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程耀 陳 新 吳勝軍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心胸外科,浙江 杭州 310053)
肺缺血再灌注(I/R)損傷(LIRI)常發(fā)生在體外循環(huán)手術(shù)、肺移植、肺栓塞治療恢復血液供應后,再灌注引起的組織及器官的損傷〔1〕,臨床癥狀多表現(xiàn)為不減輕反而加重。LIRI是個復雜的病理過程,其機制至今不明,研究〔2〕發(fā)現(xiàn)其與氧自由基、炎性因素、肺部組織細胞損傷有密切相關(guān)。LIRI后,出現(xiàn)炎性細胞聚集,細胞因子大量表達,并且免疫因子基因敲除鼠的梗死面積明顯減少,進一步提示免疫因素在LIRI中存在重要作用。本研究觀察LIRI模型鼠中白細胞及相關(guān)細胞因子的變化,來探討免疫因素在LIRI中的作用。
1.1實驗動物及分組 選取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體重200~300 g,隨機分為3組,每組30只。I/R組,行左肺I/R;Sham組(假手術(shù)組),只開胸而不行左肺I/R;C組,對照組,不采取任何干預措施,只放血處死大鼠。
1.2動物模型建立 經(jīng)耳緣靜脈注射30 mg/kg的苯巴比妥鈉麻醉,氣管切開后插管,接動物呼吸機控制呼吸,呼吸頻率60次/min,潮氣量單側(cè)肺通氣8~10 ml/kg,雙側(cè)肺通氣15~20 ml/kg,呼吸比1∶2。然后經(jīng)胸骨右緣第3~5肋間開胸,離斷周圍組織,游離左肺門,呼氣末時結(jié)扎右肺門,60 min后開放行再灌注120 min,制成體外肺I/R模型。
1.3標本采集及檢測方法 各組于缺血30 min、再灌注60、120 min時采集標本。采集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考馬斯亮藍染色法對其總蛋白(TP)的測定,收集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沉渣,白細胞計數(shù)(WBC),并采用瑞氏染色進行白細胞分類,計算中性粒細胞(PMN)的百分比;取一定的肺組織,應用天平稱量其濕質(zhì)量(W),置于70℃烤箱烘烤48 h后,測量其干質(zhì)量(D),W與D比值即為肺組織的濕/干重比(W/D);取肺組織配制成10%的組織勻漿,腫瘤壞死因子(TNF)-α,IL-1,IL-6,IL-8含量采用ELISA檢測。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學應用軟件對各數(shù)據(jù)的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
2.1BALF中蛋白含量、炎性細胞計數(shù)及W/D比值的變化 對應時間點W/D比值、WBC、PMN所占比值及TP含量在C組,Sham組及I/R組中的缺血30 min組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I/R組再灌注60及120 min時,W/D比值、WBC、PMN所占比值及TP含量明顯高于C組及Sham組的對應時間點(P<0.05);I/R組再灌注120 min時,W/D比值、WBC、PMN所占比值及TP含量明顯高于I/R組中再灌注60 min(P<0.05)。見表1,表2。
表1 各組W/D比值及BALF中WBC比較±s,n=30)
2.2肺組織勻漿TNF-α、IL-1、IL-6及IL-8含量的變化 對應時間點肺組織勻漿TNF-α、IL-1、IL-6及IL-8含量在C組、Sham組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I/R組中缺血30 min,肺組織勻漿TNF-α含量明顯高于C組及Sham組(P<0.05),肺組織勻漿IL-1、IL-6及IL-8含量與C組及Sham組無明顯差異(P>0.05);I/R組再灌注60及120 min時,肺組織勻漿TNF-α、IL-1、IL-6及IL-8含量明顯高于C組及Sham組(P<0.05);I/R組中再灌注120 min時,肺組織勻漿TNF-α、IL-1、IL-6及IL-8含量明顯高于I/R組中再灌注60 min(P<0.05)。見表3。
表2 各組BALF中PMN、TP水平比較±s,n=30)
表3 各組肺組織勻漿TNF-α、IL-1、IL-6及IL-8含量的變化±s,pg/ml,n=30)
近年來,心肺置換術(shù)、心肺轉(zhuǎn)流術(shù)已經(jīng)成為醫(yī)治晚期心肺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因LIRI的存在,導致臨床治療情況不減輕反而加重,成為患者術(shù)后恢復健康的重要障礙,肺移植術(shù)后因LIRI導致死亡的概率高達16%~25%〔3〕。關(guān)于LIRI的發(fā)病機制至今不明,多數(shù)研究認為其與以下因素有關(guān),氧自由基的釋放及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鈣穩(wěn)態(tài)的失衡,炎性物質(zhì)的浸潤及免疫因素的干擾,細胞凋亡,其中免疫作用在其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
免疫因素可通過以下途徑參與LIRI的發(fā)病機制中:①炎性細胞因子與相應受體結(jié)合,激活溶酶體使其溶解消化肺組織;②刺激血管內(nèi)皮細胞分泌黏附分子,增加白細胞的黏附作用及聚集作用;③刺激巨噬細胞分泌趨化性因子,加重炎癥反應,可使PMN大量聚集,導致細胞壞死,釋放過氧化物和溶酶體酶等,加劇了免疫反應,從而導致肺組織的損傷〔4~6〕。已有研究表明,在LIRI后的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IL-6及IL-8細胞因子含量顯著高于血漿中水平,提示了免疫反應在LIRI的重要性〔7〕。本研究說明在再灌注中確實存在肺組織的損傷,且隨再灌注時間的推移,損傷呈加重趨勢;在LIRI損傷部位,存在較多的白細胞以及PMN的聚集,且這種聚集作用隨疾病進展逐漸加劇。TNF-α、IL-1、IL-6及IL-8均參與LIRI的發(fā)病機制中。炎性細胞因子含量隨疾病的進程存在著相對應的變化。這一研究結(jié)果與國內(nèi)相關(guān)研究基本吻合〔8,9〕,提示免疫因素在LIRI疾病中起著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LIRI主要病理改變?yōu)榉谓M織內(nèi)皮的廣泛破壞,肺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從而導致肺泡和間質(zhì)的水腫和損傷,其機制復雜,早期給予干預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和預后恢復。免疫因素,尤其是炎性細胞因子,在LIRI的疾病進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針對病情應用抗炎性藥物可能減輕LIRI對組織器官的損傷。
4 參考文獻
1董 輝,王素玲,李易明,等.PrxⅥ、SOD、CAT在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模型腦內(nèi)的表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6):3904-6.
2王 赫,李曉倩,馬 虹,等.鞘內(nèi)注射右美托咪啶預處理在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3;15(8):1032-6.
3田 杰.HSP22在肺缺血再灌注損傷中作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2.
4劉國巖,莢衛(wèi)東,許戈良,等.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機制及防治進展〔J〕.國際外科學雜志,2013;40(1):50-3.
5鮑瑞軍,張 茜,張佩軍,等.重復高壓氧預處理對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中環(huán)氧合酶-2表達的影響及機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3):3134-6.
6趙 晶,畢旭東,穆長征,等.高滲鹽水對大鼠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5):1096-100.
7李鵬程,白育庭.肺缺血再灌注損傷分子機制的研究進展〔J〕.臨床外科雜志,2014;22(3):215-7.
8黃 飛,李亞男,尹 飛,等.脊髓缺血再灌注損傷對大鼠水通道蛋白4表達的影響〔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3;29(5):495-8.
9李郭錦,張 路,穆長征,等.大鼠腎缺血再灌注損傷程序性壞死的形態(tài)學觀察〔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3;39(10):792-5.