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紅
●飯前喝湯,靚不靚? 很多人聽過一句話,“飯前喝湯,苗條健康”。其實我在2000年寫過一篇相關(guān)文章,題目就叫做“飯前喝湯,越喝越靚”。寫這篇科普文章,就是因為看到一篇研究論文談到,餐前喝湯,能夠減少用餐時的食物攝入量約15%,而且又不影響飽感。后來看了其他相關(guān)研究,才明白實際上餐前喝湯、喝水、喝飲料,時間把握非常重要。
研究發(fā)現(xiàn),在兩餐之間喝水,也就是餐前一兩個小時喝水,甚至喝含熱量的甜飲料,都不能減少進餐時的食物攝取量。也就是說,兩餐之間喝了不少糖水,吃飯時卻不能讓人少吃東西,結(jié)果就是一天中吃進去的熱量增加,當(dāng)然是增肥的結(jié)局。所以,臨吃飯的時候喝水、喝飲料,或者一邊吃飯一邊喝湯、喝飲料,都不能讓人少吃東西。不過有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邊吃邊喝,和吃飯不喝湯或飲料相比,能讓人在停止進餐的時候感覺更飽。如果要想在喝了液體之后,減少正餐的攝入量,則需要在進餐前20分鐘的時候喝水。在這個時間點喝飲料或水,食量會明顯減少,而且即便喝的是含糖的飲料或含淀粉的湯,糖的量加上吃進去的食物,攝入的總熱量仍然比餐前不喝液體要少。也就是說,這種餐前喝湯,是有利于控制體重的。西餐的餐前湯,和正餐的間隔時間通常短于20分鐘,不一定能起到限制食欲的作用;而中餐宴席上傳統(tǒng)的餐后湯,則更是給飽滿的胃再增補一些鹽和脂肪罷了。
研究者也不能準(zhǔn)確回答,為什么餐前20分鐘這個時間點有效,太早、太晚都不行。推測可能的機制或許是這樣的:喝水之后,液體從胃里的排空速度是很快的,大概也就十幾二十分鐘。如果水完全排空,胃的膨脹狀態(tài)消失,重新回到饑餓狀態(tài),那么對食欲的抑制作用就比較有限。所以,在沒有把水完全排空之前吃進食物,食物又吸收了一部分沒有排空的水分,可以使胃一直保持一定的膨脹狀態(tài),從而提高飽感。如果一邊喝水一邊吃飯,胃膨脹的感覺還沒有及時傳入大腦的食欲控制中樞,就不能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
●飯水分離更健康? 如果吃很干的食物,餐前又沒有喝水,那么吃飯時需要喝點水,來幫助濕潤食物,也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但是,如果餐前喝了水,或者食物中含有很多水分,比如已經(jīng)有了一些粥、湯,或者高水分的蔬菜,比如冬瓜、蘿卜、番茄之類,那么用餐時不喝水也不會妨礙進食或消化。
對絕大多數(shù)健康人來說,用餐時喝一小杯水或湯,不至于“沖淡胃液”;但如果身體狀況較差的人,用餐時的喝水量最好還是節(jié)制一下。首先,有些人本來身體瘦弱,食欲不振,飯量較小,用餐時再大量喝水喝湯,有可能妨礙進食量。其次,一些有肌肉乏力、消化不良、胃下垂和胃動力不足問題的人士,不如餐前喝一杯水或一小碗湯,然后專心用餐,等到胃排空過半的時候再喝水,也就是餐后兩小時左右,就不會讓胃不堪重負。第三種情況,胃液本來分泌嚴(yán)重不足,用餐時再喝很多湯水、吃很多西瓜之類的水果,有沖淡胃液影響消化的可能性。此外還要提醒這些人,先把固體食物嚼碎咽下去再喝湯,才不會妨礙認真咀嚼食物;若沒有好好嚼碎食物,就用大口湯沖下去,的確會影響消化。當(dāng)然,即便是身體強健的人,也不提倡在用餐時喝甜飲料和油膩的湯。為了避免發(fā)胖,為了避免從咸味湯中攝入大量鹽分和脂肪,還是以喝白水、淡茶和味道較淡的少油湯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