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肝硬化腹水是由一種或多種原因長期作用肝臟引起的肝臟慢性、進行性、彌漫性損害,細胞廣泛壞死,殘存肝細胞形成再生結(jié)節(jié),結(jié)締組織增生及纖維化,導致正常肝臟結(jié)構(gòu)破壞、假小葉形成,在此基礎(chǔ)上出現(xiàn)以肝功能損害和門脈高壓為主及腹水形成的臨床表現(xiàn)。歸屬祖國醫(yī)學“臌脹”、“單腹脹”、“水蠱”等范疇。本研究對本院2010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1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觀察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肝硬化腹水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運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1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國病毒性肝炎防治及肝病學術(shù)會議修訂的肝硬化相關(guān)診斷標準及《肝硬化臨床診斷、中醫(yī)辨證和療效評定標準》中肝硬化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均經(jīng)超聲檢測證實有腹水,均知情同意;將癌性、腎源性、血管性等其他性質(zhì)的腹水患者排除在外[1-3]。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0例。研究組中男51例,女29例,年齡31~70歲,平均(46.12±10.44)歲,病程在1~16年,平均(5.23±1.25)年;在腹水程度方面,35例患者為重度,37例患者為中度,8例患者為輕度;在腹水次數(shù)方面,30例患者為初次,50例患者為至少2次。對照組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30~71歲,平均(47.23±10.23)歲,病程2~15年,平均(5.20±1.14)年;在腹水程度方面,33例患者為重度,35例患者為中度,12例患者為輕度;在腹水次數(shù)方面,32例患者為初次,48例患者為至少2次。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單純西醫(yī)治療,首先讓患者充分休息,對其飲食進行有效指導,使其堅持科學合理飲食,然后對其水鹽攝入進行嚴格的控制,每天的進水量為前天尿量基礎(chǔ)上加500 mL左右。依據(jù)患者的實際肝功能情況對患者應用甘利欣、支鏈氨基酸等。將安體舒通作為首選利尿劑,如果患者并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則將安體舒通和速尿聯(lián)合起來使用,依據(jù)實際情況對患者應用人血白蛋白或新鮮血漿。如果患者合并腹水感染,則對其應用科學合理的抗生素。
1.2.2 研究組 研究組患者給予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在上述西醫(yī)治療的基礎(chǔ)上,讓患者加服自擬養(yǎng)陰活血利水湯,基本藥方為:黃芪30 g,生地黃30 g,丹參30 g,茯苓皮30 g,白茅根30 g,麥門冬20 g,白術(shù)15 g,豬苓15 g,女貞子15 g,澤瀉15 g,白芍15 g,川芎10 g,郁金10 g。同時根據(jù)患者早期、中期、后期的情況酌情加減用藥,濕熱偏盛者加茵陳15 g、大黃15 g、赤芍30 g;熱毒熾盛者加丹皮15 g、連翹10~15 g;腹脹腹水甚者加葶藶子15 g、檳榔12 g;脅痛者加醋延胡索15 g、乳香10 g;肝腎陰虛者加用生地、麥冬各15 g、枸杞15 g、太子參30 g;脾腎陽虛者加仙靈脾15 g、菟絲子15 g、生黃芪30 g。用水煎服,1劑/d,每劑分2次服用,每天早晚各1次,1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xù)觀察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等進行認真細致的檢查,同時對其血清天門冬氨酸轉(zhuǎn)氨酶(AST)、丙氨酸轉(zhuǎn)氨酶(ALT)、白蛋白(AlB)、總蛋白(TP)、總膽紅素(TBIL)等肝功能指標進行定期檢查,每月1次。此外,運用B超對兩組患者的肝脾、腹水等級等進行測定,連續(xù)觀察2個療程后對患者進行半年至一年的隨訪。
1.4 療效評定標準 如果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腹水、叩痛及壓痛消失,具有良好的一般情況、穩(wěn)定不變的肝脾腫大及正常的肝功能,所有指標均至少3個月保持穩(wěn)定,則評定為顯效;如果治療后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或顯著好轉(zhuǎn),腹水減少到輕度但是并沒有完全消失,具有穩(wěn)定不變的肝脾腫大,叩痛及壓痛有所減輕,肝功能指標下降了至少50%但并沒有完全正常,則評定為有效;如果治療后患者并沒有達到上述有效指標甚至病情有惡化的跡象,則評定為無效[4]。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對本研究中所有數(shù)據(jù)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8.75%(79/80)顯著高于對照組76.25%(61/8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字2=5.02,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的肝功能及腹水改善情況比較 組內(nèi)比較,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Alb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門靜脈內(nèi)徑顯著短于治療前,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ALT、AST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Alb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門靜脈內(nèi)徑顯著短于治療前,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前后的TBIL水平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肝功能及腹水指標之間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Alb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門靜脈內(nèi)徑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遠期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半年、半年至1年、1年以上復發(fā)率5.00%(4/80)、10.00%(8/80)、12.50%(10/80)均顯著低于對照組16.25%(13/80)、20.00%(16/80)、25.00%(20/8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3。
肝硬化腹水屬于一種危重病癥,在臨床極為常見,中醫(yī)學認為,嗜酒過度、七情內(nèi)郁、感染濕熱蟲毒等病,均會引發(fā)肝硬化腹水的發(fā)生,發(fā)生機制為氣滯血瘀、腹內(nèi)積水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形成[5]。臨床普遍認為,肝硬化腹水的共性為肝氣郁滯、痰瘀交阻等,因此治療過程中應該將養(yǎng)陰活血利水藥劑充分利用起來。本研究所用自擬養(yǎng)陰活血利水湯的主要作用為保肝利尿[6-8]?,F(xiàn)代研究證實,黃芪、白術(shù)的主要功效為調(diào)節(jié)免疫代謝,促進肝細胞變性壞死的極大減少,對肝細胞的再生及利尿作用進行切實有效的維持,同時促進白蛋白合成的有效增強,將白球蛋白比例有效糾正過來;丹參、川芎等的主要功效為促進球蛋白的極大降低,將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消除,對血管進行擴張,促進肝臟血流量的有效增加,對肝細胞的進一步壞死進行有效的防止,使肝細胞功能得到切實有效的改善;茯苓、豬苓等的主要功效為利尿,從而促進患者免疫力的顯著提升和白蛋白的極大增加及門靜脈高壓的有效降低,為肝臟恢復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且該作用持久而顯著,其實現(xiàn)的途徑通過鈉、尿素等的排泄為多個環(huán)節(jié)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生地黃、女貞子等的主要功效為利水[9]。諸藥合用能夠達到養(yǎng)陰益氣、活血化瘀的功效,從而促進腹水的有效消退和肝功能的顯著改善,同時聯(lián)合西藥治療效果更為顯著[10-15]。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8.75%(79/80) 顯 著 高 于 對 照 組 76.25%(61/80),ALT、AST、TBIL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Alb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門靜脈內(nèi)徑顯著短于對照組,半年、半年至1年、1年以上復發(fā)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相關(guān)醫(yī)學研究一致,也充分說明了其能促進對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顯著提升,且具有較好的遠期療效及較低的腹水復發(fā)率,值得在臨床推廣。
表2 兩組患者的肝功能及腹水改善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肝功能及腹水改善情況比較(±s)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ALT(U/L) AST(U/L) TBIL(μmol/L) A1b(g/L) 門靜脈內(nèi)徑(cm)研究組(n=80) 治療前 143.23±113.62 138.39±115.36 70.68±42.63 26.35±6.54 1.41±0.21治療后 46.31±21.61*△ 49.68±31.21*△ 41.36±29.89*△ 34.21±7.69*△ 1.34±0.21*△對照組(n=80) 治療前 139.32±121.56 151.32±98.96 68.54±39.21 27.36±3.65 1.43±0.18治療后 52.68±40.32* 60.62±21.36* 60.58±50.32 29.36±4.56* 1.40±0.20*
表3 兩組患者的遠期療效比較 例(%)
[1]常明華.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肝硬化腹水40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1,9(13):53.
[2]劉瑤.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肝炎后肝硬化腹水48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2,18(7):46-49.
[3]郝建梅,李幸倉,王顯著,等.甲苓飲治療大鼠肝硬化腹水的試驗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9):140.
[4]Choon-Mee Kim,Sung-Heui Shin.Vibrio vulnificus quorum-sensing system operates in cirrhotic ascites, a human ex vivo experimental system[J].Annals of Microbiology,2013,63(1):403-408.
[5]戴敏,滕立春,肖閣敏.增益逐水湯治療肝硬化腹水屬肝郁脾虛證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26):20-21.
[6]覃澤珍.綜合治療肝硬化腹水36例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22):122-123.
[7]崇楊,王軒.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研究近況[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15(12):248-250.
[8]王曉莉,張建梅.自體腹水直接回輸治療50例肝硬化腹水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7(14):66-67.
[9]王爭明.肝硬化腹水的中醫(yī)治療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5(26):125-126.
[10]裴旭東,翟玉峰,張懷宏.益氣化瘀利水方治療肝硬化腹水臨床療效初探[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3(25):39-40.
[11]張惠,杜多瓊,楊丹.難治性肝硬化腹水的藥物探討[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8(29):146-147.
[12]Donatella Ieluzzi,Loredana Covolo,F(xiàn)rancesco Donato,et al.Progression to cirrhosi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liver-related mortality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in Italy[J].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2014,46(5):427-432.
[13]Jyoti Jain,Ramji Singh,Shashank Banait,et al.Magnitude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cirrhosis of liver patients from central rural India[J].Annals of Indian Academy of Neurology,2014,17(4):409-415.
[14]Cheryl Enger,Ulla M. Forssen,Dimitri Bennett,et al.Thromboembolic events among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nd cirrhosis: a matched-cohort study[J].Advances in Therapy,2014,31(8):891-903.
[15]Francisco Sampaio,Joana Pimenta,Nuno Bettencourt,et al.Left atrial function is impaired in cirrhosis: a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ic study[J].Hepatology International,2014,8(1):14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