人或事寫下來。教師要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要求,一年級每天寫一兩句話;二年級每天寫三到五句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三年級寫一段話;四年級逐漸由段向篇過渡;五、六年級寫結構完整的篇章,能表達一定的中心。習作內容可以記錄生活中的見聞,還可以記錄生活中的感受,訴說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教師批改時要堅持“鼓勵為主,不動大體”的原則,讓學生把習作視為一種傾訴方式和一方獨抒胸臆的田園。
二、開展實踐活動,降低習作難度
實踐是獲得真知,產生興趣的源泉,是激發(fā)習作興趣的重要途徑。小學生年齡小,閱歷少,缺少生活和語言積累,教師要創(chuàng)造機會,開展豐富有趣的實踐活動,如組織春游、開展文體競賽、做游戲等,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生活體驗。我校組織了春游活動,活動結束后,我讓學生以《快樂的春游》為題記錄春游的過程和感受。學生寫出來的東西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興奮、快樂的感受,寫得真實、生動,富有情趣。又如,在指導學生進行場面描寫時,我開展了一次班級大掃除活動,讓學生親身實踐,描寫勞動場面,做到點面結合,有詳有略。最后,我布置學生在雙休日跟家長到菜市場買菜,實地觀察,然后進行市場買賣的場面描寫。
三、進行仿寫訓練,增強習作信心
模仿是學習的最初形式。仿寫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可供習作訓練的素材,讓學生進行仿寫訓練。比如,學了《鯨》和《貓》,讓學生仿寫自己喜愛的一種動物;學了《走遍天下書為侶》仿寫《走遍天下詩為侶》的作文。學生有章可循,習作的難度就大大降低了。
四、放大學生的優(yōu)點,激發(fā)習作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使兒童好好學習,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乏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無濟于事?!毙W是學生習作的起步階段,作文稚嫩在所難免,教師不能作簡單否定,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學生的習作,充分挖掘學生作文的閃光點,即使是一個符號或是一個詞語、句子,也要給予肯定。教師善于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的習作,多進行縱向比較,就能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對習作越來越有興趣,在習作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五、創(chuàng)造展示機會,提高習作熱情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明確要求:“(學生)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苯涣骱驼故?,是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的最好方法,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需要,不是應付任務,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也能學習他人的長處和優(yōu)點。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我們要給學生多創(chuàng)造交流展示的機會。比如,可以在“學習園地”定期更換學生習作,做到人人有機會;把好的習作和周記集中起來做成《班級優(yōu)秀作文集》;辦《校園作文月報》,建立“校園文學社團”等。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到習作的成功感,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學生習作的熱情,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六、推薦發(fā)表習作,享受成功的喜悅
一個班級,如果有學生在報刊上發(fā)表了文章,不僅這位學生會受到莫大的鼓舞,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還會給周圍的同學帶來震撼和動力,從而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愿望,希望自己的文章也能變成鉛字出現(xiàn)在報刊上。因此,教師發(fā)現(xiàn)寫得好的文章可以進一步指導修改,并向報刊推薦。能在正規(guī)刊物上發(fā)表文章的學生畢竟不多,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發(fā)表文章的喜悅,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認真修改,并引導學生積極向校內刊物投稿。
經過幾次語文大循環(huán)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落實了以上幾點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在期末測試習作或各類征文比賽中總能拿到好成績,較好地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責編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