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樹敏
摘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對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視逐步加強,音樂硬件設施正在逐年完善,但筆者發(fā)現(xiàn),近年來我國相當一部分高校缺乏對學生人文教育和人格的培養(yǎng),致使學生對個人、家庭以及國家都缺乏責任感,因此,人文教育在我國高校音樂教育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位置。本文旨在根據中國當前高校音樂教育現(xiàn)狀,以人文教育為起點,結合音樂的特殊魅力,闡述人文教育對高校音樂教育的素質養(yǎng)成的影響與意義。
關鍵詞:當前音樂教育現(xiàn)狀 高校音樂教育 人文教育 重要影響與意義
飛速發(fā)展的中國,科學實力的提升,高樓大廈的毅然突起,彰顯著中國實力的提升,高校的音樂教育硬件設施不斷加強與擴大,也帶來了一些弊端,雖然其優(yōu)化了教育的外部條件,提高了人們視覺感受,但是,倘若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失去了人文教育失、人文建設,那么這個人這個國家在音樂藝術方面都不會有超高的成就與發(fā)展。古老的教育體制雖未能培養(yǎng)出大量的人才,但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它們創(chuàng)培育出了像孔子與孟子這樣偉大的思想家,面對大眾化的教育方式,無可厚非的是我們應該加強人文教育,加強人文教育在音樂教育中所應起到的作用。
一、我國當前高校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與問題
急速發(fā)展中的中國像一個不斷膨脹的氣球,氣球不斷擴張,必然發(fā)生摩擦,我國音樂教育現(xiàn)狀就像氣球一樣,自改革開放30年以來,高校音樂教育硬件設施不斷強化,自身建設也發(fā)生了顯著變化,然而在不斷增強硬件設施的同時,卻忽視了“軟實力”的重要性[1]。主要表現(xiàn)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眾多高校硬件設施不斷強化,然而卻忽視了人文教育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音樂教育需要各種設備,并且在高校的評比中,設施的完備與否以及質量的好壞占有重要的地位。這些可以看到的舉措往往被高校所重視你以及不斷的投資。但是學校在發(fā)展硬件設施時卻忽略了“軟件”的重要性,即人文教育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二)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從春秋時期精英教育到如今的大眾化教育,經濟的發(fā)展帶動科學技術不斷深化,致使更多的青年有機會邁入大學的殿堂,實現(xiàn)心中高傲的理想。大學教育的普及,導致人文素養(yǎng)方面出現(xiàn)了參差不齊的局面。傳統(tǒng)的重理輕文的教育理念,深深影響著我國的高校,對音樂教育本身的輕視,必然加重對人文教育的輕視。
(三)重視音樂技能的培養(yǎng),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目前我國很多音樂學校僅關注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但卻沒有看到人文教育對高校音樂教育中的素質養(yǎng)成的影響與意義。“中國好聲音”學員李代沫,由于其特殊的嗓音以及節(jié)目的打造,他一夜成為了國內熟知的歌手,然而由于素養(yǎng)與品質的缺陷,以及人文關懷的缺乏,導致他步入歧途,走上吸毒的道路[2]。這件事情在演藝圈中屢見不鮮,然而給我們的提示是人文教育對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加大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二、人文教育對高校音樂教育中的素質養(yǎng)成的影響與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道德感
5000多年的歷史文明,造就了至高無上的華夏文化,同時也造就了中國的音樂文化。然而目前高校的音樂教育現(xiàn)狀是教育中的人文正在一點一點的流逝,這所產生的結果不僅僅是致使學生缺乏責任感,更嚴重的結果可能是導致整個社會整個民族甚至整個國家都因缺少集體責任感而陷于混亂之中,所以加強人文教育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地位是重中之重。大學生是祖國的棟梁,也是民族的未來,只有大學生擔負起強烈的民族責任感、道德感,我國的音樂文化才會健康、持久的發(fā)展。
(二)提高對音樂的鑒賞力與音樂內涵的理解
豐富的人文教育將有助于提高我們對音樂的鑒賞力,對音樂文化內涵的感悟力,甚至對音樂的創(chuàng)造力、感染力以及抒情的能力都產生一定的影響,就像哲人雅斯貝爾斯說的那樣“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3]。音樂本身就是一門藝術,缺少靈魂內涵的塑造,必然少了音樂本質的理解。人文教育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音樂的文化背景,更多的是對音樂精神內涵的解讀與詮釋。
(三)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與全面發(fā)展
在未來的音樂教育事業(yè)中,倘若存在了人文理念、人文精神,堅信中國的高等音樂教育將會成為世界的屋脊,到那時我國的人民的整體素質將會大幅度的提升,延續(xù)古老人文理念是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素質培養(yǎng)中不可或缺的部分[4]。面對經濟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才能滿足不斷競爭的市場,才會提供給學生不斷發(fā)展的平臺。人文教育有助于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讓學生不僅音樂技能有提高,且人文修養(yǎng)、品格也會得到完善。
三、加強高校音樂人文教育的措施
筆者認為要想加強高校音樂教育首先應從根本出發(fā),即加強個人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在大眾化教育的今天,要想提高個人人文素質,硬件設施的提高只能增強音樂教育的外部美觀,所以關鍵在于個人的內涵,而內涵的培養(yǎng)需要人文教育。首先,可以通過開設人文教育課程,將人文教育與高校的音樂教育結合在一起,不斷的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滲透人文教育理念和知識。其次,提高音樂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老師在學生知識與素質的養(yǎng)成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通過高素質的教師進而對學生產生健康、人文的影響。最后,營造和諧、健康的校園環(huán)境,培育人文教育氛圍,讓學生在校園中能親身感受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讓和諧的校園塑造學生身心的發(fā)展。
四、結語
目前我國高校的音樂教育存在重視音樂硬件設施的不斷強化、忽視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重視音樂技能的培養(yǎng)、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等的現(xiàn)狀。人文教育對高校音樂教育中的素質養(yǎng)成中起到了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道德感,提高對音樂的鑒賞力與音樂內涵的理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與全面的發(fā)展以及加強人文教育,重視人文培養(yǎng)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靈感和社會責任感等作用,因此加強高校音樂人文教育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陳海英.素質教育視角下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yè)大學,2008年.
[2]燕闊.人文教育在當代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意義[J].黃河之聲,2009,(05).
[3]鄭琳.強化人文素質培養(yǎng)功能促進高校音樂教育改革[J].江西教育科研,2007,(09).
[4]杜海燕.高校音樂專業(yè)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J].大舞臺,2013,(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