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銘
起跑在百米的跑步比賽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堂有質(zhì)量的語文課就好比一場百米的跑步比賽,導入就是這堂課的起跑。教師在導入每一節(jié)新課時,應該想盡辦法來激發(fā)智障學生的求知欲,積極調(diào)動智障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然而,在很多的教學實踐中,課堂導入存在著機械性、隨意性。如何緊扣“導入”,讓特教語文課堂更有效,這個問題值得每個教師沉下心來,細細研究,認真思索。
[現(xiàn)狀點擊]值得肯定的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如何能令智障學生感到有趣,從而在樂中學,以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下去,緊扣“導入”是不可少的。所以說,成功導入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反之,則為智障學生的厭學定下了基調(diào)。
教學片段1:
師:今天我們將要學習新的知識,請同學們把書打開……
(智障學生毫無興趣地開始打開語文書。)
教學片段2:
師:看了《富饒的西沙群島》這個題目,你會想到什么?
生1:西沙群島在哪里?
生2:為什么很富饒?西沙群島上有人居住嗎?
生3:……
(智障學生們的問題單調(diào)、枯燥、乏味,給教師的引導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
[理性思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蔽覈糯慕逃铱鬃右苍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睆男睦韺W角度講,興趣是一切活動、學習的良好開端。如果課堂因?qū)胱兊煤苡腥?,學生便會把學習看作一種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覺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
[實踐策略]增強“導入”趣味性,讓孩子產(chǎn)生求知欲
教師要善于提高智障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設計多種多樣的導入,來激發(fā)興趣。一個好的導入可以促進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
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有謎語導入、兒歌導入……導無定法,貴在得法。比如在教學《小露珠》一課時,我采用了謎語導入:“小水珠亮晶晶,千萬顆落草坪。太陽公公一出來,悄悄躲開無蹤影?!币源藖砑ぐl(fā)學生的好奇心;在教學《春天來了》時,我給學生們播放了MTV《春天在哪里》,伴隨著熟悉的旋律、吟唱著歡快的歌詞,學生們的心自然而然被春天的美景所感染。
[現(xiàn)狀點擊]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烏鴉兄弟》這篇寓言故事時,這樣設計導入語:“你能說說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嗎?”一生站起來,慢吞吞地復述了一遍課文內(nèi)容。老師顯然并不滿意:“誰再來試一試?”又有一生站了起來,說得比前一位略微簡單。“還有誰能來向他們挑戰(zhàn)一下,說得更好?”第三個答案幾乎跟第二個如出一轍。老師似乎仍不滿意,啟發(fā)大家:“你覺得這幾個同學說的有什么區(qū)別嗎?”當生說到“簡單”一詞時,這位教師點頭稱是,并立即要求:“誰能用一句話來說說故事的重要內(nèi)容?”一個學生站了起來,說出了老師所希望的答案。老師滿意了,課開始繼續(xù)……
[理性思考]短短的導入語花了將近8分鐘的時間,冗長的過程使課堂開始的氣氛沉悶,學習生情緒也是低落的。一堂課的1/3糾結在導入——復習“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情上”,不免有些頭重腳輕了。智障學生的熱情與教師的教學設計相關,這位教師的失敗緣由大概是設計導入語時低估了智障學生的“概括”能力,問題設計得有些“隨意”,這樣的課堂是無法吸引學生的。
[實踐策略]提高“導入”有效性,讓課堂變得有活力
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設計的問題太瑣碎會打亂原定的教學內(nèi)容,把本來應該在課堂上完成的筆頭作業(yè)又硬生生地給擠了出去。課堂效率如此低下,教師開始埋怨學生的不配合,遷怒于學生的不主動。其實,智障學生的不會“學”,還是源于教師的不會“教”;智障學生的“答”不到點子,還是因為教師的“問”不得法。
我覺得想要讓課堂教學節(jié)奏更為扎實、緊湊,效率更高,教師應該先了解智障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明確課堂提問的目的性。用簡潔的語言拉開一堂課的序幕,提高“導入”的有效性,一來二去將復習導入輕松完成,才能讓師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到課文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上去,更好地保持住學生的求學熱情,才能使課堂變得有活力。
[現(xiàn)狀點擊]《漫游月宮》是一篇語言簡潔生動、條理清楚的文章。為了吸引學生,課堂上,教師讓學生觀看了網(wǎng)上下載的——人類首次登月的視頻。學生們都被那奇特的場景深深吸引住了,看得熱血沸騰,激動的表情溢于言表??墒钱旉P閉課件回到課文想象說話時,智障學生說得卻不盡如人意,語言結巴,用詞干澀,翻來覆去都是那幾個詞、那幾句話。
[理性思考]《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它強調(diào)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投入到教師所營造的課堂氛圍中來?,F(xiàn)今課堂中一個比較典型的特點就是“熱鬧”,但我們反思這些熱鬧的課堂,是否覺得有些課堂上的“熱鬧”背后其實十分空虛?多媒體的介入是否能有效地為教學服務,以及通過怎樣設計和更合理的引導讓它更好地為教學服務,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切實的問題——不能讓學生只沉浸在精彩的視頻中,對于課本重點難點仍一無所知,茫然無措。
[實踐策略]注重“導入”統(tǒng)籌性,讓學習變得很輕松
視頻非常生動,的確提高了智障學生不少的關注度。為了解決智障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枯燥干澀的問題,我思慮再三,決定改一改該課時的導入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師:同學們,我們來輕松一下,做個游戲。
(智障學生眼睛一亮,好奇心頓起。)
我這兒有個小紙條,上面有個成語,我來比劃,讓大家來猜。老師寫在黑板上。
(孩子們爭先恐后)
生1:興高采烈!
生2:欣喜若狂!
生3:眉飛色舞!
生4:……
小手高舉如林,黑板上的詞語越來越多。
短短一分鐘的猜字游戲,既調(diào)動了智障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讓他們積累了大量形容人激動時欣喜的詞語,一舉兩得,更讓他們在看完視頻后的想象說話“人類首次登月,會是什么心情”中找到了支撐點。前后兩種完全不同的學習氛圍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只源于后面教師獨具匠心的導入而已。
我們呼吁現(xiàn)在的課堂,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學情,合理地進行預設。教師根據(jù)智障學生的課堂反應,從導入開始就合理預設、充分預設,才能讓生成找到滋生的土壤。這樣才是對智障學生的學習負責,才能更好地促進智障學生的成長。
讓我們緊扣“導入”,讓智障學生漂亮地贏在起跑線上,讓特教語文課堂更有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