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全 黃 怡 羅 立 梁 麗 郭 寧 張志翔
(常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湖南 常德 415003)
糖化血紅蛋白(HbA1c)在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是冠心病(CHD)的危險因素已得到公認;國內(nèi)外學者對非DM人群中HbA1c對心血管疾病風險預(yù)測價值關(guān)注越來越多〔1,2〕。本研究旨在探討非DM患者HbA1c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guān)性及HbA1c在冠心病(CHD)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
1.1一般資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心血管內(nèi)科住院擬診CHD并行冠狀動脈造影(CAG)患者476例,其中男282例,女194例,年齡40~78〔平均(61.4±10.8)〕歲;排除標準:入院前或入院后診斷糖尿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各種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腫瘤及凝血功能障礙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等疾病患者。排除繼發(fā)性血糖升高的因素。
1.2HbA1c測定及分組 所有患者空腹12 h次日清晨取靜脈血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HbA1c。根據(jù)HbA1c水平分為3組:A組HbA1c<5.0%者158例;B組HbA1c 5.0%~5.9%者197例;C組HbA1c 6.0%~6.9%者121例。
1.3選擇性CAG 應(yīng)用美國GE公司AdvantxLCV 血管造影機,采用Judkins技術(shù)行橈動脈或股動脈穿刺送入導(dǎo)管,取水平后前位、左右前斜位、足頭位投照。冠脈病變程度以三方面表示:①是否診斷CHD,冠狀動脈任一分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與右冠狀動脈)其直徑狹窄>50%診斷為CHD;②冠脈病變支數(shù),CHD患者按病變累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與右冠狀動脈支數(shù)(顯著累及左主干記為2支)分為單支病變,雙支病變,多支病變;③采用Gensini評分方法〔3〕對各支冠狀動脈狹窄病變定量評定:≤25%計1分,26%~50%計2分,51%~75%計4分,76%~90%計8分,91%~99%計16分,100%計32分;不同節(jié)段再乘以相應(yīng)系數(shù):左主干×5,左前降支近段×2.5,中段×1.5,遠段×1,第一對角支×1,第二對角支×0.5,左回旋支×2.5,遠段和后降支、鈍緣支均×1,后側(cè)支×0.5,右冠狀動脈近、中、遠段和后降支均×1,最終總積分為各節(jié)段積分之和。
1.4實驗室檢查 清晨空腹采靜脈血5 ml,測定空腹血糖(FP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等指標。
1.5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用q檢驗)、χ2檢驗、直線相關(guān)分析、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及Logistic回歸分析。
2.1各組臨床資料及生化指標 3組吸煙史、高血壓史、體質(zhì)指數(shù)(BMI)、收縮壓(SBP)、TG、LDL-C、FPG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各組臨床資料及生化指標比較
2.2各組冠狀動脈病變比較 隨著HbA1c逐漸升高,CHD患病率、冠脈病變積分、多支病變發(fā)生率逐漸升高(P<0.05),見表2。
2.3HbA1c與冠狀動脈病變相關(guān)性分析 CHD患者HbA1c與冠脈病變Gensini積分呈正相關(guān)(r=0.587,P<0.05)。
2.4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以年齡、性別、吸煙史、高血壓史、BMI、SBP、舒張壓、TG、TC、LDL-C、HDL-C、FPG、HbA1c危險因素為自變量,以冠脈病變總積分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年齡(β=1.127,t=1.547,P=0.039)、性別(β=0.146,t=1.733,P=0.031)、吸煙史(β=0.168,t=1.937,P=0.027)、高血壓史(β=0.253,t=2.357,P=0.018)、FPG(β=0.327,t=3.162,P=0.011)、HbA1c(β=0.342,t=3.547,P=0.009)、LDL-C(β=0.385,t=4.237,P=0.006)與冠脈病變積分獨立相關(guān)。
表2 不同HbA1c組冠狀動脈病變比較
2.5將476例患者作為整體進行多因素分析,以各危險因素為自變量,以是否是CHD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高血壓史(OR=1.395,P=0.034)、吸煙史(OR=1.753,P=0.028)、FPG (OR=2.567,P=0.012)、HbA1c(OR=3.256,P=0.006) 、LDL-C(OR=4.073,P=0.001)為CHD的獨立危險因素。
研究表明DM前期,無論FPG受損〔4〕還是糖耐量受損〔5〕都是CHD的獨立危險因素,血糖僅反映患者即時水平,易受患者情緒、飲食、疾病、用藥等因素影響。HbA1c客觀反映檢測前8~12 w血糖真實平均水平和糖代謝總體情況,不易波動,影響因素少的檢測指標,HbA1c在心血管事件尤其CHD的風險研究中的價值受到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一項隨訪長達10年的研究〔6〕HbA1c>6.0%是50~75歲老年非DM女性非致死性心血管病發(fā)生的獨立預(yù)測指標。
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HbA1c越高,冠狀動脈病變的程度越嚴重,HbA1c為CHD獨立危險因素。HbA1c在冠狀動脈病變發(fā)展中的機制尚不十分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guān)〔7〕:①HbA1c促進粥樣斑塊的形成;②促進斑塊的破裂;③促進血栓形成。本研究顯示HbA1c升高使心血管危險因素聚集,多種危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疊加,使冠狀動脈病變復(fù)雜,病變程度嚴重,多支病變和彌漫性病變增多。
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非DM患者升高的HbA1c(≥6.0%)已被證實不僅與DM的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也是提示心血管病風險的標志物,其預(yù)測心血管疾病的價值優(yōu)于FPG〔8〕。檢測HbA1c有助于隱性DM的檢出及CHD發(fā)生的風險評估,在疾病的早期干預(yù)、改善預(yù)后方面有重要價值。
4 參考文獻
1Rivera JJ,Choi EK,Yoon YE,etal.Association between increasing levels of hemoglobin A1C and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asymptomatic individuals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J〕.Coron Artery Dis,2010;21(3):157-63.
2王愷雋,康金鎖,郭志超,等.非糖尿病人群糖化血紅蛋白分布特征及與冠心病的相關(guān)研究〔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5(6):521-5.
3蘇海燕,潘長玉,劉 敏,等.從冠脈造影病變程度及心血管危險因素角度探討空腹血糖受損界值下降的臨床意義〔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08;24(3):261-4.
4周麗程,鄭 楊,趙玉君.空腹血糖受損發(fā)生冠心病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9):1178-80.
5周 全,黃 怡.糖耐量受損與冠狀動脈病變相關(guān)性的研究〔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1;27(8):594-6.
6van't Riet E,Rijkelijkhuizen JM,Alssema M,etal. HbAlc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non-fa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 Caucasian population without diabetes:a 10-year follow-up of the Hoorn Study〔J〕.Eur J Prev Cardiol,2012;19(1):23-31.
7周倩云,陳慶偉.糖化血紅蛋白與冠心病的相關(guān)性研究〔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8;29(4):619-21.
8Selvin E,Steffes MW,Zhu H,etal.Glycated hemoglobin,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nondiabetic adults〔J〕.N Engl J Med,2010;362(9):8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